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组织运行的问题及对策:科层制的视角

2018-04-03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科层制辅导员干部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科层制是现代组织的基本形态,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在本质上也是科层制结构。科层制有其固有的弊端,但是目前尚无明显优于科层制的组织类型。因此,对于科层制应当采纳改进而非取消的态度。高职院校学生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根本上也是源于科层制。

一、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的科层制特征

(一)科层制的特征

科层制的实践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但是由德国的马克思·韦伯进行的理论总结。根据韦伯的观点,科层制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1.把劳工分配到专门任务中的分工;2.程序规范——常规化,标准化;3.规则——被书面规则管理的操作和活动;4.非个人化——理性和普遍应用的规则;5.基于客观标准以及在资历限制下的技术能力的选拔和提升;6.权威等级——仅扩展到正式职责的地位和权利的级别;7.工资和未来的固定范围;8.被确信的和看得见的职业轨迹;9.技术培训;10.择优任用。

以上是韦伯理想化的科层制组织,在实践中组织很难完全具备以上特征。科层制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结为“科”“层”两个方面。科,主要是指分工明确;层,主要是指严格的等级。非人格化的工作规则和规范、基于客观标准和资历的择优晋升、可预见的待遇(职位和薪酬)及职业生涯等都是基于分科与分层延伸而来的。

(二)社会组织在高职院校学生组织身上的投影

科层制普遍运用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一方面,作为学生组织实际控制者的校方(直接体现为院系团委及其成员),本身采用科层制的组织形式,因而在其组织和管理学生组织的过程中必然有意无意地将科层制延伸到学生组织中。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组织的具体组成人员,高职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对科层制组织结构已经形成了潜意识的认可,尽管他们中绝大部分始终不知身处科层制中。

(三)高职院校管理机构对学生组织的现实需要

学生组织是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也是高职院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阵地和渠道。一方面,校方需要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科层制逐级晋升的模式,有利于建立学生干部人才梯队,进而选拔符合校方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组织负责人,以贯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另一方面,校方需要高效率的学生组织机构。科层制组织中上级对下级的权威就是高效贯彻校方意图的理想条件。

二、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受科层制组织形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组织主要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困境。

(一)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现实困境

学生组织从其性质上来说,应是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实际情况中,在院系二级的管理体制下,并未完全实现由院级学生组织对接二级机构学生组织,形成真正的对照领导关系,导致管理脱节。其次,学生组织很少能有专人带领或是给予指导,学工领导不能时时参与到学生组织的发展与工作中去,在学生组织出现问题时难以及时找到疏解途径或是预防措施;再次,学生组织在日常学管工作中被赋予了较大的权力,权力关系的分化导致辅导员与学生组织出现关系处理困境,且二级机构学生组织成员与学生存在亲密的朋辈关系,有更多接触,矛盾冲突也更大。

(二)学生干部选拔准入制度缺乏科学性

学生组织干部的选拔流程中比较简陋,且少有辅导员及非参选学生参与,在学生干部选拨过程中难以真实掌握学生干部候选人的实际情况,基本以学生组织自发选举和建议推选为主,评价标准和选拨机制不够严格,选拔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不够,导致学生组织在组织建设上容易出现问题,各部门的编制额定没有科学统一标准也是问题出现的原因。

(三)对学生组织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助长了官僚作风

在学生组织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学生组织往往采用的是单向管理的模式,而缺乏一定途径的反馈和监督机制,导致学生组织与学生出现矛盾时不能解决在萌芽处,学生干部对干部和学生的考评往往出现两套标准。在制度上有漏洞,这就使得学生组织疏于自律,这也成为学生与学生干部之间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

三、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转变管理体制,转换学管思路与辅导员角色定位,弱化矛盾

在学工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监督下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自主性,将学生的事务交归学生自己处理,真正形成院级二级管理模式,院学生组织主管二级学生组织,职能部门在事务处理上一一对应,统一标准,避免现实学管工作中出现机构层级管理脱节的现象,减少管理矛盾。这也能使辅导员从琐事中脱离出来,将工作重心摆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能减轻辅导员的负担。

(二)增强学生干部选拨任用的科学性,提升管理质量及效率

做好学生组织换届的宣传工作,大力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竞选,扩大人才选拔范围,打破以往学生干部由原组织成员内部消化的惯性。形成三个环节选人、各有侧重综合考察能力,提高准入标准。学工领导及辅导员亲自参与学生组织换届的每个环节,在初审环节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填写审批表或推荐表;中审环节增加对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测试,面试中给予一定场景应变、事务处理能力的考察以及基本语言、文字素养的考察,全面考虑学生干部候选人的综合素养;终审由辅导员及学生代表民主评议,协商定出主席团核心成员及每个部门的主要干部人选,并要求定时以总结形式进行工作汇报,进行试用考察、实行代理主席团制,形成梯队培养模式,将学生干部考核评价结果与学生干部荣誉挂钩。

(三)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营造良好风气

拓宽反馈渠道,如增设学生干部廉洁自律举报箱,实现学生干部内务公开化,以学期为单元召开定期区队代表座谈会,建立期末问卷评价体系,每月组织一次师生联席座谈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生组织中由专门部门承担或兼任此项工作,保证监督、反馈实效。

猜你喜欢

科层制辅导员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科层制与关系网: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的发行管理制度述论
海尔企业科层制异化的特点及类型研究
现代科层制在中国:困境及其破解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