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8-04-03高友润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种树独立思考数学

高友润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8)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思维的学科。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体系才刚刚形成,其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思考的层面也不深,要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从小养成独立学习、思考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抽象思维。

一、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新教育改革体制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传统教育模式虽然发生了转变,但仍影响深远。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即接受灌输式教育,教师告诉过程,告诉结果,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死记硬背。这样的教育相当于把学生看作机器,要求其根据公式、问题进行题目作答,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机械式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惰性思维,不仅没有分析数学题目的能力,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二)新教育模式的内生困境的制约

新教学模式下,教师从以往的灌输式教育转变到启发式教育,学生处于课堂的中心位置。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自主解答,使学生被动接受结论,而是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逐步形成。但新教育背景下,小学课程总量并没有减少,要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式教学,那么课堂上对于新知识的讲解时间必定增加,而教学时间却没有改变,这使得教师的教学负担加重。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及思考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这种新教学模式下的内生困境制约着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独立思考的民主课堂氛围

以往灌输式、填鸭式、接受式的教育已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教育需求,因而,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是培养其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的第一步。例如,教学“比较“哪一个更大”这道题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解答。

生1:用化成小数法,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小数,即=6÷7=0.857,=3÷4=0.75,因为 0.857 > 0.75,所以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对,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用化同分母法,先找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同分母分数比大小,然后根据分数基本性质,把所以

师:没错,除了这两种方法,大家再回忆我们之前学过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可以用在这里的?

生3:用交叉相乘法……

生4:化同分子法……

学生探究层层深入,思维逐步打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耐心倾听,并鼓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得出结论。学生既收获了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愉悦,更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有些内容较抽象,若教师先抛出概念,并逐字逐句分析说明,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乏味、吃力。此时,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有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妙用,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爱上数学,并愿意主动思考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时,学生们都知道圆柱有三个面,一个侧面积,两个表面积。但是在生活实际中,往往有很多特殊的情况,如茶杯、游泳池、无盖的铁皮水桶等,这样的物体表面积只需求出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将数学规律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自行探索出内在规律,会让学生兴致倍增,也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学生间交流合作,鼓励自行探索思考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难以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思考,主要是因为过度依赖教师指导,再加上自身无法对问题进行透彻了解。这时,需要教师落实课堂小组探讨,即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让不同的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以及技巧,通过协助合作,激发个体自主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第一次小组合作:1.拿出课前准备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2.通过折、剪、拼、你会转化成哪种已学过的面积的图形?3.转化后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联系?4.组内展示交流: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汇报操作验证结果。

第二次小组交流:1.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用字母如何表示? 2.在本上书写计算公式。

第三次合作:我们运用合作的力量,探究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学习讨论,有益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持续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中学习实情与知识的难易程度,在小组合理分组的情况下,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定期引导学生对思考的结果进行检验,适时介入交流汇报的错误倾向,确保学生讨论、思考都处于高效化的状态。此外,还应该多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与思考方式,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开展课外实践,拓展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数学实践既可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数学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冲破数学教材和数学课堂所带来的束缚。

例如学习植树问题:“学校操场上园林工人百米跑道一侧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树,头尾都要种,请同学们帮忙算算一共要种树多少棵?”学生通过现场测量,用体育课上的“障碍桩”来表示树,得出两端都要种树,棵树=段数+1,如果只有一端种树,棵树=段数,如果两端都不种,棵树=段数-1。为了拓展学生思路,笔者又出了题目:“园林工人在200米环形跑道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树,请同学们帮忙算算一共要种树多少棵?”还是通过计算后现场摆“障碍桩”的方法,得出环形跑道是封闭图形,棵树=段数。这些课外问题思维角度灵活,既可巩固所学相关数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拓宽学生思路,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黄燕芳.巧析三角形的面积[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5).

[2]彭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3]王小洁.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6(3).

猜你喜欢

种树独立思考数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种树
谈独立思考
一起来种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种树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