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
2018-04-03□郭祥
□郭 祥
(浑源县永安镇镇政府 山西 大同 037400)
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监督管理,是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易滋生腐败的重点板块。现就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原因。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违规发包、“三资”收益管理混乱
一些村干部在发包集体水面、滩涂、设施、土地过程中违规操作,为自己谋取利益,无视集体决定私下修改、绕过村两委、未进行招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实践中比较严重。同时村委会和承包人员签订的合同也经常存在问题,包括合同要素不健全、违反相关程序等。此外实践中很多村委会和村领导没有科学管理“三资”收益,存在收支不过账、挪用不报账等问题。
1.2 财务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财务制度在村组集体“三资”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未经过村组集体决定即支出款项,没有遵守相应的程序规定;管理公务章不规范,经常出现村干部在没有经过集体讨论就自批自用的现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进行干扰,使得结账无法顺利进行等。同时,村镇财务透明度差的情况在很多地区也同样存在,其中财务公开避重就轻、群众不重视村务管理、村干部存在经济问题是其主要原因。
1.3“三资”底数存在误差,台账混乱
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不同程度的瞒报漏报现象存在于农村“三资”管理中,私设小金库、部分山林资源权属不明确等经常发生。同时,清产核资登记时价格不合理、农村“三资”的资产种类纷繁复杂等现象也导致了“三资”底数存在偏差。此外,不能及时对“三资”变动情况进行更新也为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机会。
1.4 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缺乏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农村“三资”管理中,甚至还有一些兼职人员从事“三资”管理工作,这使得管理队伍很难形成合力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村中没有高学历的报账员,实际报账人专业水平不过关,并且人员经常流动不稳定。此外还有一些领导对农村“三资”没有深刻的认识,认为管理活动复杂、琐碎、难度大,这些认识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很难保证管理成效。实践中,还有一些村干部认为“三资”管理难以获得收益,进而放弃了管理。
1.5 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支出票据不规范
误工费支出、接待费用过高等挥霍浪费行为是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的主要原因;不合理使用日常开销经费、私费公报也在农村“三资”管理中屡见不鲜。白纸条票据和缺少报销票据要素等是支出票据不规范的主要表现,使得很多白纸条票据出现在报账过程中;证明人或者经办人没有在报销票据上签字,开销理由无法证明。
1.6 监管渠道不畅
一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对于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不是党员的查处时比较困难。二是村两委班子内部监督不力,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三是群众监督乏力。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四是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民主选举的,不为群众说话;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达不到理财小组成员的要求。
2 改进建议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于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1 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把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作为“三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开展新一轮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清查集体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摸清集体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情况,确保账实、账款、账账相符,并将清理后的资产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2.2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规范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2.3 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
集体经济组织的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年度收益分配方案,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的确定及变更,购置或者处分重要固定资产,重大投资项目或举债,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其他有关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重大事项,都要履行民主决策程序,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切实落实民主理财,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对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权利,参与制定本组织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对“三资”管理使用不当的提出整改意见。社区集体“三资”运营情况和各项财务收支,应按季公开,重大事项按时公开,接受全体成员监督。
2.4 完善“三资”监管网络
深化集体“三资”管理网络实时监管系统建设,适应集体“三资”管理的新要求和新变化,不断完善资产管理模块和合同管理模块的录入和更新,不断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三资”管理网络监管平台,实现监管平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2.5 推进农村产权交易
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购置、处置和交易等行为,坚决杜绝场外交易和暗箱操作。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将凡涉及到社区集体资产转让以及符合公开拍租条件的项目全部纳入交易中心交易,做到“应进都进”,保证集体资产交易过程透明公开,实现农村产权收益最大化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2.6 加强审计监督
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对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和收益分配定期开展审计,并对社区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征地补偿款的使用与管理、村级债权债务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三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追回集体经济损失,对涉嫌重大违法违纪的由相关部门查处。
2.7 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按照财经纪律和“八项规定”的要求,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核算和管理,努力控制不合理支出,建立各项支出审批制度,严格审批权限,重点控制和压缩社区非经营性开支。
2.8 规范股份经济合作社运作
对已组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要按照章程,规范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三会”运作。合作社章程的通过和修改需经街道审核同意,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候选人资格需经街道审核同意后进行选举,合作社年度分配方案需经街道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2.9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财会人员必须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票据、各类合同的签订和结算兑现审核,按月记账、结账、报账。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充分发挥财会队伍的监督和保证作用。
3 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村干部在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的处置、资源的开发和项目开发建设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如何管理好农村集体“三资”,是当前基层农经工作者需要解决和加强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