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通小学数学计算算理学习路径

2018-04-03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乘法运算算法

许 恒

(连江县文笔小学,福建 连江 350500)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 都必须从计算开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首先需要关注对学生基本运算技能的培养和对算理的理解。但现实是数字计算常常被贴上粗浅、无趣的标签, 对于计算的学习往往以“快、准、直”为目标。课堂上,教师首先分析讲解算理,然后运用所列举算法进行海量、反复的训练,形成应激性条件反射。这种大量机重复的训练,既大大降低了计算学习过程与方法获得本有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如何在计算教学中紧扣知识的本质特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一、运用直观表征,在情境中明晰算理

所谓表征,是指通过怎样的表示方式来说明算理。低年级学生认知比较直观,学习数学时对运算定理的理解缺乏抽象意识。要让学生知道其中的算理,知晓知识的来龙去脉,应设置合适情境,利用实物实例呈现丰富的表象,融算理于直观认知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更好地明晰算理,理解算法。

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笔者让学生准备了20根火柴,让学生计算8+4、5+7、8+9、4+9、3+8几个算式时,先请学生利用火柴来尝试计算8+4,然后分小组交流,看看哪一组计算得准而且方法多。在展示交流环节,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从8里面取出6根,与4相加得到10,再加上剩下的2根。”还有的提出:“先将8看成10,得出14后再减去2。”此时,笔者请小组派代表分别到台上摆火柴展示,各种方式都呈现出来后再提问:“你们觉得哪一种方式做起来做方便,最不容易出错呢?”学生们通过实物的摆弄,都异口同声地表示,“从4里面拿出2,与8相加得到10,再加上剩下的2”,这种方式操作起来做简便,也不容易出错。经历摆火柴的过程,学生将加法算式与具体的形象对照起来,对凑十计算的方法印象更深刻,更懂得选择最佳的计算方式,算理更明晰。

二、注重新旧知识联系,引导自主探究发现算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们自主思考,讨论交流自己的方法, 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活跃了课堂, 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如果教师一味地讲算法、讲算理,不善于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则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和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会大打折扣。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26×2时,先算26×2=52,再观察因数中有两位小数,按照法则应该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0.52。但教师不能仅仅只告诉学生计算法则,更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即在计算0.26×2时,是因为把因数0.26扩大了100倍,那么积52就相应地缩小100倍。还可以举例说小明有0.26米的两根绳子,如果要把两根绳子连起来,问一共多少米?你能找出其他物品,用尺子量一量,得出答案吗?学生纷纷拿出尺子,有的拿出数据线,有的把纸撕成条状,还有的借同学的文具盒等。将这些替代绳子,然后心想着:0.01米是1厘米,0.26米就应该是26厘米。只有将原有认知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对算法的认识,从而实现从最近发展区向新知的跨越。课后,教师还可设计具有对比性的题组,将新知和旧知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计算顺序、掌握算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多变训练与应用结合,拓展算理思维空间

运算技能的形成在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教师可运用交错训练、变式训练的方式,坚持少而持续的计算练习, 并在明晰算理、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学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以使单薄的教学内容变得丰盈, 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实践证明,及时训练并经常应用,让学生更喜欢计算,更理解计算的妙用。例如在教学 “20以内加减法”后,笔者用PPT展示了一位学生刚测验的考卷:

师:大家知道这位同学共对了几题,错了几题,一共有几题吗?这次考试你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生1:他共对了18题,错了2题,一共有20题。

生2:我共对了17题,错了3题,一共有20题。

师:大家能不能从这两位同学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呢?

生3:这里面包含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问题。

师:那你能类似地编几道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数学应用题吗?

生4:我今天早上共花了5块钱,其中买了两个包子3块钱,一个鸡蛋2块钱。是5=3+2。

生5:我来学校共花了20分钟,其中从家里到公交站花了5分钟,坐公交花了10分钟,下公交车到学校又花了5分钟。是20=5+10+5。

学生们争先恐后从不同的角度创编了许许多多的应用题,并分别列出计算式,思维如决堤之水,喷涌而出。教师设计了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又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在反复运用中运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培养良好习惯,由慢至快完善数学思维

习惯成就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基础。在计算过程中,90%以上的计算问题都是由于书写潦草、看错数、对错位造成的,因而计算时需要心平气和,要警示学生计算是生活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应付教师、应付作业。

例如在计算22×28时,有学生算成了9737。这位学生究竟错在何处?是不是就只是因为计算不认真,没看清,对错位了呢?仔细分析可知,这位学生在算2×8=16后,脑子里一直想着的是6,然后形成应激性条件反射,瞬间产生了记忆混乱,把2×8就算成了2×6=12,导致了错误。还有学生在运算多位数乘法最后一步时,把加法算成了乘法,因此出现2+3=6,这是受到在前面运算过程中多次使用乘法口诀的影响。计算中可以一步一回头,例如做四则运算题目时,每一步要先在脱式题目中画线, 标上运算顺序的序号,再在草稿纸上把每一步竖式写清楚,然后马上进行验算,当验算确保正确后再将答案写在脱式上,以此往复,直到完成。这种方法看起来很麻烦,但确实提高了运算的正确率。放慢对运算速度的要求,每一步都想清楚再算,养成良好的运算心态,习惯成自然后,运算速度也会逐渐提升。

[1]陆晓萱.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J].读与写,2018(1).

[2]牛广华.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1).

[3]蓝海鹏.经历算理感悟过程,有效培养运算能力——“买文具”教学实践与思考[J]. 数学教学通讯,2018(1).

猜你喜欢

乘法运算算法
算乘法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有趣的运算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把加法变成乘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