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养老服务的经验和启示
2018-04-03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老年人口规模大。到2016年末,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3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6.7%。根据推测和预判,我国老龄人口在2020年达到2.5亿,在2025年将达到3亿,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8亿。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伴随着困难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少子老人的问题。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经达到70%,失能半失能老人突破4023万、占老年人口19.5%。这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亚洲国家,在传统养老观念上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日本仍然秉承以孝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注重居家养老。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型社会。但是日本较好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赶上了工业化的步伐,使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为老龄型社会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经过了4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日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服务模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日本养老服务开展的情况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步入老龄型社会,是最先进入老龄型社会的亚洲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国家的财政负担和社会医疗的压力加重,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如《国民年金法》《介护保险法》,从制度层面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在居住方面,许多企业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和及身体状况建立了不同的老年住宅和养老机构。这些机构养老服务项目较完善,能够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还能提供专业的医护服务。在社会建设方面,日本在街道上建立了无障碍设施,在地铁上建立了老年人专座和车厢,在商场及需要上下楼的地方建立了自动扶梯。在服务方面,一些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介护服务非常细致周到。然而就日本居民而言,由于深受传统孝文化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家庭养老依然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家庭主要还是依靠家庭的力量来提供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总体来看,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日本养老服务最终走上社会化、专业化的道路,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不同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
二、日本养老服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从最初由家庭承担主要责任到基本确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从其实施情况来看,家庭养老还是处于主导位置,政府强力推动的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使用率不高。以当前老龄化的速度和中国的养老现状,养老服务将面临许多挑战,老年人对医护资源将有更高的需求。养老服务需要专业的人员,但是当前我国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也不强。根据相关数据,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4000多万人,按照国际惯例,每三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中国对养老服务人员需求大约在1000万人,①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护工荒问题。目前的护工的素质整体偏低,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从业人员较少,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从事养老服务管理工作而非基础护理工作。对于机构养老而言,我国先前重视养老服务的理念导致了行为的偏差,大量的资源用来建设养老机构却削弱了居家养老服务。在一些地方,养老机构的建设变相成为房地产开发,为了赚钱而忽略了老龄人的照护需求,专业的养老机构缺乏,医疗配置比例较低,养老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着发展困境,入住率不高,同时受到歧视,很难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实际上很多机构处于亏损状态。
日本养老服务模式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因此,为了应对中国当前的老龄化问题以及更好的发展养老事业,我国应该重视养老服务,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借鉴日本有益的养老服务经验,逐渐构筑一个适合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重视对老年人权益的保障。我国要明确老年人的基本权利,重新界定家庭、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政府应该健全养老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养老服务的相关设施,充分保证老年人获得社会帮助、享受社会服务和优待的权利。此外,还需重视老年人的精神层面,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为他们提供机会运用自己的技能,帮助老年人形成健康的心态。随着失能老年人口的增多,以及疾病的盛行,政府和社会应该及时开展长期护理保障的相关工作,借鉴日本的经验,如推动像24小时的居家看护、日间照护中心、护理型疗养院等新型照护机构的发展,以及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合理划分保障范围,明确保险的给付内容和支付办法以及运行管理机制,使其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二)夯实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我国应该加大对居家和社区养老一体化的投入力度,完善居家养老和社区依托的服务模式,这就需要政府从资金投入、政策和制度方面给予支持,通过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共同推动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其次,加强对该模式的管理和监督,理顺其运行机制,可以借助社区平台,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协调各社区之间的服务供给,有效满足不同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此外,我国应该加强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区医疗和社区养老的衔接工作,充分利用一切力量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保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必须尽快从养老人才服务理念、职业资格证以及学科建设三个方面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明确从事养老服务业工作的人需持证上岗,完善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确保从业者能够掌握好护理技能和基本的从业道德,提高养老护理行业整体水平。教育部应该构建起养老服务业的本科教育体系,开设相关专业,制订规范的教学大纲,建立独立的养老服务事业教育体系,政府需在经费和政策上鼓励更多的院校开办相关专业,在其基础建设、学科建设以及资源分配方面给予激励和补贴,对于报考此类专业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以及设立奖学金和生活补助以吸纳优质生源;此外,我国应该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权益,提高其薪酬水平和工作地位,改善其工作环境,使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完善。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