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以苏绣小镇为例

2018-04-03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9期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123)

2014年10月,浙江省首次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2016年底,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并首次公布了特色小镇创建实施方案。计划通过3至5年的时间,在全省13个地级市内分批培育和创建100个的特色小镇。①2017年5月4日,江苏省发改委公布了第一批25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囊括产业聚焦高端制造类、创意创业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历史经典类、健康养老类和现代农业类六大类别。②其中,苏绣小镇作为历史经典小镇榜上有名。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建设特色小镇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然而,这场“特色小镇”运动却暴露出很多问题。就目前来看,国内很多地区对特色小镇的定义过度解读,大量引进房地产商进行土地开发,背离了初衷。“特色小镇”兴起于浙江,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建设浪潮中,地理上与之毗邻、经济上与之比肩的江苏紧随其后,颁布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如何有效避免小镇建设“千镇一面”、为特色而特色、为创建而创建等现象发生,打造出独具苏派韵味的特色小镇正成为江苏特色小镇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③

二、江苏特色小镇概述

(一)江苏特色小镇的内涵

江苏省打造特色小镇,始终坚持“非镇非区”的理念。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的规划要求,特色小镇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也不是产业园区,更不是政府的行政平台,而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载体。江苏特色小镇在人口、建设面积、环境承载力等方面都有明确的限定。规划面积一般都要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原则上规划建设应以3A级以上景区服务功能标准为依据。

区别于浙江特色小镇的散点式发展布局,江苏省规模经济更为显著,实体经济发达,对民营经济依赖相对较弱。江苏建设的特色小镇,旨在充分挖掘小城故事,融合苏派特色,既聚焦于特色优势产业的小镇,又着力打造韵味独到的旅游风情小镇。

(二)江苏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江苏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强劲,特色小镇数量多,城镇化水平较高,目前已有22个国家级特色小镇。

2017年5月,经过地方政府申报、省政府考察、“授牌”等程序,江苏省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包括南京未来网络小镇等25家首批省级特色小镇。从区域分布来看,已列入创建序列的省级特色小镇覆盖全省13个地级市。其中,苏南地区特色小镇数量最多。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均为3个,其次是南京、泰州、南通和盐城,各占2个,扬州、淮安、连云港、徐州和宿迁则均为1个。

(三)江苏特色小镇的产业

1、整体产业分布

从产业类型和数量分布上来看,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包含了高端制造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创意创业类、历史经典类、健康养老类和现代农业类特色小镇。在首批省级创建名单中,高端制造类和创意创业类产业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8%和24%,以其为支柱产业的小镇数量分别为7个和6个。历史经典类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产业小镇紧随其后,均为4个,各占小镇总量的16%。现代农业类和健康养老类则各有2个小镇,均占小镇总数的8%。

2、历史经典类产业发展情况

江苏可考究历史长达6000多年,历史经典产业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经典历史文化资源,孕育了诸如刺绣、茶叶、紫砂、云锦等带有浓厚江苏韵味的传统型文化产业。

在首批省级特色小镇中,汇集了江苏最有基础、最具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而以手工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历史经典产业,运营机制僵化、观念陈旧、创新不足、传承无力等问题愈发凸显,历史经典类产业正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如何适应特色小镇建设要求,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将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将经典文化产品做精做优正成为该类小镇发展的关键问题。

2017年3月,江苏召开全省制造业大会,后又发布《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历史经典产业首次被列入先进制造业产业层面。“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省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历史经典文化产业,以历史传承文化、以经典孕育产业。鼓励特色小镇确立品牌战略,挖掘文化底蕴。支持各地实施“一地一品”战略,充分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中华老字号等传统特色文化产业,依托丰厚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等民间特色传统技艺和服务理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

特色小镇以历史经典产业为支柱,拓宽思路,拓展视野,探寻发展路径和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江苏历史经典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相关第二、三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④

三、苏绣小镇基本情况

(一)小镇概况

苏绣小镇是首批省级特色历史经典产业小镇。小镇在地理区位上濒临太湖,处于长三角核心区域,交通便利。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发源地,小镇在建制镇基础上发展规划为特色小镇,拥有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的特色产业基础;两个小镇所在地均具备上千年的历史人文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打造旅游风情小镇的独到优势。此外,在品牌影响力和人才队伍方面,两个小镇均具备极为夯实的基础。

(二)小镇产业发展分析

首先,小镇自获批首批省级特色小镇以来,前期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出台概念策划、空间规划、项目计划和资金筹划等一系列方案。其次,小镇的建设都有一系列税收、土地、收益、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等优惠政策出台。这些政策的受益方不仅包括小镇建设实施主体,还惠及当地居民和入驻企业。最后,小镇在发展模式上聚焦自身优势特色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结构。此外,小镇定位为“非镇非区”,始终贯彻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⑤

同时,苏绣小镇在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小镇的发展模式尚未从行政推动完全转变到市场主导,在引入社会资本合作方面未来可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据调研,苏绣小镇创建主体为苏州苏绣小镇发展有限公司,由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简称苏高新集团,下同)下属苏州西部生态城发展有限公司和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下属苏州西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为2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苏高新集团是苏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全资公司。因此,苏绣小镇的建设主体为国有企业,容易出现行政主导的倾向,抑制市场发展活力。

第二,经分析,苏绣小镇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欠缺。苏绣小镇虽然目前拥有8000绣娘和众多工艺大师,但是苏绣技艺传承人却越来越少。当地年轻人很少从事刺绣行业,技艺传承呈现出青黄不接的趋势。同时,该小镇还存在一个通病:技艺传承多为当地内化吸收,“子承父业”,外来人才引入能力还不够,这也是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未来做大做强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第三,小镇在目前的规划建设阶段中,直接吸纳当地传统产业,致力于当地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在旅游资源挖掘与发展文创产业方面仍存在很大空间,人文、文旅IP提炼尚存不足。小镇虽然具备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是在产业导向之下创建特色小镇既要避免落入俗套、简单复制,也要注重文化创新与传承。在“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根植于当地文化印记的同时,必须超越本土化,将小镇的硬件和软件有机融合。

结束语

现如今,众多省份在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都对小镇类型进行了细分。江苏省将小镇划分为产业聚焦高端制造类、创意创业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历史经典类、健康养老类和现代农业类六大类别。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苏苏南地区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实地调研,找出其存在的“通病”。分析在经济发达程度、营商环境、公共交通以及自然资源优越的江苏省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建设还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众多限制因素的存在,本文在前文的分析中仍然存在许多欠缺,未能从创建方、实施方以及受众等不同主体全面分析出其蕴含的深层次原因。对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的分析,本文更多的是对苏绣小镇进行浅显的描述与分析,未能详细阐释其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这些都是今后在研究以及撰写论文过程中需改进的地方。

【注释】

①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16]176号)[R].2016.

②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江苏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特”在哪[J].领导决策信息.2017(19):18-19.

③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55-56.

④莫洲瑾,王丹,曲劼.历史经典型特色小镇的产业联动发展之路——以西湖区龙坞茶镇为例[J].华中建筑.2017(06):84-85.

⑤裘潇.三个创意和一个产业[J]现代苏州.2014(3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