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优化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4-03陈凤云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孝敬父母思想品德信息技术

陈凤云

(安徽省灵璧县第五中学 安徽·宿州 234200)

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教学素材融于课堂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大脑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育人”的教育目的。

《难报三春晖》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和长辈,及如何将这种孝敬落实到日常行动之中。在教学本课时,作者充分使用音频、视频、网上教育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教学片断如下:

一、精选媒体素材导入,触动学生心灵

成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师声色俱厉、高压手段下知识点的强行记忆实现知识的“入眼、入脑”,而要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入心”的境界,才能使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实现思品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想达成以上目标,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直观形象的情境。比如可以利用媒体素材现场情境再现,辅之以音乐、图片、语言、故事等,吸引学生眼球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展现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教师先要进入情境中,通过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也身临其境,学生的思维才会积极、主动和独立,才能实现从知识的掌握到情感的认同及行为的改善。作者在教学《爱在屋檐下》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一个情感渲染效果特别强的导入环节。具体过程如下:

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99年10月在贵州省麻岭风景区,一辆正在高空运行的缆车由于严重超载,突然坠毁。就在迅速坠向万丈深谷的缆车里,一对年轻的爸爸妈妈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用他们的双手拼命地托起他们两岁半的儿子,随着一声巨响,这对年轻的爸爸妈妈永远地离开了他们的孩子,而他们的儿子却因为爸爸妈妈的奋力一托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凄美的歌声、震撼的画面、动情的讲述,学生被深深地触动了,情绪被带进了这个凄美的情境中。提问:这个故事最感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纷纷从父爱母爱是人世间至深至纯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爱。通过创设这一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真实人物的具体行为触动了他们的心灵。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的同时,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了亲情的伟大。领悟到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二、鼓励应用媒体素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爱在屋檐下》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在网上收集古今中外有关 “亲情”的感人的故事或图片,并把这些素材制作出专题网页和以 《让爱驻我家》为主题的PPT,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他们的劳动成果。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非常主动地投入资料的查找、筛选和准备中,课堂上积极展示和讲解自己收集的资料,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到我们与父母之间不一定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亲情却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学生感受到了家庭生活中种种温馨的场景,重温了家庭的温暖,体验了来自父母的浓浓亲情。大多家长谈网色变,害怕孩子接触网络。其实,只要我们正确引导,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做到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改变“教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可以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及主体作用。

三、组织有效讨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十年前,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村地区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状况是: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总结、学生记笔记;教师告知重点,学生圈点勾画;一堂课只能听到教师卖力的讲解,听不见学生的讨论。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应试教育中也许比较实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展独立的思维和培养批判精神。“教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传统教学模式会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十字型”人才[1]的培养,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今非昔比,现在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规划》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2]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有利于发展独立的思维和培养批判精神讨论话题,让学生思绪飞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思考,在讨论中领悟,在讨论中发展思维。

在讲授 “孝的行为上的是非界限”这个知识点时,我组织一个讨论活动:如何看待古人“埋儿奉母”[3]的行为?多媒体展示《埋儿奉母》的故事内容及图片:郭巨,晋代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自奉养着母亲,对母亲极为孝顺。后来家境逐渐贫困,而此时妻子又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担心再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便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有,可是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于是他们便去挖坑……讨论:你是如何评价郭巨“埋儿奉母”的行为的?学生热情高涨,各抒己见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点评引导,使学生充分的理解了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父母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是孝的表现;如果他们触犯了法律,做儿女的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容、包庇其违法行为。水到渠成,既达成了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补充鲜活教学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教师教学主要依赖于课本,由于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限,而且有些资料不能及时更新而滞后,教师只能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组织教学。课堂容量有限且因缺乏鲜活的素材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收集教学素材融合与课堂教学,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这一知识点时,我课前认真筛选两则典型材料用于课堂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材料一:(多媒体播放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视频资料)2008年8月8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8级特大地震。顷刻之间山摇地动,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无数同胞被埋在瓦砾之下……后来,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位死去的母亲,她的姿态有些怪异:双腿跪地,身体前倾,双手伏地,支撑着身体。当救援人员搬开她僵硬的身体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在这位母亲的身体下面有一个婴儿,正酣睡在襁褓中。当医务人员解开孩子的小被时,发现了一部手机,上面有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你一定记住,我永远爱你!”

材料二:《咨蚊饱血》[4]。有一个晋朝人,名叫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他的家里很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讨论:1、材料一的内容使你感受到了什么?2、八岁小吴猛的行为对你有何启示?3、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学生通过讨论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父母为了我们,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为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作子女理应孝敬父母,而且孝敬父母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上。

五、在线歌曲欣赏,升华学生情感

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安排的是:歌曲欣赏情感升华。多媒体播放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脍炙人口的歌曲《母亲》,优美而抒情的旋律在教室中回荡:“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纸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水,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无论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教师和学生一起小声的、深情的跟着一起唱,学生的眼中闪烁着点点泪花。此时,能感受到学生们真的是用心在哼唱,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爱亲、孝亲的情感得以升华。

在以上几个教学片段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生动性、趣味性,拓展了思想品德课堂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欣赏、讨论、思考中经历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让学生深切地感悟了父母之爱。通过教学还加强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让学生学会了感受爱、回报爱,以达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增强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秋殇十八载.如何成为比T型人才更高级的十字型人才.[DB/OL].[2016-07-07].http://www.douban.com/note/568917485/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3-12.

[3]王才忠.“埋儿奉母”的孝道当休矣[N].湖北日报,2014-10-28(5).

[4]孝顺网“中华孝道”。二十四孝故事恣蚊饱血原文译文[DB/OL].[2014-05-15].http://www.laoren.com.

猜你喜欢

孝敬父母思想品德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孝敬父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孝敬父母 知行感恩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