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师角色研究
2018-04-03刘利斌
刘利斌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英语教育环境逐渐转变,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具有时代意义。教育生态学利用教育学与生态学对教育环境进行分析,将传统教育模式下课堂创造者与主导者的单一角色转变为教学环境、内容、活动、对象以及生态关系的引导者。教师角色结合教育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资源进行转换,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一)课堂创造者
传统教育模式大多为“一言堂”形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堂的创造者,而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同时,教学环境的优劣也与教师有直接的关系,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在课前无法有效了解。这样的课堂缺少民主、和谐,与教育改革“以人为本”原则相悖,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教学主导者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过程刻板单一,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而我国当前社会需要技能型人才,传统教学过程无法有效提升学生英语技能。此外,教师大多注重理论的讲解,没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也没有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无法有效提升。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角色发展观
(一)多维系统观
转换高校英语教师角色需遵循多维系统观念。教育生态学将人与环境结合成同一系统,而课堂是教师、学生与学习环境互动的基本系统,隶属于教育生态系统。因此,从多维系统的观念看待教师角色转换,将环境与其他生态模块纳入影响体系中。需要注意教师与课堂、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教师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出教育活动的生成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与发展性。最终决定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社会、高校等模块间构成网状关系。促进教师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及时改革课程体系,创新知识储存,并运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
(二)持续发展观
高校英语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两个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过程,主体与环境间需协调发展。同时,社会转型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推进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换。结合现实社会对英语专业的需求来看,教师需将英语技能作为教学目标,主动探求教学价值的定位与发展,从而促进高校英语专业顺应社会的发展,教育与实践成功转型。此外,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生态环境具有动态性、多向性等特点。教育环境具有活力,知识的存在具有价值与时代意义。因此,需要教师的发展与社会相结合,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教育资源与知识体系相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转换则需结合持续发展观念进行,促进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
三、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目标
(一)教学环境的创造者
教育生态学将教育环境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环,是学生在校期间特定的生态环境。主要指学生在群体生活中保持的态度、风气、观念以及教学氛围。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环境。在正确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通过教师的态度、期望以及要求,形成具有价值体系的人格。因此,教师需作为教学环境的创造者,将学生放置在正确的环境中,利用熏陶、引导等方法构建属于学生的价值观,发展人格。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创造环境的重要因素,对教学活动过程及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者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教师需把握生态课堂的建设。把握教材,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置教材,同时对学生加以分析、研究。将“备课”、“备学生”有机结合,设计针对化教学程序与教学步骤,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效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结合教学时间、学生兴趣进行分配,使教学内容具有广度、深度与精度。此外,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备好教学资源,利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充分发掘学生主动性与学习兴趣。防止课堂过于松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生态关系的协调者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英语课堂需要由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共同构成,其中学生与教师皆是生态环境中的主体角色。而教师作为生态关系的协调者需要协调生态主体的和谐关系,从而协调整个生态系统。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掌握教学内容的话语权,但生态学视域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需要平等、协调。共同构建互动式、交流式生态环境。因此,教师需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凸显学生课堂地位,将教师的角色设定为主导者、引导者,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利用教材、语言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多方位生态环境。
(四)教学活动的反思者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需维持整个生态课堂的平衡与和谐。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反思能力,成为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在课下反思自身教学问题,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完善自身教学技能。为了更好实现教学反思的目标,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使学生为教师教学进行评估,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语言了解最准确的教学评价,从而根据反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此外还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将学生作为反思主体,使学生感受到被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五)教学对象的引导者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需将传统模式下主导者的角色转化为引导者,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引导学生英语技能的有效提升。而在生态系统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开放,只有发挥开放性这一特点,才能真正实现课堂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从而促进高校英语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课外,有校内到校外,有效提升学生听说、阅读、写作、翻译等专业技能。其次,教师可开展第二课堂,在课外引导学生开展英语竞赛、演讲、表演等趣味活动,并为学生创建真实的英语交际情境。同时,教师需转变教学思想,培养学生交际技能,把握学生学习需求,做到教学相长。此外,在生态课堂环境下,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可利用鼓励式、奖惩式等方法进行针对性考评。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需及时委婉指出,为学生指明改进方向。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并将其作为期末考试评价的指标。为学生构建评价环境,利用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具有自主评价权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四、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思想
为有效转换高校英语教师角色,首先教师需转变传统教育思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都在结合社会发展、学科需求进行改革。我国大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中会开展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两类课程体系。英语教学不仅要包含语法、词汇等专业知识,还需积极开设各类英语活动课程,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实现,提升学生就业率。因此,高校英语教师需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策略,将自身水平拓展至课堂之外,积极向专业英语方向靠拢。教师还需积极参与课程体系构建,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发展。
(二)创新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基础,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制定针对化教学方案,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将传统“一言堂”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媒体”式、“数字”式等教学模式,满足学生自我认知与实际需求。此外,教师还需打开自我,促进教师间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局面出现。及时更新自身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促进高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整合教学资源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高校英语教学需具有信息丰富、多样化等特点,促进英语教师与学生两大生态主体的交流与沟通。但当前英语课堂实践十分有限,教师需严格控制教学时间,导致大部分教学资源未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教学质量提升效果不够明显。因此,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实现教学信息的丰富性、实用性目标。同时,教师还需结合教学目标,运用数字化技术将教学资源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英语技能。
(四)密切关注学生
教师的角色若想转变为教学引导者,需对学生心理密切关注,尤其需要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根据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可知,学生的心理与学习质量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为学生创造愉快、轻松的氛围,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紧张感。同时,教师还需突出学生主体位置,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想,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通过与学生交流,排解学习压力,消除学生不良心理,提升高校英语教学实效性。
结语
教育生态学将课堂分为三个部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在此视阈下,教师需成为教学环境的创造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生态关系的协调者、教学活动的反思者以及教学对象的引导者五类角色。为了有效规避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独尊的局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心理来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高效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海霞.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应用型外语教师的角色转换探微 [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1):42-43.
[2]张人杰.教师角色冲突解决方法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之批判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7(12):12-20.
[3]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