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推行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实践意义
2018-04-03王阮芳
李 剑 王阮芳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学徒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是最早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一项现场专业技能的学习模式,学徒制的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各种技能的传承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的职业教育就是从学徒制而演变发展来的,因此探索和推行现代的学徒制课程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现代学徒制的本质是“教学做合一”,是企业和学校以师带徒的方式,通过加强实践方面的教学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师傅即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传统的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中加上现代的职业教学理念,将有助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专业化职业化人才的培养[1]。
一、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背景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指:以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为指导,将职业教育专业的课程按照要素排列组合在一起,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思想,是提高和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一定的教育背景下实行的。
(一)现代学徒制符合我国对职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要培养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职业性的专业技能人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坚持以服务为发展宗旨、以树德教育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公共社会服务的需求,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人才。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设置,符合了职业教育对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学校系统的课堂体系设置和学徒制的教育培养模式,大大地加强了职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二)国际上通行的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标准
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也很普及,虽然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还是比较认同学徒制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比如:英国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国家的技能培训标准体系,学徒制的技术人才,必须要通过相关的课程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而且要修满规定的学分,达到工作中需要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要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拥有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后才能毕业和取得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
二、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组成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学徒制课程包括四个模块:专业技能基础知识课程体系模块、职业道德素质课程体系模块、岗位技能课程体系知识模块、学徒制职业规划课程系统知识模块等四个方面。
(一)专业技能基础知识课程体系模块
专业技能基础知识课程是高职教育学徒制最基础的知识课程体系,是教授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体系理论模块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设置。学校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开发,根据专业技能基础知识的重要程度,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学分考核制度,通过学分考核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2]。
(二)职业道德素质课程体系模块
学徒制职业道德素质课程体系模块主要是指,培养学徒具有良好的专业道德素质,规范的职业行为、端正专业态度,通过相关的企业文化的培养,让学徒了解企业文化,并认同企业文化。在职业道德素质课程设置中要突出对学徒的常用技能的培养,如:英语、企业公文写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等技能,同时还要设置企业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团队建设、团队合作、职场礼仪、沟通技巧等相关的课程,通过这些学徒制的课程设置,让职校学生早日适应职场需要。
(三)岗位技能课程体系知识模块
岗位技能课程是要培养学徒,掌握与合作企业具体需要胜任的岗位技能。这是企业为了培养适岗匹配的人才而设置的岗位技能课程,通过在具体的岗位上,由师傅带徒这样言传身教式的教学,使学徒能尽快地胜任岗位技能,岗位技能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所特有的教育模式,是区别于纯粹的课堂教学的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具体的实践岗位的实操培训,来加强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技术人员。
(四)学徒制职业规划课程系统知识模块
学徒制职业规划课程系统知识模块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学徒进行职业生涯等方面的知识的传授,来引导学徒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情景模仿、就业实景演示、标杆企业的参观、企业实习等途径,来制定学徒们对未来的择业方向和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使之早日适应工作氛围和职场的 “生态环境”,通过学习来了解自身的喜好、特长和潜力,从而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三、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实践意义
(一)培养满足更多行业、更多岗位的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学徒制课堂体系是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当前很多的职校学徒制的学生,年纪还不是很大,心智和思想等方面都还不完全成熟,因此在对职业的选取和追求时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社会行业也在不断地变化,员工的流动也比较频繁,因此一个人从一而终地只从事一个行业的概率越来越小,所以学徒制的工作在未来还是会存在很大的迁移性,因此必须要培养学徒能适应更多行业、更多岗位的专业技能。
(二)为合作企业培养出人岗匹配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现代职业学校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更多的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在企业中具体操作习来的,因此在课程的专业技能设置中,主要以合作企业要求的岗位技能为主,通过技能的理论讲解和岗位培训,来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通过职业学校和企业对学徒制的学生进行联合教学和管理,使相关的企业也能参与到具体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中,这样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出人岗匹配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3]。
(三)创新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教学方式,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
不断创新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的编制,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根据职业学校学徒制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和认知规律,在对学徒制的课程系统的实践教育中,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过去的传统的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的集中教学方式、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文化的培训、工作任务和指标的训练等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发展路径
(一)积极推进课程体系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紧密结合
根据学徒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形式,应该培养出人岗匹配,适合用工需求的专业的技工人才,因此在学徒制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应该积极地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的发展,积极地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入校即为入厂、招生即为招工”等新型的学徒制的办学理念,根据工厂需要来设定课程培养体系,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专业的学科特点,理论高度,又要充分地体现出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具体可操作性,让理论来指导实践。
(二)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来检验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性
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主要教授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性的理论知识,企业提供具体的实践和实习岗位,来加强学生对专业技术的掌握,并且通过具体的操作来经验学校的课程体系设计,是否足够科学和合理,课程体系是否完善、健全。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及时地发现:课程体系设计中的不合理地方,课程内容落后的观点,并能得到及时的修正,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设置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三)健全和完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推行学徒制的教学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支专业性很强,理论水平很高的师资队伍。因此可以通过健全和完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实现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校专业教师的培养,还要注重企业或者工厂的师傅的培养。
(四)体现能者为师,学者为徒的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理念
在学徒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为主,而老师和师傅主要是传道受业解惑者,老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能力,但是“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更何况学徒制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在学徒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或者是师傅也应该多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不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大胆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愿意倾听学生新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不但扮演老师,师傅,也要扮演徒弟,在教育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
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现代学徒制课堂体系的构建,这对我国的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3]孙元政.英国职业教育的精华与借鉴[J].辽宁高职学报,201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