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江源国家公园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18-04-03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9期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以山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60种、野生动物125种、鸟类59种、鱼类15种。山水林田湖草共同组成三江源的生命11共同体,孕育了无数的高原精灵,培育了独一无二的生态文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保护。

一、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整体上讲,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具备以下几点特色:一是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自然景观原生态强,人文景观民族特色显著,使三江源国家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和旅游价值;二是公园内景点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组合状况,有利于对其分批开发,实现景区“串珠式”发展;三是三个园区旅游资源分布不均,旅游业整体性开发水平不高,最高级别的3A级景区仅8处,缺乏高品质景区。

黄河源园区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保护分区,独特的区位因素造就了玛多县独特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自然资源方面,玛多县拥有湖泊4077个,享有“千湖之县”的美誉,黄河源园区集中呈现给游客的还有黄河源牛头纪念碑、迎亲滩、冬格措纳湖等一系列风景,县域内生活着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文旅游资源方面,玛多县境内有隆恩寺、查朗寺等名刹寺,同时以莫格的哇遗址、珠姆王妃宫殿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和以格萨尔赛马称王、柏海迎亲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为民俗文化体验游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莱两县,包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地广人稀,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沿革,是康巴藏人的文化贸易中心,独特的长江源头自然生态风光、藏族文化和昆仑文化更是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构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奠定了基础。可可西里园区的主要生态旅游价值是生态教育游(生态科普修学)、生态观光和探险旅游,该园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促成了“教育游——科考游、生态观光游、探险游”为框架的“一主三辅”旅游发展路径,生态导向明显,成为国家公园生态文化展示的理想区域。

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宗木查、昂赛两个保护分区,园区内生态系统原生性较强,主要有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同时,园区内还分布着五彩梯泉池、唐蕃古道、喇嘛诺拉神山、岭珠姆王妃沐浴瀑布、米拉日巴岩画、巴艾斯古塔壁画等自然文化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境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二、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黄河源园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几年,为发展生态旅游业,玛多县及时组建了黄河源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为主,负责园区内外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特许经营、社会参与和宣传推介等职责。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玛多县筹措资金1.5亿元,在景区环境、景观建设上加大投入,实施了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标识系统、安全设施、游服中心及旅游网站建设,景区主要功能性服务设施有了改善。玛多县积极安排营销费用197.5万元,主要采取“线下营销为主,线上营销为辅”的营销路径,增强了玛多县人文气息,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的主要生态旅游产品是生态教育游(生态科普修学)、生态观光和探险旅游。截至2014年,保护区利用109国道上100多个宣传栏进行长期宣传教育,培养义务宣传员72名,召开座谈会183场,组织各种学习班36场次,举办宣传月和大型宣传17次,散发宣传材料20多万份,受益群众达30万人。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食”、“住”、“行”三方面。“食”主要包括阿卡包子、治多县特色小吃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住”主要包括藏族民居、黑帐篷等;“行”主要体现在航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自驾游服务方面,是在以玉树机场为核心的航空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增强园区内自驾线路引导、道路养护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功能,以及增加曲麻莱县至不冻泉公路(S308)建设,以增强中心城镇到景区的通达性。

(三)澜沧江源园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2015年,杂多县实施举办了11项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澜沧江源园区逐步演化为生态观光体验、民族文化(千年古塔、部落文化)体验、漂流、探险、竞技和高原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旅游体验观光目的地。同时,杂多县将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如昂赛乡将试点村年都村在原有的41名生态管护员的基础上,又补充71名贫困户到生态管护员队伍当中,使得牧民群众的收入得到增加的同时,实现生产和生态保护双赢。

三、机遇与挑战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生态文化传承悠久,各部门都十分重视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目前,在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方面大力支持下,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开端。截至2017年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已全面完成,打破“九龙治水”,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法律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规划管理体系初步建立,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科研监测、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国家公园形象初步建立。

但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区域生态环境整体退化的趋势尚未根本遏制,草地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冰雪消融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结构单一,传统畜牧业仍为主体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落后。城乡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规划间衔接不充分,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统筹难度大。

对三江源国家公园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挑战也有机遇,目前国家和民众都致力于将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名片,合理开发,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留予子孙后代一方净土,向全世界展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自然风貌大美、生态功能稳定、民族文化独特、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公园,将生态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