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之本

2018-04-03魏文刚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理论

魏文刚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

一、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为中心,深入开展主流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

围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内涵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建立纲领意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要求大学生切实掌握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进行独立分析,排解理想信念上的盲目和浮躁,使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个性化明显的大学生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家园。培养爱党爱国情感,组织专题学习会,讨论党情、国情,教育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牢记国家走过的坎坷历史,看清国家未来的发展路线,继承中华先烈们天下为公的精神食粮,不为社会混乱复杂的现象和观点迷惑双眼。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概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高校应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品味历史厚重,体验文明传承”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精神层次和文化内涵。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增强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把个人理想建立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的基础之上。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公德认识,做好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常抓不懈。注重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注意环境的维护,以制定管理制度作保证。开展校园不文明现象大讨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迄今为止,沈阳药科大学已召开2次关于校园不文明现象的大讨论,大家反映最多的是浪费饭菜、书本占着座位却长时间没有人上自习、公共场所不注意卫生、随意接打电话影响他人现象等。讨论研究具体的改正建议,如设立公共提醒标志、个人随身准备塑料袋做垃圾袋、剩饭剩菜可以喂流浪的小动物等建议。经过类似的校园不文明大讨论,可以体会到大学生们的公德意识有了提升,在日常行为中也能有意识的要求自己做文明的大学生,活动产生的效果较好。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培养网路宣传员

网络生活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对信息的摄取、相互之间的交流都要依靠网络进行,所以,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好网络文化阵地可以大大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同时也必须注意到,网络文化中负面消极的信息散播速度之快,对大学生的影响之深,网络宣传员的作用在这时就凸显出来。通过广泛教育、重点培养网宣员,使青年大学生自觉倡导网络文明,构筑起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大学生的意愿,引导个性化发展,师生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行“人性化”管理,管理制度和具体内容应顺应时代、以人为本,让大学生乐于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教育效果,落实思想自觉到行动自觉。

不论是思想政治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首先应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为基础,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做一名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方向,育人为本,完善教育体系。注重修身立德,润物无声,用实际行动实现育人,以树人为落脚点,打造多种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平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全过程

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入党启蒙教育、新生始业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课程都是为了在大学教育之初便对大学生的思想信仰加以引导。在本科教育期间积极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塑造影响深远,并从根本上优化着高校的教学模式。一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认识社会,解决现实问题,清除思想层面上的困惑,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主动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现实意义,让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进一步的发展。

在高校中,党团组织与大学生接触广泛,交流频繁,联系密切,这是其它组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教育过程中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正确运用党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凭借党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开展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在帮助新生清楚认识和正确分析社会现象的同时,引导新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思想政治道德休养境界,升华爱国主义情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党课,团课为媒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让刚进大学校门的学子逐步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要想实现新生在思想上的这个飞跃,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新生始业教育、学业指导教育、思想启蒙教育等多方面思想认识提升教育活动。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应积极配合高校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并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应用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和社会公益服务类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新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逐步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雏形。

大学生在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雏形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更进一步地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宣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引导大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看待分析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类问题,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当前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牢记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地跟党走。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人员交流日益频繁,导致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西方一些社会思潮、宗教思想也在不断地侵入大学生的思想,如果大学生思想意识约束松懈,自我政治意识不强,很容易受到侵害。高校应意识到这一状况,积极主动地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抵制不良社会思潮侵害的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根据大学生所处年级、专业的各自特点,以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通过报告会、专家访谈等形式灌输到大学生群体中去。高校各种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夕,初步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内心深处坚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决心,以达到关心国家前途命运,承担自身社会历史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科学理论,深刻地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真谛。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的灵魂是创新;哲学实践观的实质是对创新精神的阐释;体现思想价值性的关键是求实;广大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改造旧世界,创建新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而在高校层面上,就体现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到高校创造、创新与创业的方方面面。其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探索研发新技术时,大学生凭借自身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判断事物发展的规律,可以使研发过程少 走弯路,进而节省时间、节约投资成本,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其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运用,可以规避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好逸恶劳,眼高手低等不正确思想的产生。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观点,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根据自身实际,端正择业观,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