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与优化研究
2018-04-03戴小涛蒋新国蓝国彬
戴小涛,蒋新国,蓝国彬
(惠州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近年来,全国着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国家对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视,其投入力度也在逐渐提升.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研究,成为了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然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的理念研究显得至关重要.而目前结合理念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多年来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存在不足.此外,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地区差异显著,因此,本研究结合惠州市地理知识的理论,紧密围绕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理念的相关问题,探讨和研究惠州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惠州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积极的参考和借鉴依据.
1 惠州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困境
1.1 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的差异化
《全民健身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等文件对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及增强人民体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政策保障,这也使得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趋向制度化.纵观惠州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建设,不难发现,呈现供给制度的差异化.调研显示,《惠州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指出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居民健身需求.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性,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到城市基础建设规划,而对乡镇的要求则是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1].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且更具有指向性;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目标则略显弹性,难以实现,这给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发展带来挑战.制度保障的缺失,也将使得城乡公共体育发展现状形成“马太效应”,严重影响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笔者通过研读《全民健身规划纲要》发现,涉及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内容范围广,原则性强,评估定性化,另外,由于农村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导致纲要中的目标难以达成.从供给主体看,城市体育公共服务有政府的财政供给、企事业单位的福利供给、社会公益性供给、半营利性的市场化供给等[1],这也导致无论是从影响力大小,还是回报的多少,城市具有优于农村的先天条件,难以吸引社会力量的投入.经济发展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牵绊着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力度,研究显示,城市公共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指数高达1.74,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指数仅有0.82[2],足以见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公共体育服务指数也将越高.
1.2 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的二元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言而喻,资金投入也是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保障条件.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比例是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两倍之多.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逐渐强大,我国正逐步由对体育强国的追求转向体育大国目标,因此,国家对全民健身的经济投入的力度加大.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蛋糕”分配的份额较多,导致每个省市和地区所占份额较少.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投入来源广,力度大,而农村甚至没有资金投入,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农村,则依托村民集资筹办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另外,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扶持在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及城市与城市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据统计,近年来,惠州市累计投入近30亿元建设了15座设施先进的公共体育场馆,目前全市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8平方米.报道显示,惠州市也在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其中,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包含集中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和使用面积累计达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活动场所[3].虽然农村重视程度加大,但从使用面积和目前推行情况来说,与惠州市区仍存在较大差距.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一是惠州市政府对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倾向性,从惠州市近年公共体育服务投入来看,更加倾向于城市,这将导致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差距更加悬殊;二是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元素,城市具有独特的内生优势和外生优势,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面自然会优于农村.
1.3 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的非衡化
伴随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倾向的偏差,惠州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随之呈现非均衡化结构.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市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正着力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大力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节节攀升.调查得知,惠州市正积极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如属于市级的惠州体育馆、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和金山湖体育馆等3座大型体育场馆,县级所有大型场馆也逐步走向免费开放.为满足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惠州市在修建和改造大型体育场馆的同时,还注重促进学校体育基础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在公园、广场以及居民较为集中的社区配套建设全民体育锻炼基础设施,另外,住建规划部门在对新建、拆建楼盘的审批中将考虑到是否配套建设体育场地设施[1].调研中了解到,惠州市在群众体育领域简政放权,依托各类体育协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群众掌握群众性体育的主导权,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也因此而取得欣欣向荣发展之势.据统计,惠州市2017年举办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多达1000场,全市全民健身氛围越来越浓厚.惠州市在全民健身方面真正做到了完善群众身边公共体育设施、发展群众身边体育社会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及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文化“六个身边工程”.
而对于惠州市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就明显落后于城市.田野调查中发现,惠州市的农村同样呈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大多数年轻人在外拼搏,农村人口多以田间劳动为体育锻炼方式,早出晚归耕作于田间.因此,这一系列现实困境使得农村人口密度小,即便配备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其使用率也将令人堪忧.另外,农村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较小,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服务型人才也不愿服务农村,农村人口在使用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过程中难以得到科学的指导.发展相对较好的农村配备少量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其实用性和可行性又与农村人口知识结构存在偏差,导致农村人口不了解使用方法而使公共体育基础实施形同虚设.
1.4 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的互异化
绩效评价是对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水平予以评价,从而实现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一般来说,公共体育服务产出和绩效是评价公共体育服务价值的重要指标.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绩效评估中心公布的2017年广东省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系列调研报告了解到,2017年惠州市十类公共服务排名中公共文化体育名列全省第二,其中健身设施建设得分最高,为79.66分,其次是增加向市民免费、优惠开放的体育场馆,得分为78.70分.这说明,惠州市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考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惠州市各个区来看,惠城区得分最高80.65分,该区是惠州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2017年惠州市GDP经济排名名列前茅,首破700亿大关[3].数据显示,2017年惠城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为绩效考核起到锦上添花之作用.调研发现,随着惠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区公共体育服务也取得了充分的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多,人民体育需求的获得感增强,幸福指数也逐步提升.
反观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绩效则令人堪忧,这主要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由于农村地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人民参与全民健身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也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难点课题之一.调查中显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多种情况,一是资金投入较为充足,但资金使用路径狭隘,导致公共体育服务资金冗余.另外,人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量不大,大量投入建设的体育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使得投入的资金收效较低;二是公共体育服务资金不足,根本无法满足人民对全民健身活动基础设施的需求.总之,无论是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过剩,还是资金投入欠缺,都将是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绩效考核的“短板”.
2 惠州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优化路径
2.1 健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制度保障
2017年,我国颁布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这一法律的提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发展、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4].不难看出,法律文件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惠州市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时,应遵循这一法则,结合惠州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优化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此外,建设与惠州市城乡发展相吻合的制度保障势在必行.这需要我们明确公共体育服务的目标,建立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标准,为推动公共体育服务法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重要的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文化环境参差不齐,制度的建设还需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如规划经费投入时可适当偏向农村地区,或是对公共体育服务特别突出的农村.另外,政策法规的建设,应立足于追求公平,追求资金投入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度,注重效率的同时公平最大化[5].解决好,服务好,保障好人民健康从事体育锻炼,为建设和谐惠州,健康惠州“保驾护航”.当然,法规政策尚不能够完全推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这需要我们每个公民行使权益的同时严格遵循相关制度,做制度的践行者和拥护者.
2.2 推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
惠州市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应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资源结构的合理性.认真分析不同区域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能够满足居民的体育获得感.城市体育设施的建设应作出长远规划,既要考虑全民健身也要注重本市竞技体育的发展[6].因此,城市体育设施的体验感更好,能够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或其它公共活动.而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则要求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符合农村人口经常从事的体力劳动规律.发展城乡全面的公共体育设施也非常关键,并不能因为本市某一项健身活动比较热门,受大众喜爱,就大肆修建相关场地设施.而是要考虑公民对相关基础设施的使用频率,合理规划,引导公民参与多种健身活动也是科学健身的一种表现.二是设施布局的均衡性.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应充分考虑城乡发展差异,既要保障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又要兼顾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参考农村人口的实际需求,强化参与体育意识,充分考虑周边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提高公共体育的利用率,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7].另外,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科学布局,增强公共体育资源的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建设,应考虑到如何辐射到周边农村人口的体育锻炼,使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多功能利用的同时,还能给农村人口参与健身活动带来便利条件.
2.3 完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至关重要,这也有利于激励公共体育服务.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等因素各异,因此,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水平也相应受到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由对物质追求转向健康追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理应处于领先水平.而农村居民受到生活条件的限制,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多为老人和儿童,繁忙的田间劳动就是其健身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也使得农村人口无暇从事健身活动,故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较小.因此,我们应结合城市和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遵循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基础,建立完善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评价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3 结语
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是全民健身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的时代诉求.但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公共体育发展水平呈现出制度的差异化、资金投入的二元化、资源配置的非衡化和绩效评价的互异化等格局.显然,人民对健康追求日益增长的前提下,这种发展困境将制约着惠州体育事业的健康.因此,为了突破这种矛盾,应优化惠州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路径,健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制度保障,推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完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科学评价,让城乡居民资源共享,服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