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自闭症儿童情绪干预中的应用
2018-04-03张雪琴王翠艳
张雪琴 王翠艳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体育游戏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标,将基本的体能运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通过各种具有娱乐性和教育性的游戏活动来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1]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中小学以及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将其应用到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研究中,结果表明,体育游戏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沟通技能的提高[2][3]和问题行为的减弱。[4]另外,也有学者研究了体育游戏在自闭症儿童运动[5]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作用。[6]然而,目前国内很少有人单独研究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情绪干预的效果,只是将情绪纳入到问题行为的范畴进行干预。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体育游戏的特点,进而结合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及原则,以期为今后自闭症儿童体育游戏的教育干预提供指导。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运动性。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具有运动性。它主要通过个体身体部位的活动来促进其生理的成熟以及心理的发展。身体的运动不仅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也有助于丰富个体的生活经验,增强其对外部世界的适应能力。自闭症儿童自我封闭,其运动量较少,运动能力相对低下,普遍表现为肌肉力量不足、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相对低下、身体素质较差。而体育游戏的运动性以促进个体身体质量和基本运动技能为目标,为自闭症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提供了有效的内源性教育。[7]此外,通过走、跑、跳等基本的体育游戏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自闭症儿童的身体,还能起到调节他们的紧张情绪和愉悦其身心的作用。
(二)游戏性。体育游戏的游戏性依靠参与和指导游戏的个体的游戏精神来体现,这种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愉快、超功利、积极向上以及富有创新性的精神。[8]体育游戏寓游戏于体育中,通过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来充分调动自闭症儿童游戏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其自觉融入到游戏中去。体育游戏顺应了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育特征,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有助于自闭症儿童锻炼其肌肉力量以及平衡、投掷、跳跃、攀登能力,从而增强运动技能。同时,体育游戏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游戏魅力,诱使自闭症儿童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有利于培育他们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竞争性。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竞争性,因此体育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具有竞争色彩。而赫伊津哈对体育游戏的界定中也肯定了体育游戏的竞争性,他还强调了群体游戏的重要性。体育游戏的竞争性有异于通常的竞技体育,其形式比较灵活,没有严格的规则束缚,使自闭症儿童更容易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比赛中,当自闭症儿童取得胜利时,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其内心的情感需求,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此外,体育游戏的竞争性也助于增强自闭症儿童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从而为他们步入竞争相对激烈的现代社会提供基础。[9]
(四)教育性。体育游戏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体育游戏往往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旨在通过游戏发展个体的身体、智能、情感等功能,以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10]自闭症儿童由于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障碍而导致对其进行教育的效果甚微。因此,教育者可以设计符合其自身发展特点的体育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内心,释放自我感情,从而通过游戏来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时,教育者可以观察自闭症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分析、探索他们的内心想法,进而走进其内心世界,以便设计出更适合他们的体育游戏。
二、体育游戏在自闭症儿童情绪干预中的应用
(一)巧用体育游戏发展自闭儿童情感表达能力。自闭症儿童表现为情感淡漠,很少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其面部表情呆滞,缺乏丰富的情感流露,并且习惯于用手势、动作等代替面部情绪的表达。比如,生气时,就会咬人、打人而不是表现出愤怒的表情。[11]另外,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愿与他人甚至父母产生亲密的接触,在交往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情感的互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被自闭症儿童所接受。在干预中,治疗师通过设计各种体育游戏活动,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自在、舒适的游戏环境,促使其自由宣泄内心的各种情绪体验。比如,通过跳绳、轮滑、掷沙包、滚铁环等个人体育游戏活动,自闭症儿童不仅能够获得身体的放松、情感的愉悦,同时也可以借助游戏活动来转移和发泄自身的消极情绪,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治疗师可以运用同伴介入法,通过设计“传话游戏”“滚球接力”“两人三足”等同伴合作性体育游戏,使自闭儿童处于熟悉的同伴环境中,有助于其心情的放松。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自闭症儿童不仅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同伴的行为表现,提高自身游戏技能,还可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促进自我的情感表达。
(二)巧用体育游戏发展自闭症儿童情绪控制能力。自闭症儿童缺乏对自身情绪的察觉,他们的情绪体验较为单一,很难出现高级情绪。而且其情绪大多表现为一种较为短暂的应激反应,很难转变为持久的心境和情感体验。[12]再者,他们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理解周围的事情,情绪容易波动、不稳定,且很难控制自身情绪,尤其是对一些负面的情绪。[13]自闭症儿童不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难以保持平静,容易感到焦虑、害怕,从而表现出哭闹、尖叫、撞头、咬人、四处乱跑等过于极端的行为。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要求游戏参与者必须恪守规定,这就促使自闭症儿童在游戏规则的约束下,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体育游戏也具有竞争性,故而治疗师可以组织相应的体育游戏比赛,如“运球接力比赛”“比比谁投的球多”等,将体育游戏的娱乐性与竞争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调动自闭症儿童游戏的积极性,并使其在竞争中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在运球接力、投球等游戏比赛中,自闭症儿童会体验到胜利或失败带来的高兴或失落感。因此,治疗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调节,尤其是一些消极情绪。比如,当自闭症儿童面临游戏失败而导致心情沮丧时,治疗师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努力战胜挫折、克服自身弱点,有助于锻炼自闭症儿童的意志力,进而增强其情绪控制能力。
(三)巧用体育游戏发展自闭症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与同龄的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无论是在简单还是复杂情绪的识别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14]对于人体面部表情,他们可以识别一些相对简单的表情,如高兴、愤怒、悲伤等,却难以识别较为复杂的表情,如惊讶、害怕、羞愧、尴尬等。[15]另外,在面部表情的加工方式上,自闭症儿童缺乏对面部整体信息的加工能力,倾向于采用局部加工的方式,[16]往往依靠面孔的下半部分,尤其是嘴部信息来进行表情的识别。[17]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可丰富自闭症儿童对主观及客观世界的认识(邓淑红,2011)。[2]因此,治疗师可以通过设计“小熊找朋友”“蚂蚁搬豆”“老鹰捉小鸡”等富有情节性的体育游戏项目,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自闭症儿童主动融入到游戏中。通过观察,逐渐了解个体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的情绪以及行为表现,进而促进其对情绪的识别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发展性游戏干预理论强调在由同伴组成的团体中,发展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18]而上述体育游戏项目均以团体性活动呈现,这就促使自闭症儿童在与同伴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体验自己以及同伴的情感及行为表现,从而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对自身以及他人情绪的体察、识别。
三、体育游戏在自闭症儿童情绪干预中的指导原则
(一)遵循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首先,自闭症儿童个体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育者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来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而言,应选择单一、有趣、自然的游戏活动,这有益于调动自闭症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激起其游戏的兴致,促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主动进行游戏体验。再者,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及沟通能力较差,也不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而教育者要尽量选择团体游戏,让自闭症儿童与其他障碍类型的儿童或普通儿童共同游戏,并有意识的增加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培养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和沟通能力,让其学会与同伴分享游戏的乐趣。最后,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较差、不够集中,很难对事件产生持久的兴趣。因而,在设计具体的体育游戏内容时,教育者要注意观察被试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喜好来设计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活动。
(二)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手段。体育游戏仅仅是自闭症儿童情绪干预的一种辅助方法,增进自闭症儿童有效的情感表达,则需综合使用多种干预手段。[19]治疗师可以结合沙盘游戏,让自闭症儿童在沙盘上进行自由创作,用作品展现自己的内心体验。音乐可以通过移情、疏泻等心理调节机制,对人的情绪、情感产生间接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运用音乐治疗,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自在、舒适的音乐氛围,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同时,音乐还可以使自闭症儿童处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舒缓其焦躁的心情,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情绪的稳定。另外,绘画和艺术治疗也在自闭症的干预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描绘自我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建立家校合作模式。利用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情绪干预,要注重促成家庭、学校、教师的沟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对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在时间及空间上的衔接、扩展和强化。而家庭作为自闭症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对其情绪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治疗师要及时沟通自闭症儿童家长,获得他们的支持。在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征求家长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具体的训练中。其次,要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干预的时间并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提高干预的效果。治疗师在整个干预中起到调节的作用,不仅要关注自闭症儿童,帮助他们更好的参与游戏活动,也要通过沟通、协商,调动家庭、学校各方的力量,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
四、结语
自闭症儿童由于自身发育的障碍而导致情绪识别、控制和表达能力的相对低下,进而影响了其正常的认知、行为和社交活动。[20]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新的游戏疗法,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因此,未来研究者可以通过个案研究法或实验法,研究体育游戏在自闭症儿童情绪干预中的作用及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探讨体育游戏在智力障碍、听力障碍或者多动症儿童的干预中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从而促进体育游戏疗法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泛化应用。
[1]滕达.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60-262.
[2]邓淑红.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52-56.
[3]朱江.体育游戏对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体育科技,2017,38(4):42-43.
[4]张志勇,邓淑红.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4):311-313.
[5]李旭.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6]刘军.体育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干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7]袁猷超.体育游戏干预对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7,38(3):116-117.
[8]项江.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8.
[9]郑亚淼.简论体育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作用[J].运动,2016(8):97-98.
[10]张力伟,张丽华.论体育游戏的功能与教育优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119-120.
[11]何侃.特殊儿童心理治疗[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65-166.
[12]甄岳来.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193-198.
[13]李洋.关于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早期干预的研究[A].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6:4.
[14]Fridenson-Hayo S,Berggren S,Lassalle A,et al.Basic and complex emotion recogni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crosscultural findings[J].Molecular autism,2016,7(1):52.
[15]Golan O,Gordon I,Fichman K,et al.Specific Patterns of Emotion Recognition from Faces in Children with ASD:Results of a Cross-Modal Matching Paradigm[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8,48(3):844-852.
[16]严淑琼.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加工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7]王磊,冯建新.面孔呈现特征对自闭谱系障碍面孔识别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7(3):32-37.
[18]毛颖梅.国外自闭症儿童游戏及游戏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1(8):66-71.
[19]邓淑红.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福建省人民政府:,2010:5.
[20]Berkovits L,Eisenhower A,Blacher J.Emotion regulation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7,47(1):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