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导向的设计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探索

2018-04-03姚之洁王冠云周皓昕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

张 婷, 姚之洁, 王冠云, 周皓昕

(浙江大学 国际设计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强调设计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及其有机的深度结合,注重从系统的角度,整合设计、科技、用户、商业,致力于科技与设计的前沿学术研究。国际设计研究院的创新设计实验室通过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荷兰TUE的合作,探索了独特的校企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积累了实验室竞争激励机制与自主式课题等先进经验,不断探索管理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设计实践,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整合创新能力和创新实现能力的国际型科技设计和科技创新型复合领军人才。

1 完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要突破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依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从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实践创新等方面[1-3]出发,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课程与教学模式,提供跨学科交叉学习的平台。

1.1 设计创新教学课程

设计创新教学课程以培育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创新设计为过程,设计大赛为牵引,设置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借鉴由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国外高校创立的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工程课程设置模式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开展的“项目驱动”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方式,设置项目驱动型实践课程,重视实践项目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重要驱动作用,将实践项目作为整合创新课内外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开展并参与具有高水平、创新性的实践项目,学生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实践实现有机结合,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切合社会、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培养创新设计的优秀人才。

此外,该课程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交流项目,制定国内国外联合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出国交流,在国内项目驱动型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国外高校课程的学习与扩展,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的设计人才。

1.2 设计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创新实验室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深度结合。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室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进行校际合作,每年有百名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学生到浙江大学国际设计创新实验室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和实习,与国内学生交流设计灵感。交流学生被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的讨论主题,小组内就各自的讨论主题进行研究和解决。这一过程结合前期筛选等竞争手段,保证了交流的质量及学生的积极性,在短短的交流时间内,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浙江大学创新实验室还参与了2017年“亚洲校园”创新设计工作坊计划,其中实验室主办了第三阶段的交流讨论。通过6天的交流学习,在同组学生互帮互助互相讨论中,在来自阿里巴巴的教师建设性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收获了宝贵的企业指导经验,拓展了设计视野,更得到了珍贵的友谊,同时也大大促进了韩国、日本和中国大学未来进一步的合作,在交流中让学生能将所学与实际融会贯通,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1.3 设计创新实验实践模式

1.3.1 参加各类设计大赛

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引下,组队参加各类国内外设计大赛,如iF、红点等。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引领示范作用,全面利用创新实验室先进的硬件设施,实现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辅导教师要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思想意识和高度,并能够将科学研究和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工作[4-5]。带队学生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相关经验,组建创新实践团队,带动各项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实验计划的开展。创新实验室提供先进完善的实验设备、充足的科研经费等,以提高设计大赛项目实践水平[6]。评审团是来自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等行业的专家为参赛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7]。通过参与各类大赛,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完成学习,在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在研究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探索中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1.3.2 探索校企协同创新

实验室致力于探索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即邀请知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就业衔接的过程,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及创新团队等。通过这一新型创新合作模式,实验室得以拓展研究型创新设计教学;学生通过开展企业实践、实习,可以将创新研究与实践实际相结合;企业通过支持促进设计引领的高科技新产品、新产业的诞生,提高企业利润。

2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探索

2.1 建立开放共享体系和管理制度

为规范实验室创新开放管理,创新实验室建立了实验室开放预约管理系统[8-9],由排课子系统、预约子系统、实验情况登记管理子系统3部分组成,实现了实验室资源的合理规范使用。同时实验室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助理,方便实验室对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调配,提高学生的预约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加强开放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此外,实验室还制定了“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实验室管理制度”“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仪器设备借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操作及仪器设备的管理。

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和校园网络的利用,完善的仪器共享平台得以搭建,促进了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实验室重视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严格规定了仪器操作流程、置放环境,定期对仪器进行校验和检修并建立仪器档案。这些举措保证了仪器的精密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实验室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发挥更积极的作用[10]。

2.2 资源整合共享

加强实验室资源的合作共享需要积极与国际、国内知名公司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通过借助外部资源和资金技术支持,把最新的先进技术带到实验室,把最热的前沿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另外,实验室也需要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基地实现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为社会培养并输送科技设计和科技创新的前沿人才。

2.3 建立考评及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提升实验教学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有效运用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1-12]。实验室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考核内容包括课程成绩、实验设计方案合理性、实验室设备使用规范性、学术讲座出勤率、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涵盖了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验实践应用、课外素养拓展乃至毕业实践的整个流程。考核分数合格的学生方可获得相应创新学分,最终得授学位。

同时,实验室定期开展“双会”,即学术研讨会、技术培训会,邀请国内外设计行业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思想,以促进学生探究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13]。在此基础上,实验室还积极承办设计大奖赛,为学生创造创新设计的实践平台[14]。对于积极参与国际及国内设计大赛(如iF、红点等),并获得一定奖项的优秀学生,将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创立良好的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2.4 实验室业绩与成就

实验室自建成以来,始终坚持着对开放的教学体系及对系统管理方式的不断探索,如今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实验室曾多次在国内外各项设计大赛获奖,如《Bamboo Light》《Meal’s wall》《Anypose》等获2014年国际红点概念设计奖; 《Double Warm》《Luggage Sitter》《Standing Carton》等项目获2013年红点至尊奖; 《Air-Bar》获2013年iF特别奖等。通过前文提到的一系列措施,实验室的国际声誉与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近年来发表了数十篇享誉全球的文章著作,如2015年儿童教育联觉研究开发项目“Constructive Play: Designing for role play stories with interactive play objects”、体感交互研究项目“Situated Apparel: Designing to reinforce affective communication”、2014年康复训练项目“Trainer: A motion-based interactive game for balanc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等。通过近年来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项目合作,创新实验室为国外高校所了解,提高了实验室的国际声望。同时,创新实验室每年向社会输出几十位创新设计人才,他们或是就职于各大知名网络公司,或是创新创业开辟自己的新天地,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结语

探索并实践对设计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一方面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在创新教学模式指导下,实验室内部根据兴趣、能力等进行自主组队研究,激发学生创意与活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各个项目竞赛的开展;另一方面,这也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对其资源利用,带来实验室效益最大化,促进师生的科研工作。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创新实验室,通过树立与实践开放、独立、创新、智能的新模式新理念,取得了较好业绩。对于高校设计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培养设计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秀坤,张宏莉,苏小红.强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150-153.

[2] 魏绍蓉,王晓英,刘志强.基于E-learning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0-23.

[3] 李德才,李斌,翟雪峰.林业高校提高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18-20.

[4] 魏伍川,潘进权,陈华絮.强化实验室开放管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3):259-261.

[5] 张学义,夏兴有,芦颉.基于实验室开放的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0):161-163.

[6] 高晓明.拔尖创新人才概念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65-67.

[7] 胡福文,徐宏海,张超英.基于创客文化的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7):244-246.

[8] 易黎.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23-225.

[9] 白鹏,杨新湦,张亚宜.大数据背景下的空管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228-231.

[10] 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33-235.

[11] 蔡小忠,金贵朝,费骥慧.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77-280.

[12] 施静,赵宇艳.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60-263.

[13] 安实,王晓宁,王健.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2-24.

[14] 贾棋,王祎,许真珍.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为牵引的创新实验班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9-33.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