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
2018-04-03高国盛
高国盛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510730)
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越来越注重培养更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丰富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尤其注重培养的是他们在实践与创新方面的独立自主能力.通过对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的分析,研究转变新的教学方式的途径,结合目前提供的理论基础上的教学体系,研究其现实的价值程度.
一、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现状
我国山东、广东、宁夏、以及海南省最先开始推行高中化学的新课改计划,现如今,新课改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及时准确地调整陈旧的教学方式和观念.
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逐步推进更为“零距离”地指导学生.
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加大学生与实验的关联性,知识的应用在不断推进,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2.同时,教师正在带头转变教学思路.
3.另外,要完成更高效的教学方式,正在扩大管理和建立更加完善正规的现代多媒体化新型教学体系.
督促学生主观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再通过学校教师、多媒体网络讲师、新媒体的教学题材和文献作为提供理论指导与补充教学方式的对象,拒绝“说书先生”与“答题工具”.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途径研究
1.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导向
在达标的教学环境下,将实际的理论知识教学切实落实到每一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将理论知识、实际技能、现实生活,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同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提高教师教学的课程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并注重将死板且零碎的理论知识线条化系统化,强调的是运用具体的文化知识和有经验的学习方法来指导.高中化学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需要特别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大量运算过程.它的特点是计算量小、计算技巧偏多、记忆量较大.所以要想学好化学,就得扎实基础的积累,尤其是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关系等.需要建立属于自己大脑的化学知识库,把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有个整体轮廓,构建小型的知识网络.而积累的方法,主要在于课内课外题目题型的积累,积极笔记,总结知识点,一些细微的知识点不是教师所能传授的,只有经过自己的领悟才能最终成为自己的知识.另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转变“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喂食”的教学状态,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浅显知识的挖掘能力.
3.形成基本的化学研究观念
了解最基本的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和前提,当然这同时还需要运用多种合理的方法章程来指导学生更加深入的研究化学的本质.种树造房最重要的是打好根基,于是,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吃透入门理论知识,记牢研究化学物质的正确、有效、安全的基本方法,尽可能地优化学生可操作的、对化学元素的研究方法,从而形成形象的化学研究观念.化学是理科中琐碎的文科,对于元素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化学方程式,并需要明白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与设未知数.实验是记忆研究的直接手段,并能为后续各类推断做准备.学生与研究人员不同,针对有应试要求的学生来说,能够应对各类题型才是结果:(1)有机题:这是最简单,最无变化的,最不用花心思的题形;(2)无机推断:练习为主,特别关注金属和氮,氧等;(3)计算题:找出关系式是关键;(4)信息给予题:元素周期表等规律很关键;(5)选择题:这是一类拉开分差的题,考生的话注意第一轮复习;(6)实验题:搞清楚原理,它的题型换汤不换药,考验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理解素质.
4.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和问题解决的主人公意识
在课堂上平铺直叙式的教学方式,倒不如结合允许提问甚至反问的方式,更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来引导课堂教学主人公的转变.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当“主持人”,学生们才是“选手”、“评委”甚至是“导演”.
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生们的学习难度也越来越重.因此,如何摆脱传统化学课堂模式,有效地实现新的课程背景下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加快推进我国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之处.加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这一系列措施,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朱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2]史秀娥.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对策与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