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及其解决

2018-04-03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空巢老人空巢子女

(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一、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现状

“空巢老人”现象不是近来才出现的,这一专有名词的出现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或者说是意识到这一现象,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性活动,政府也加强了对空巢老人的投入,城市里的“空巢老人”现象确切得到了极大的解决,无论是志愿者的公益活动为空巢老人们带去了温暖、温情,也改变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从生活保障到心里抚慰,从物质粮食保障到精神粮食多样,无一不在关爱“空巢老人”行动上创新方式。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存在着的“空巢老人”现象更为严重,相较于城市的便捷、人员集中、医疗保障、精神文化多元、物质丰富,生活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面临的挑战更加的复杂。

农村和城市空巢老人健康生活相关因素的对比①。生活在偏远山区的老人,生活在交通极其不便的西部农村的老人,他们要面对的不只是苛刻的自然条件的挑战,最大的难关是家庭的空洞,虽有子女,儿孙满堂,但难享天伦之乐,子女为生计外出务工,独留一双老人在家,或者独留一位老人在家。曾做过多次看望空巢老人活动,利用寒暑假期,分别调查这些老人在不同时节的生活状态是不一样的。生活在偏远山村的老人对于自身所处的这种空巢状态有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处于一种“自知却无力改变”的状态。笔者在渝东南地区做过社会调查,采访过山区少数民族农村“空巢老人”,他们的心理状态因人不同会有少许差异,但是也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无奈”“无力”“无法伸张心里的苦”“特别想念外出的子女儿孙”“因为不会打电话,每天守在电话边等待远方的子女打来电话”“明知子女除了过年其他时间都不会回家,却每次打电话都会问,要回家了吗”。谚语有云“思念使人瘦”,老人在家是孤单的,他们喜欢热闹,安详于天伦却又不得,造成的心理落差足以磨得空巢老人在孤独中慢慢衰老去。

随着我国的国力昌盛,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偏远农村地区的物质生活也有了保障。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农村的医疗水平(医疗设施、医务人员)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关乎生活在农村的“空巢老人”的基本的生活保障。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空巢老人生病了,但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以致老人们身体病情恶化得不到控制,严重损害老人们的身体健康。②假期考察发现,这些生活在偏远山区老人们,他们有钱,但是拿着钱买不到药,或者买不到合适的药。更有甚者,一位老人因感冒生病而在没能得到及时救助的情况下死亡。像这样的情况绝不是单一的,是一种存在于偏远山村的较为普遍的情况。

二、农村“空巢老人”出现的原因

1.劳动力外出城市务工,独留老人在家,就有了山区空巢老人一说③。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想留在农村发展是很难满足现代农村家庭的生活发展。依赖于土地生产资料的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所获取的收益是难以维持农村家庭的开销的,所以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都会外出到城市务工,寻求发展,挣钱养家糊口,从外部形成空巢老人的情形。农村劳动力外出往往会带上自己的子女一起,这就造成了在农村里出现大量的老人独留家里,他们并非没有子女,而是子女外出谋生。到了年老就会莫名的思念自己的子女,儿孙,从而形成了空巢老人心理上的空洞与孤寂。

2.现代家庭观念的转变,三世同堂生活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家庭模式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习惯与家里的长辈一起生活,很难再现三、四世同堂的家庭生活场面。传统的“养儿防老”思念观念在现代的生活模式下,“儿”并不能很好的养老。由计划生育所带来的影响是独生子女社会也加大了“空巢老人”出现的可能,两个独生子女的结合,势必加重子女的赡养负担,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会有一方的父母得不到子女的陪伴。从而形成了“空巢老人”现象。

3.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老人不愿迁移故乡,鲜有离开故土者,人都有念家的意识,尤其是对于一辈子都辛勤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老人,他们更加眷恋他们生活的地方。我曾调查得出,是对老人有九对是不愿意离开他生活的地方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4.生活比较分散,与外界交流少。空巢老人现象的可怕之处不是老人们生活资料欠缺,最大的困难是源自于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尽思念的侵袭。相较于城市养老制度完善,老人们常聚在一起交流,这会缓解老人内心的孤独,而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由于生活分散,少有与人交流的机会,内心的孤独难以得到宽慰。④

二、如何改变“空巢老人”现状

1.发展农村,让劳动力在家工作,赡养老人。发展农村,让农村的劳动力、年轻人可以在自己的家乡谋发展,工作。这就从外部条件解决“空巢老人”现象,让子女生活在老人周围,常常陪伴老人。⑤

2.建立农村养老机制,保障老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养老这个问题不管是在发达的城市亦或者偏远的农村都是我国社会所要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空巢老人”现象的成因之一,城市的养老机制建设越来越完善。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是各地政府、各地人民都要重视的问题,这涉及到“空巢老人”现状的解决。

3.倡导孝文化观,呼吁全社会关爱“空巢老人”。“百善孝当先”让空巢老人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爱。在农村地区可以开展关爱老人的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构建老人们的精神家园。孝,更多是老人们希望得到自己子女的关爱,所以这还得让老人的子女陪伴老人,让老人享天伦之乐。

【注释】

①张海苗,张永爱.农村和城市空巢老人健康生活相关因素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1):1725-1729.

②曾长佑,胡志勇,刘晓红,应露瑶,李金诚,胡志前.山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2018(10):978-981.

③曾长佑,胡志勇,刘晓红,应露瑶,李金诚,胡志前.山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2018(10):978-981.

④苏珂,李付星,李月恩.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及抚慰策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79-85.

⑤林渊普.让农村空巢老人安度幸福晚年[N].张家口日报,2018-09-11(002).

猜你喜欢

空巢老人空巢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护值得关注
“空巢老人”一样老有所乐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