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写作学课程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2018-04-0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写作学人文精神人文

刘 柯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写作学是一门既传统又现代的学科。论其传统,是因为写作活动和写作理论在我国源起都很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写作活动,写作理论虽然在早期没有专门的典籍,但也是散见于各种早期的文艺创作中,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就蕴含了各个时期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厚重的人文元素。论其现代,则是因为现代写作学主要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借鉴西方,又经历了政治的洗礼,时代的鞭挞,逐渐变得现代鲜活起来,而这种历史变迁和前行,并非抛弃了旧有的传统。在课程教学中,人们越来越看重具体的文种写作,只要完成格式化的文种即达到了目的和要求,很不重视文本中蕴含的文化传统,人格魅力,达不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要求,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重拾人文精神对教学实践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在强调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这一点犹为重要。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

要弄清楚人文精神,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文。我国最早提及人文概念的典籍是 《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在古人那里,可以看出十分注重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同时又指明了人文和自然的区别,之所以和自然不同,是缘自于人伦,之所以和质朴、野蛮不同,则是因为有文明和文雅,这一切都是由于精神教化的作用,文治教化是人类文明时代和野蛮时代的不同的重要标志。

《辞海》中对人文的解释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纷繁复杂,形态各异,既包括先进和落后,积极和消极,优秀和次劣,科学的和愚昧,健康和不健康等各种形态。一般认为只有在积极的文化现象中才能够赋予人文这一主体概念。在各种优异的文化具体形态中,都是一切从人出发,在表达和书写中都能体现出对人类自我的人文关怀,尊重人的生命、感情、体验、价值、尊严,对人本身和人性的维护,凸显出对人类美好生活的追求,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正面的指导意义和价值,给人以振奋和鼓舞。

在如今比较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更是要用过往的文化现象中积极一面去感动感染人们,在学校教学中,写作课是极好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中,体会创作者们对生命的敬畏,对情感的专一,对未来的奋斗,对人生的追求,对人和社会关系的正确处理。读鲁迅,感悟他的倔强不屈,忧国忧民;读郭沫若,领会他的激情四溢,气势磅礴;读张爱玲,慨叹她的细腻入微,苍凉意境;读朱自清,赞誉他的娟秀隽永、温暖如春。人文精神原本是抽象且有着广泛意义上的概念,但可以通过写作课教学让其具化,便于理解和感受,学生从具体化的文本中可以去关注人生价值、人生意义和人类命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自己的主观意向性和驱动性。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文本体。徐志坚在《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指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 ‘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人文本体,人文本体是决定着人文世界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客观依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人文基础知识,体悟优秀文艺作品中的人文内涵,让自己的写作产品具备人文性,这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在日积月累中形成有意义的人生价值取向,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追求幸福和尊严,有着当今时代正确取向的人性观。

二、写作学中的人文精神元素解析

写作是人类独特的精神活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现代社会中,也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交际传播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处理各种工作生活各项事务时都离不开写作,通过写作,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处理问题,加强联系,有人的因素存在,就有人文精神的存在。

写作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充分说明,文本的创作者具有人文性,文本的接受者也具有人文性,而写作文本本身更是具有深厚而有意味的人文魅力,充满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人文张力。三个方面的元素都随着社会历史的脚步向前发展。

姚鼐在《〈敦拙堂诗集〉序》中说:“夫文者,艺也,道与艺合,天与人一,则为文之至。”古代写作学理论是建立在前期创作的基础之上,从姚鼐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古代文学创作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作者的要求就比较高,人文性鲜明地体现在写作主体中。首先重视生命本真,要求“道与艺合”的“天与人一”,创作者要有真性情,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把真情实感贯注于作品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真实而有效,这成了后代写作学必遵的一条原则。其次,写作主体的胸襟、抱负、品格、情怀都要重视,这也是提高写作客体品质的必备要求,只有创作主体的品格够高,作品才能高屋建瓴,鲁迅的小说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很高,一直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正是因为鲁迅本人高尚的人格品质,宽广的胸怀抱负,才使得他能注目于20世纪初的中国农民、知识分子,关心他们的生存状态,思索他们的人生价值,关注他们的命运走向,创造出阿Q、孔乙己这样经典人物形象,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不可逾越的范本,也成为写作学教学中经久不衰的教学案例。

文本的接受者同样需要拥有人文素养,否则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蕴,更无法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达不到良性的教学互动。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比如在讲解一些实用文种时,有些文种有特定的规范,请假条的写作教学向来简单而复杂,简单在于学生经常写作,复杂在于请假条的语气和语调,要求学生具备谦逊有礼、尊重老师的品质,在文字中就需要体现出这种基本素养,这样的请假条才真正符合要求。而在讲授文学评论这一文种时,更是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够体会领悟作品的内涵,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评论文章。

写作客体,即写作文本本身也具有人文精神的光环,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人文观成为写作学的指导理论之后,人的地位和价值日益提高,因为马克思主义人文观是以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类解放的最终目的的。现今,反对恐怖主义,反对种族压迫,反对霸权,反对专制,要创建和谐自然,民主自由的世界氛围,寻求健康快乐,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成为现代人文精神新的话题,尊重生命,体现个性,呼唤高质量生存方式成为时尚的人文话题。“作家们结束了文学的古典精神,他们不再以民族(国家)作为令他们仰望的高峰,而是以这高峰作为立足之地,眺望茫茫时空,万古流动不止的人类”,他们以对人类庄严而宏大的思考代替了先人们对民族(国家)的朴素而忠诚的关注。“作为个人,他们各附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作为作家,他们属于人类。”写作有了共同的人文要素,中外作家的创作有着共同的时尚和潮流,从最近几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创作也可窥见一斑,他们的作品都有着关注人类,关心个人在强权社会中如何生存的思考,反映整个人类的精神状态。这些作品,能给人以现实的启迪,跨越了种族和民族,具有无法估量的人文精神价值。

三、写作学教学中人文元素的书写和传达

写作学中的人文因素的最终的传达需要写作主体、接受者、文本本身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在创作主体、文本的人文精神得到较好的表达之后,就需要在写作学教学中最大可能的激发接受者蕴含的人文素养,使人文元素得到充分的传播和体悟。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在高校教学体系中,越来越重视能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的学科和课程。因而必须要提高人文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例,开设结构合理,覆盖面广泛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和写作学课程的开设及学习形成好的互动,相辅相成。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提倡人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最终还是需要在写作课程教学中解决,写作学的每一个分支,都要全方位地展示人文元素。在讲解写作基础理论时,需要向学生灌输认识人文、触摸人文、领悟人文、内化人文的人文态度。用这种人文态度作为标杆进行理论的学习。在讲解具化的文本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时,则要侧重于对人文知识的讲授,因为人文精神是从人文知识育化而来,这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世界的经验汇总。对这些人文知识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传播方式来获取,可以从课堂、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内化、整合,逐渐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和思想情感。

注重写作实训和创作实践。学生仅仅学习人文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在知识的转化中培养起自身的情怀和担当。这需要教师组织学生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学习真诚善良、公平正义、益他利公等人文精神,书本上的人文知识,必须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没有转化为自身的良好品格和行为,在写作课堂上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理解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自己也无法写出优秀的文本。所以需要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氛围浓郁的大社会中去体验转化。正如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说:“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合。”

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深入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态势下,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和抛弃,写作学作为一门极具人文精神的课程,在重构人文知识,重拾人文精神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当重视写作教学,在古往今来的所有写作文本中,体验创作者们智慧的结晶,在广袤的社会生活中,领悟知识孕育精神的真实意义,让写作课和写作学中的人文精神内容真正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廖名春.易学集成[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2]舒新城.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徐志坚.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常熟高专学报,2006.11(6).

猜你喜欢

写作学人文精神人文
改革开放时代的写作学
——《当代写作学40年(1980—2020)》序
高校写作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
文章学、写作学与文艺学的辨证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