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在地方建设中的功能及其服务于地方建设的策略
——以安徽省的“三个强省”战略为例

2018-04-03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安徽规划语言

卢 安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淮北,235000

语言被冠以战略的形式加以规划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语言不再局限于一种交际工具,而是被看作“知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权利六种资源的价值整合”[1]。语言地位的不断提升是全球化发展中各大国家不同领域话语权争夺的具体反应。语言虽然不能直接用来生产杀人的武器或救人的药物,但是其间接的力量关涉到经济的损益、国运的衰兴。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国家语言战略规划,积极主动地去提升国家层面对语言资源的利用和掌控能力。

语言战略规划是分层的。就一个省份而言,基于本省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语言战略,用以满足本省发展、壮大是十分必要的。安徽省政府提出“把安徽建设成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是在充分考虑安徽省自身资源基础上而制定的重大发展举措。“三个强省”战略的实现是指经济、文化、生态领域的整体发展。“三个强省”战略中少不了语言规划,语言在“三个强省”战略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功用。

1 充分发挥语言在地方建设中的功能

1.1 充分发挥语言的沟通功能

“三个强省”建设归根结底需要依靠民众。目前安徽省合肥、马鞍山、铜陵和芜湖等市已经荣登全国文明城市之列,但是他们每年在迎接测评的同时,还在不断打造全国文明城市的创新版,省内其他城市也都在积极追赶。“创城”是“三个强省”建设的必要之举,需要沟通民心,让民众了解“创城”的意义和“创城”给子孙后代带来的福祉,让民众亲身体会“创城”带来的实惠。好事只说不做,会失信于民;好事做了不说,也未必会被认为是好事,甚至会招来误解。好事既要做,也要分享。“做”是一种人之为人的社会责任,“说”是人之为人的群体分享。在学者冯广艺看来,语言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普世性的资源分享,语言在分享中发挥功能,体现价值[3]。学者李宇明所提出的“一带一路,语言铺路”已得到“一带一路”决策层的广泛认可,相关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因为语言是表情达意、通心通事的重要手段[4]。因此,用语言来通心、通事,必须贯穿于“三个强省”建设的始终。

1.2 充分发挥语言的阐释功能

“三个强省”建设只有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才能阔步开展,只有在科学阐发和人文理解的互释下才能熠熠生辉。“阐释”的“阐”含有“开辟”“显露”和“打开”诸义;“释”即“解释”。“阐释”意指“使幽深隐藏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抉发精微”。阐释是避免误解的艺术。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只有不断地被阐释,才能被赋予源源不断的动力,人们才能产生经济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现实社会中,有的时候,经济上去了,但是人民还是自信不起来。这已经不是经济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文化问题, 而是阐释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奇瑞、江淮等品牌汽车,作为自主品牌的国产汽车,经济上为安徽创造了十分可观的利益,但是似乎为数不少的安徽人并没感到十分自豪和自信。一定程度上说,这是阐释不到位的后果。阐释不仅仅是答疑解惑,阐释的过程还是建立自信的必由之路。阐释涉及的问题是阐释什么、谁去阐释和如何阐释。在阐释内容上,党的大政方针、皖籍名人、徽韵文化、安徽制造、当代江淮的英雄儿女等,无疑都是阐释的对象。阐释的主体包括各级宣传部门、新闻界、社会文化学者等。

1.3 充分发挥语言的塑造功能

“三个强省”建设必须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焕发勃勃生机的形象塑造行动。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发声渠道之多、传声速度之快,超乎人们的想象。可能你苦心积虑树立的美好形象一夜间就会名誉扫地,也可能你一夜之间成为“网红”。语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塑造一个人或群体或单位的光辉形象,也可以将这个形象撕得粉碎。对语言的使用者而言,语言还是塑造一个人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工具,这一点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5]。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不移地传播正能量,充分利用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双声道为“三个强省”建设助力、树立美好的安徽形象。

1.4 充分发挥语言的创作功能

“三个强省”建设需要语言去动员,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动人、感人故事需要具有时代感、历史感的作品去传颂,建设成就需要语言去讴歌。用优秀作品感染人,讲好海内外安徽人的故事。安徽国际频道在线直播开设的一个栏目“天下安徽人”,讲的是安徽人在海外创业的故事,效果非常好。2015年和2016年,安徽外宣部门分别组织开展了“安徽企业在非洲”和“安徽企业在东盟”采访调研活动[6]。这些采访的实例都是创作的好素材。说到底,人人都是带着故事生活的,有了故事,人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有滋有味;有了故事,人生才有留恋、盼头。 “三个强省”建设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为实现梦想而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故事,需要抒写。当然,要注意力避只讲“大道理”,不讲“小故事”的宣传腔,因为真正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往往来源于小故事。

2 语言服务于地方建设的策略

2.1 做好语言规划

二战后,为了解决新兴发展中国家由于语言多样性带来的交际问题,语言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始兴起。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语言规划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从起初的解决交际问题转移到保护和发展语言多样性、维护整个语言生态系统和谐发展问题。因此,在国外,语言规划问题往往会以战略的形式提出[7]。学术界基本上将语言规划分为六项具体工作,包括语言地位规划(status planning)、语料库规划(corpus planning)、语言教育规划(acquisition planning)、语言声望规划(prestige planning)、语言用途规划(usage planning)和话语规划(discourse planning)[8]。语言规划一般由国家层面加以制定和实施,但并不意味着地方各级层面就无须作为。就“三个强省”建设来说,语言规划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比如,具有安徽特色的徽学已成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三大显学(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投身于此研究[9]。研究的内容涉及皖籍历史名人、徽商、徽剧、徽菜、徽式建筑等。但是,译介宣传的范围仅限于学术小众,缺乏系统的推介,更缺乏深入的推广。助力“三个强省”建设,首先要做好语言规划,大力发掘这些资源的文化内涵,赋予它们各自的价值取向,整理和建立相应的不同语种的语料库。这样,无论在外宣、定向推介,还是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才能通过语言规划,促进器物的挖掘与整理。

2.2 打造语言景观

Landry等最早提出“语言景观”(linguistics landscape)的概念,不过他们将这一概念的所指限定在“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的语言”[10]。随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其研究对象已经外延到“现实环境中的所有语言实例,如文化衫、标语、印刷品、涂鸦,也包括移动性、动态性的非典型标牌,如海报、横幅、告示牌,还涉及虚拟空间的语言景观”[11]。可见,语言景观主要是指公共空间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既有城市的景观也有农村的景观,既有官方的语言也有非官方的语言。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符号景观,足以反映出所在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社会文明的程度。例如,某个县城的显著标语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再造一个新县城”,透露出领导人狠抓经济建设的决心、信心和魄力。某个农村路段的标语“红薯之乡欢迎您”,悄无声息地给路过此地的外乡人讲述了当地人的奋斗历程,给在外务工返乡的当地人带来了归属感和自豪感。而有的语言景观是对环境的污染,如某交通标语“行车当中看靓妹,出了事故真惭愧”,虽然宣传部门出于提醒司机开车时要集中注意力,但事与愿违,此标语的本身就是对司机注意力的干扰。再如,“爱护公共卫生长命百岁,随地乱丢垃圾断子绝孙”的标语,虽是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标语的本身如同垃圾,令人生厌。近年来,有些印有英语脏话字样(如“I am shit” “Fuck me” “Bitch”)的“文化衫”进入市场,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的载体。虽然穿衣打扮是个人行为,但是服装进入市场是有相关部门负责把关的。“三个强省”建设必须高度重视语言景观,提高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各大部门的管理水平,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打造人文环境。

2.3 维护语言安全

语言安全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它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在多元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真假信息充斥耳目,形象瞬间万变。跨文化形象学研究专家周宪指出,奥运会以后短短几年,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说是“恶化”。为什么那些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联、现实利益相关、中国努力亲善的周边国家,纷纷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敌意?事实上,中国的发展他们是受益的。这其中就是美国重回亚洲,搅动整个南中国海乃至印度洋周边国家来遏制中国,其伎俩就是在这些国家语言文化中植入威胁论、崛起论,丑化中国形象,为他们的政治行为提供了文化心理基础,为此美国曾经制定过“国家安全语言计划”[13]。形象与语言的关系给“三个强省”建设的启示是:在埋头建设的时候,思想上要有树立形象和维护形象意识,行动上要时刻防范误解和谣言的危害。

2.4 扩大语言服务

传统的语言服务一般指翻译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如今的语言服务主要是指满足行业领域的语言需求,包括语言翻译、语言培训、在线语言教育、语言技术支持、语言康复等。就服务来说,首先,语言服务是安徽企业的发展需要。目前,安徽全省已有近700家企业落户海外,全球范围内累计投资超过50亿美元,皖企对外投资合作市场已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6]。这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语言文化往往能够起到“左右着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的作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加布里埃尔·霍根-布伦在撰写新著《语言经济学:多语制的市场潜力如何?》的过程中便发现了“富有见识的企业家大都十分重视语言”。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2007 年曾发布一项关于欧洲多语制与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发现,11%的欧洲中小型企业因缺乏语言技能和跨文化能力在出口生意中亏损[2]。企业所需要的语言服务,具体来说,一是翻译,一是岗位语言培训。其次,语言服务也是美好安徽名扬天下的需要。比如安徽的黄山,头顶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出生在安徽的道教思想创始人老子、庄子,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分别在东西方文明史留下深刻的印记;安徽的文房四宝、安徽的茶叶,以及那些发生在安徽并对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大事件”和因此而诞生的“大人物”,都是值得发掘和推介的亮点。

2.5 培养语言人才

目前,安徽已成为中国新兴的制造业大省,新型显示器、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机器人等产业走在中国乃至世界前列。全省领导层正着力建设“一带一路”的“安徽站”,将以更高站位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争创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德合作产业园,深化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14]。这是加快人才培养的新机遇。一方面,像智能语音、机器人、量子通信等直接与语言挂钩的新兴产业发展必须依靠语言研究的成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从市场反应看,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那些能够保证从开机问候语到操作界面语言文字都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的公司,竞争力会更胜一筹。这势必在吸引人才、促进语言科学研究走出书斋,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安徽高校如果能够利用好地缘优势和企业合作,在培养高级人才方面也一定会有所突破。此外,针对高校在外语培养方面“大才难觅,小才拥挤”的现象,可以有计划、针对性地在某些专门领域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发言人”和“推销员”。

3 结 语

在抓经济、抓文化、抓生态的时,语言的作用不容忽视。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语言就是巧实力,它深深影响到发展资源的获取、人民群众的动员和各项矛盾的消解,而且语言服务本身也是一种产业。安徽省作为中部的开放省份,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背景下,提出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生态强省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安徽大发展的重要之举。语言在“三个强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以言行事、助力“三个强省”建设时,必须结合安徽的资源特色,充分发挥语言的沟通功能、阐释功能、塑造功能和创作功能,为社会发展营造生机盎然、政通人和的人文环境。与此同时,必须利用建设“三个强省”的契机,立足安徽的优势,做好语言规划、打造语言景观、维护语言安全、扩大语言服务、培养语言人才等方面的工作。这样语言在整合来自各行各业资源的同时,参与建设当中才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猜你喜欢

安徽规划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