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旅游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18-04-03
(1.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2.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4)
一、广西旅游安全管理的现状
广西的山水风光、边境景观、民族风情等优质的旅游资源使广西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也给旅游安全带来了挑战。近年来,政府对旅游安全高度重视,广西旅游安全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安全是旅游行业的生命线,旅游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终点。2月19日,北流景区某一飞行器从天空失控坠落,直接导致游客一死一伤;7月25日,漓江景区有3艘竹筏在江中发生倾覆,致使数名游客掉入水中;8月13日,一辆来宾旅游大巴在行驶途中发生侧翻事故,造成一人重伤,少数人轻伤等。通过分析今年广西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可以发现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景区设施、涉水安全、旅游交通等。
目前广西各景区在旅游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但是小问题时有发生,所以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保护游客的安全。
二、广西旅游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日益繁荣,旅游领域出现众多新兴产业和模块,使得旅游产业更加全面化、复杂化。这就为旅游安全管理法规制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其就有时效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现今存在的旅游安全管理法规往往就有滞后性和局限性,不能做到全面的监管和指导旅游安全管理,容易在旅游安全的预防和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上产生漏洞,带来旅游安全问题等隐患。
(二)旅游安全管理投入资金不足
各景区接待游客数量逐渐增长,旅游旺季时间延长,使景区长期进入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状态,对景区的各个组成部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每一年都需要根据景区的实际接待游客人数评估规划出各个景区组成部门当年需要的资金投入。只有首先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让一个部门正常运转,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旅游安全管理部门是一个景区乃至是一个地区旅游业的重中之重,只有旅游安全管理部门正常运行保证游客的旅游安全,才能够为景区带来积极地正面形象,给景区带来可观的利润。但是现在众多景区没有采取随动的旅游安全管理资金投入,或者是对于景区的游客量估计不足,造成当年旅游安全管理资金的不足,使得景区存在安全隐患。这就使得众多安全措施和应有的安全人员等缺乏或者闲置,例如海边救生员、警示牌和应急急救站点等,当游客处在危险区域或者急需要救助治疗时无法及时提供帮助,给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旅游景区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较低
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是一个景区或者地区的名片,其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严重影响和制约景区的发展。但是现今景区的管理人员大部分不是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没有科学文化理论技术支撑,景区方面也没有专门针对景区从业人员进行系列持续的培训,造成景区从业人员没有对安全管理问题进行足够的重视。景区从业者由于自身对于安全管理问题的淡视,进而也不能对游客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不能够在游客游玩之前尽可能全面地提醒游客游玩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能定期对景区的游玩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四)旅游安全信息难获取
游客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旅游景区中游玩、放松和休闲,其对景区的各个景点的安全信息不可能具有很深认识和了解,所以这就需要景区重视旅游安全信息的整理总结,考虑如何在游客旅游期间充分了解这些信息。但是现今众多旅游景区没有将旅游安全信息系统化整理和数字化,往往就是采取单一警示牌等措施,使得旅游安全还是局限在旅游现场警示阶段,这种方式存在局限性,容易使得游客获取的安全信息产生偏差,无法和管理者所传达的安全信息量所匹配,从而降低了旅游安全信息的警示和预防作用。
三、国外旅游安全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旅游安全管理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发展强国和旅游发展强国,但由于自然环境灾害、恐怖袭击、社会矛盾等各方面的威胁,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使得安全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非常成熟和完善的旅游安全管理体系。
美国虽然没有针对旅游安全这一方面专门设立法律法规,但是美国在安全方面的法律高度重视和相当完善,其针对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美国建立了先进及时的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模式和响应机制。美国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以属地责任制为核心,整个政府的协同管理为辅助,安全时间发生之后,县市级别首先进行处理,如果处理能力不够,则以州、联邦政府等逐级递延进行协调处理。
(二)德国旅游安全管理模式
德国的旅游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雇主责任制,政府监督和行业协会监察辅助执行。雇主责任制,是德国的《劳动保护法》中所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雇主有责任采用科学先进的设施、技术和管理模式来确员工和顾客的安全,如果雇主不能够达到保护员工和顾客安全的要求,则政府有权利拒绝向其颁发营业执照。
(三)加拿大旅游安全管理模式
加拿大建立了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系统,并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完善。加拿大的安全应急事务管理系统从上至下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联邦、省和市县级。在联邦等级上还设立了紧急事务管理机构,下面两个等级则根据自身状况决定是否单独成立还是合作成立。除了安全应急事务管理机构,加拿大还设立了突发事件管理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的处理、救援和善后等工作。
(四)日本旅游安全管理模式
日本将旅游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上。随着日本旅游发展态势的日益繁荣,日本旅游业的发展重点从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调整到重视旅游安全和保护旅游者权益方面,为了适应其发展重点的转移,政府对《旅游基本法》于1984年、1999年进行了两次修订。2007年,日本政府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决定全面发展生态旅游,废除《旅游基本法》,重新颁布实施了《旅游立国推进基本法》。日本政府制定了了《旅游基本法》这种基本旅游法规,还制定了和旅游业相关的一系列周边法规,如《旅馆业法》《翻译导游业法》《国立公园法》《文化财产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之广泛,为日本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日本出台的这些法律,不只是流于顶层设计,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些法律颁发之后,随后就是出台相关的细则和实施办法等,用于详细解释法律的内容,进一步增加了法律的可操作性。
四、旅游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是从预防和解决旅游安全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旅游安全法规体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能够有效的指导和规范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等相关人员的行为,提高其旅游安全意识。旅游安全法规的制定可以向公众传递出政府对旅游安全的重视,在全国范围下营造出人人需要提高旅游安全意识的氛围,从而促进整体旅游安全工作的发展。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旅游安全法规体系的制定,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旅游安全法规体系。此体系应该包含旅游业以及与旅游业相关的周围行业及其管理部门,从顶层设计的宏观性法规到微观性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从而确保能够形成完整有效、切实可行的并能够科学合理的规范和指导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法规体系。
(二)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在旅游活动中,景区从业人员是直接与游客接触交流的一线工作人员。游客是整个旅游活动中重要的活动参与者,提高其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对于安全旅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的管理技能,必须从根源抓起。从长期效益来看,在各大高校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录取学生名额,从根本上为以后的旅游发展输送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在旅游管理学生培养过程中,增加和重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课程培训,从来培养出具有坚实的安全技能知识的学生。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和专业院校共同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教授学生专业的旅游安全理论基础知识,学校通过和景区、主管部门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在真实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课程知识,增强自己的落实实践能力,从而为以后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景区急切改变现状的角度看,景区管理人员要切实加强现有景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部门应该运用自身的组织资源,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平台为景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创造整个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学习安全技能和急救技能的积极氛围。同时,建立科学的指标衡量体系,根据景区设施、景区人员的日常行为、景区事故发生频率和后续处理情况等指标对景区和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措施,从而提高景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真正把游客的安全放在首位。
(三)增强景区设施的安全管理
加强景区从业人员和游客的安全意识是人为主观方面出发的防护措施,但是很多事故发生情况是客观环境和设施出现了问题。特别是以山河湖泊等自然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广西地区,相对而言更容易在旅游安全方面出现问题。所以在加强实时旅游安全管理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广西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景区安全设施的检查和考核,确保景区尤其是危险系数较高的地方,按照规定要求设定醒目的安全提醒标识、安全防护设施和有效的安全救援设施,根据国家的标准对景区娱乐设施的质量进行定期严格的检查和检测,督促专业技术人员对娱乐设施进行设施维护工作。在游客的游玩过程中,景区从业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责任和作用,提醒顾客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为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四)完善旅游安全检查的方法和形式
目前广西旅游安全检查对景区安全风险的预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建立旅游安全信息数据库,保证游客实时接收到旅游安全信息,但是还存在些许的问题,从而不能够对所有的风险进行防控,因此我们还要在安全检查的方式、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其更加完善,从而使风险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完善旅游安全检查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危险识别是旅游管理部门根据科学的技术手段对旅游景区进行检测之后发现其所潜在的危险因子。风险评估是危险识别的后续措施,通过对景区的危险识别,对其所发现的危险因子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以及其所可能发生的结果,从而做好预警方案和应急方案。在负责检查工作上,通常是旅游管理部门为主进行工作,检查内容多数为制度、资料、证件、人员等方面,检查升级之后政府旅游、交通、质监、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应该协同工作,根据各部门擅长的专业技术对景区进行细致的检查,从而提出更加专业的意见和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