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地区生态保护研究
——以耿马县为例
2018-04-03朱昕晔杨娇妍
□朱昕晔 杨娇妍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并将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跨时代的意义。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该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性文件。5年来,农业供给侧改革逐步推进,粮食生产取得阶段性进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地区稳定和谐。文件中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1 政策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同时提出了4项具体任务: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三是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宜居关系到生态环境、绿色农业,核心是绿色发展[1]。
2 耿马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其地域宽广,资源丰富,是国家粮食和蔗糖生产基地。但其农村基础设施较差,产业结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耿马县农业发展。就生态环境方面,耿马县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
第一,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建立了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通过实施绿色扶贫工程等工程项目,森林覆盖率达到46.1%,活木蓄积为1 330万m2,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二,建立了重点农业示范区,实现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为其他的乡镇做出了良好的榜样,推动全县农业生态保护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工业排放量大,政府对此进行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减缓了资源浪费的趋势。
3 耿马县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当地农民传统耕作方式造成森林生态失衡,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使农村地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同时造成大量的水土污染,土地质量下降,同时生产力也下降。很多农民只顾自身利益,一心只想提高产量,不管环境是否遭到破坏,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对耕地、山河湖泊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病虫害也不断增加,农作物产量自然不高。
3.2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环境执法和执法监督力度不够,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未建立,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特别在环境保护方面,并不认为自己破坏环境是触犯法律。同时当地政府部门对法律执行情况监督力度不够大,相关部门要么相互推诿责任,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这样一来很多企业或者农民更加肆无忌惮,认为只要提高自身产量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利益至上导致环境破坏更加严重,生态失衡,最终使当地政府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造成的结果就是农作物产量逐年下降。
3.3 打破了原有的生态规律
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农药的使用量为每年3.4 kg/667 hm2,每1 kg粮食对农药的需求量为0.017 kg;化肥的使用量每年41.2 kg/667 hm,。农药滥用导致原有的生态规律被打破,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有时候土地的盐碱性失衡,使得这块土地再也生长不出作物,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去弥补。而另一方面是对江河造成的污染,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排放到江河中,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过度的开垦使原有的农村生态失衡,最终结果是生态失衡。
4 农村地区生态保护路径选择
4.1 加强环境保护科研力度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原有耕作和灌溉方式,加大新产品的科研力度,树立正确发展理念,一方面是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科学性,相关部门要利用法律法规有效地对人们行为有所约束,究其根本就是要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使政策易于接受,并有效地实施。另一方面是加强对产品的科研力度,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环保措施,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4.2 完善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国家出台了不少相关的单项法规,但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相关部门对执法监督不严,导致很多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因此建立起完善的法规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完善法律的同时,必须加强执法监督,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法律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于违法者进行一定的惩罚。同时相关部门以及农民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观念,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要树立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政府部门定期向农民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弥补当地在环保方面的法律空白。生态环境的好坏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保证农村地区的生产有序、良好的进行。
4.3 建立科学的环境评估指标
相关部门长期将森林覆盖率作为评价环境好坏的指标,单一的森林覆盖率不能全面地评价环境的好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必须建立多目标的评价体系,即由多个评价的具体指标,按照一定的权重来建立。同时评价体系在系统中应具有评价、预测和控制的功能。由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化、舒适度6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组成,每个方面又可划分不同小类,各类别下再明确具体指标。如:资源方面可以划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和生态效益资源(如风光带植物对空气污染物的吸收和隔离噪声);环境方面可分为土地利用状况和环境污染两类;社会方面可划分出物质生活、生活供应、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等类别;经济方面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文化方面可分为当地文化的传播和文化教育方面。
5 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生态保护,全面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体现绿色经济特色的相关产业,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只有这样,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才能卓有成效,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