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外科治疗疗效观察

2018-04-03殷允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间室力线腓骨

殷允华

(濉溪县医院骨二科,安徽淮北 235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膝关节单问室骨关节炎患者26例(26膝)。男 10 例,女 16例。年龄 40~65岁,平均年龄(50.5±2.5)岁;其中左膝关节15例,右膝11例,(双膝关节炎主张先做较重一侧,便于功能锻炼);其中关节镜清理+腓骨截骨16例;胫腓骨高位截骨(HTO)5例;单髁置换(UKA)2例,全膝关节置换(TKA)3例。所有患者均是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无法缓解,无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

1.2.1 单髁置换手术 (1)患者取平卧位,椎管内麻醉,大腿近端绑缚电动气囊止血带。(2)屈膝关节90°位,膝关节正中切口,髌骨内侧入路,下至胫骨结节内侧,伤口约8 cm;向两侧牵开髌骨及关节囊,暴露关节腔,检查关节腔前后交叉韧带情况及髌骨关节内外侧间室软骨破坏情况,如关节破坏严重可以行全膝关节置换,切除内侧增生骨赘及内侧半月板。(3)切除胫骨平台:胫骨截骨导向器置于胫骨上,并保持其与胫骨长轴平行,保持7°的后倾,先用摆锯垂直截骨,再截除胫骨平台,并以切除胫骨平台的大小来确定假体的尺寸,厚度要求能容纳胫骨模块及4 mm衬垫。(4)股骨截骨,以髁间窝内前方1 cm处定位杆标记点,进行髓内定位,胫骨下垂,放置胫骨模块,安放股骨导向器,使导向器与髓内定位杆平行,先在股骨截骨模块下截除股骨后髁,在多次研磨股骨髁,并测量股骨髁假体尺寸。(5)假体安装,截骨完成后,在胫骨上开槽用试模确定其稳定性,平衡伸屈间隙,调和骨水泥,分别安装假体。(6)逐层缝合伤口,置负压引流。

1.2.2 全膝关节置换方法传统手术方式,不再赘述。

1.2.3 关节镜清理 按顺序检查膝关节,切除髌上囊增生滑膜,清理内侧间室损伤脱落软骨,半月板成型,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和曲安奈德,然后外侧切口中上1/3处截除腓骨约2 cm。

1.2.4 胫腓骨高位截骨 术前测量解剖轴与下肢力线之间的夹角,外翻3°,作为截骨角度;先于腓骨近端斜行截断腓骨;在胫骨平台下1.5~2 cm处平行截骨,再根据测量角度楔形截骨,保留内侧皮质完整性;胫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

1.3 术后处理

1.3.1 预防感染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伤口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增强患者抵抗力。

1.3.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术后6~8 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7~10 d[1]。

1.3.3 围手术期镇痛 术前一天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次;术后使用镇痛泵或局部贴芬太尼透皮贴;使患者术后能在近乎无痛的状态下进行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接受度[2]。

1.3.4 功能锻炼 要求术后第2天开始做下肢肌肉等长功能锻炼,48 h拔出引流后,扶助行器下床功能锻炼(胫腓骨高位截骨患者3个月后视愈合情况下床活动);并进行下肢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

1.4 标准

观察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关节疼痛视觉评分法(VAS)。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9个月,术后,HSS评分、VAS评分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2例关节镜清理+腓骨截骨患者术后有腓总神经刺激症状,随访半年逐渐消失,有一例屈曲挛缩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大腿内收肌肌肉紧张,内侧疼痛,经理疗,功能锻炼后缓解;随访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无关节感染。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炎的可靠治疗方式;但有一些单间室骨性膝关节炎,病变局限在内侧、外侧间室或是髌骨关节,主要是以内侧间室为主,膝关节疼痛主要局限在单间室,活动时疼痛明显,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患者症状较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需要手术治疗。

该院自2016年7月以来,收治该类患者26例;根据患者年龄,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程度,关节活动范围;活动量的要求等。分别行关节镜清理+腓骨截骨15例;胫腓骨高位截骨5例;单髁置换2例,全膝关节置换4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跟个性化手术方式的选择密不可分。

对于相对年轻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基于活动量大及使用寿命的要求,一般采用膝关节镜清理+腓骨截骨术或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清理加腓骨近端截骨针对内翻畸形小于15°的内侧间室膝关节炎效果显著,通过关节镜清理关节内磨损软骨,清除游离体,对内侧撕裂的半月板成型,切除增生的滑膜组织和炎性介质,改善膝关节关节内环境,减少关节内摩擦,对于早中期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但单纯关节镜清理,无法解决膝关节内外受力不均的问题,根据张英泽等[3]的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原理发现,患者骨质疏松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膝关节外侧有腓骨支持,导致内外侧力线不均匀。我们在关节镜清理的基础上,采取腓骨高位截骨减少膝关节外侧支撑力来达到内外侧力线平衡,使力线轻度外移,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4]。但通过腓骨截骨来均衡内外力线的平衡的作用非常有限,对于少数超过15°的内翻畸形患者,下肢力线严重内移,单纯做腓骨截骨无法均衡下肢力线。为了纠正力线需采取胫腓骨高位截骨,将力线外移,达到内外侧间室力量分布均匀,增加健侧间室的压力,缓解病侧压力。HTO对力线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有研究表明截骨后内翻超过2°或者外翻超过6°,手术失败率会明显提高,理想矫正角度应在髋膝踝角度在183°~186°;力线落在膝关节正中或稍偏外的位置[5]。这和单髁膝关节置换力线要求稍有区别,一般UKA手术力线的要求有0°~2°的内翻,力线落在关节中心或者偏内的位置更为力线,否则会引起内侧假体塌陷或对侧间室的退变。另外HTO对关节的活动度没有改善不明显,UKA可以通过切除后方骨赘,去除增生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6]。胫腓骨高位截骨后,内侧间室压力减少,血供适当增加,为病侧间室软骨提供修复的内环境。但HTO手术,是通过改变力线,增加外侧间室压力,改变髌骨关节轨迹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内侧软骨的修复作用轻微,另外患者恢复周期相对较长,有截骨后骨不连等并发症,随着年龄的增加截骨失败率会明显增加,这使该项手术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对于内侧间室软骨明显破坏的患者,年龄超过55岁,我们主张行UKA或者TKA手术,UKA手术有着相对严格的适应证[6],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提高,UKR手术手术适应证进一步扩展,目前适应证应为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内翻<15°排除手术禁忌证[7]。叉韧带不完整是否可以进行单髁置换手术,存在争议。我们在开展该项业务初期,暂时把叉韧带不完整列为手术禁忌证。UKA手术有微创,恢复快,保留膝关节骨量以及保留本体感觉,认可度高等优点[8]。但由于手术适应证的局限,对于55岁以上,膝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内翻关节畸形超过15°。我们一般主张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因为TKA手术可以更加彻底切除骨赘,对膝关节进行全方位的松解,达到软组织平衡,恢复下肢力线和膝关节的活动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2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外科治疗发现,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根据不同的患者,综合考虑年龄,活动量要求,骨质情况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严格把握适应证,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对下肢力线进行精准的重建,围手术期阶梯型镇痛,预防深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适当的康复方案,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次研究临床效果显著,但病例数较少,随访的时间短,将来需要更多的病例及随访来进一步完善研究。这也是申请这项新技术的主要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间室力线腓骨
不同力线位置高位截骨术治疗KOA的临床疗效研究*
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撕裂骨挫伤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关节伴随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的冠状面下肢力线是翻修的影响因素
尼采的哲学实践
腓骨沟加深联合腓骨上支持带修复治疗腓骨肌腱脱位
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应用MRI评估外侧间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研究
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镜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初期疗效对比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足过度旋前对人体力线的影响及治疗方法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