白鲜栽培技术探析
2018-04-03张玉华
□张玉华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农林科学院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1 栽培技术
1.1 选地、整地
白鲜喜温暖湿润环境,应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低洼易涝、盐碱地或重黏土地不适宜,最好应有排灌条件。深翻地25~30 cm,同时根据肥力情况每667 m2施充分腐熟农家肥1 500~2 000 kg。打碎土块后做床育苗,床宽1.2 m,高20 cm。移栽地应选缓坡地,要注意排水良好,山区可以利用阳光充足的山坡荒地、果园及人工幼林的行间栽培,也可以利用低矮灌丛空间栽培。白鲜由于是深根植物,起45~60 cm宽的垅栽培产量高。
1.2 直播
白鲜主要用种子繁殖,先集中育苗,生长1~2 a再进行移栽。
直播:在垅上按50 cm株距开穴,穴深3 cm,每穴播种子4~5粒,覆土2~3 cm。
1.3 育苗
1.3.1 条播
在选好育苗地上,作宽1.2 m、高20 cm畦。按行距12~15 cm开沟均匀播种,覆土2~3 cm,每667 m2播种量5 kg。播种后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盖草或松针保湿,半月后撤掉盖草,经常清除苗床杂草,至苗高9~10 cm时即可移栽。
1.3.2 营养钵育苗
为便于集中培育和提高移栽成活率,采用黑色塑料营养钵播种育苗,每钵内播种2粒籽,钵体口径8 cm,钵内装富含腐殖质生土,育苗长势好于大田,但在高温高湿多雨天气,喷施银法利杀菌剂壮苗,促进植株更好生长。
1.4 种苗栽培
春栽、秋栽均可,但秋栽成活率高。按株距50 cm在垅上挖穴,穴深10 cm,将苗立放穴内,用细土压实,浇透水;或营养钵带土移栽,成活率高。
1.5 田间管理
1.5.1 中耕除草
直播田和移栽田白鲜出苗后,当苗高5 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一般常采用三铲三趟的管理,以后拔大草即可,第三次铲趟在封垅前进行,并结合培土。
1.5.2 间苗定苗
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进行间苗,每穴选健壮植株留2株,畦种条播的每10 cm留1株。育苗的可以间去过密的苗,间距10 cm为宜。苗高10~15 cm时可定苗,每穴留一株。畦种条播的株距为40~50 cm,进行定苗。
1.5.3 追肥
播种后每年追肥1~2次。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每667 m2施厩肥1 500~2 000 kg,在根侧开沟施入。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补充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1.5.4 排灌
雨季注意排除积水,以免烂根。
1.6 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发病植株萎蔫,根部腐烂,雨季容易发生。防治方法:雨后及时排水;生长期经常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发病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浇灌病株根部,或拔除病株,并用5%石灰乳消毒病穴。
2 采收
春秋季采挖,洗净泥土,去除须根及粗皮,趁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3 商品药材特征
白鲜根皮呈卷筒状,表面除去栓皮呈黄白色,稍光滑;内表面淡黄色较平滑,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呈层状。有羊膻气,味微苦,以身干、条粗、肉厚、无木心杂质者为佳。
4 效益分析
白鲜栽培3~4 a,每667 m2产干品200 kg以上,可收入15 000元以上。
5 结束语
大兴安岭林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且雨热同季,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蕴育生长的野生白鲜药材质量上乘,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白鲜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白鲜价格连年上涨。由于白鲜种群自然恢复较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大兴安岭林地及农用闲置土地资源优势,规范规模化发展白鲜人工栽培,把林区的地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促进林区经济转型,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