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中外来词汇的文化特点
2018-04-03刘晓佳
刘晓佳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引言
英语词汇量大,主要有本族词汇与外来词汇构成。经过统计,英语词汇量超过一百万个,而百分之八十的词汇皆来源于其他国家。其中拉丁语、法语比重较大,大约占英语词汇的百分之六十。另外大量词汇来自于希腊语,也有部分来自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因此,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搞不懂词汇的背景与含义,此时针对英语词汇中外来词汇的文化特点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英语词汇中外来词汇的种类
(一)转写词
转写词主要指直接将外民族语言词汇接入英语,而在语音与拼写上不做改变。转写词主要借音、借义、借形来形成英语新词汇,展现出十分浓厚的外来语色彩,一看就知道这类词汇不是英语原民族词汇。但此类词汇的使用频率极高,不论在任何领域,皆被广泛应用,而没有受到文化排斥的现象。例如:Eau-de-cologne,来源于德国的“科隆香水”一词,现将其借用于英语中,译作“花露水”。此类词语有很多,如bureau(局)、reservoir(水库)等皆是转写词(Alien)。
(二)改写词
改写词主要指将原词的音与形加以改造然后介入英语,此类外来词在使用过程中会按照英语的发音规则,并严格按照英语构词法进行构词,利用英语背景与文化对其改造,而在词义上通常会保留外来词的词义。改写词在英语外来词语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很多法语、希腊语等词汇都是通过改写而成为英语词汇。例如:英语中的小提琴“violin”来源于德语中“中提琴”与“小”的结合,即“violino”与“viola”的结合。但改写词在长期的使用后,已然感觉不出其来源,甚至有的词汇已成为英语基本词汇,也可与英语本族词汇相融,形成新的派生词等。
(三)混合词
混合词大多由两个或以上的语种成分进行改写而构成的英语外来词。目前科技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英语词汇大多是由混合词构成的,其他行业也有部分专业技术术语来源于混合词。随着科学的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英语混合词数量将会增加。例如“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法语与希腊语,即sociology—socio+logy。“水上飞机”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与拉丁语,即 hydroplane—hydro+plane。
(四)意译词
意译词主要指外来词汇受到翻译法的改写而形成的英语新词汇,除了意译的词汇外,也有一些短语与句子被意译为英语。英语意译词汇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全意译词、半意译词。全意译词主要指外来词汇中皆是由意译手段借入,例如“dubbing“”,是“译制片”的意思,来源于法语“doubler”,“kirin”,是“麒麟”的意思,来源于日语“kylin”。半意译词也是部分意译词,即词汇中部分成分是借用的,而另一成分是本族的。
(五)借用词
借用词大多指语义借用词,是英语本族词汇受到外来词汇的影响而获得新的含义,有些词汇会因此失去其原有的词义,但也有部分词汇的含义被应用于较小的范围内。例如英语中“bloom”一词,在古英语中是“铁块”的意思,但受到斯堪的纳维亚语中“blma”的影响获得“开花”的含义,并被广泛使用,而其原意则仅限于专业冶金技术术语中使用。
二、英语词汇中外来词汇的来源及成因
(一)英语词汇中外来词汇的来源
英语词汇中外来词汇大多来源于法语、拉丁语、古英语、希腊语等,法语源英语外来词占比约为30%,例如“dieu”、“Bon voyage”、“boutique”等词汇。拉丁语源外来词汇占比约为30%,例如“clock”、“map”、“union”等词汇。以古英语为首的荷兰语一行外来词汇占比仅占 5%,例如“slim”、“boss”、“lub”等词汇。此外,汉语、印第安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皆有所借用,但占比较小,例如汉语中的“tea”、葡萄牙语中的“junk”、德语中的“noodle”等词汇。
(二)英语词汇中外来词汇的成因
英语的发展首先与其历史有关,英伦三岛的占据也一并形成了古英语。但随着法国贵族对苏格兰的政府,大量古英语词被法语代替,因此法语对英语的影响最大,外来词汇的占比也较大。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兴技术的出现,以拉丁文为首的科技术语也逐渐步入英语语系中。其次,语言学人文英语语言的发展与其政治、科技、经济与文化息息相关。与英语本民族国家关系越密切的来源语言在英语外来词中占比越重。例如法国、德国等。同时,英语也属于印欧语系,与德语、荷兰语等在语系分属中较为接近。同一语系的语言或多或少会有共同之处,想必这也是德语等词汇进入英语语言中较为容易的一大原因。此外,英语很多词汇受到源国语言应用思维的影响,将其文化特色直接转移至英语中,例如汉语中的“好久不见”,总被国人译成“long time no see”,长期以来,也逐渐被英语本族接受,约定俗称为一种表达方式。
三、英语词汇中外来词汇的文化特点
(一)文化的全民性——以日源词汇为例
交际的客观需求导致不同语言与文化的相融,考察英语词汇中的日源外来词汇,可以发现全民性文化传播流势较强。虽日源词汇较少,但其中历史演变、语言属性等内容并未被全部忽略。只有与外来词汇的文化背景相融,才能真正体会外来词汇的含义。文化的全民性主要代表在外来词汇传播中涵盖了各类风俗文化,例如日本的武士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也有部分日本特色寒暄语,也悉数被纳入英语中。被人民所广泛接受的宗教文化、武士文化与文学艺术占比较为集中,且数量最为庞大。例如:武士文化中的“jujitsu”、“kata”、“seppuku”等;文学艺术中的“geisha”、“kabuki”、“waka”等;宗教文化中“bosan”、“tera”、“zendo”等,体现出文化的全民性特点。
(二)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以汉源词汇为例
汉语词汇被纳入英语词汇中,反映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汉语词汇的形成是经过实践检验、历史传承的。体现了我国民族在全年历史长河中对世界、人民的理解。也就是说,看似简单的造词方法,实际是对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即使经过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也不会阻挡文化的传承。汉语被吸入英语词汇中较多的分别是地名、景观名、历史人名、菜名、文化、历史思想、节日、中药药名等,皆体现出我国文化的悠久与历史传承性。例如,首都北京的地名“Beijing”,虽用汉语拼音作为英语词汇,但英国人的接受程度较高。再如,孔子的名字,在英文中是“Confucius”,音译为“孔夫子”,也被广泛接受。此外,类似春节-spring festival、饺子-dumpling、功夫-kung fu等例子屡见不鲜。此类词语的发展不仅代表我国文化的发展,也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传承。
(三)文化的古典人文性——以法源词汇为例
在十七世纪时,法国开始古典主义的文艺思潮,并促进戏剧、绘画等艺术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逐步兴起。很多新词也因此流行起来,并被广泛应用。例如“沙龙”-“salon”一词,原指上流社会文学艺术交流与活动的场所,在长期的应用中逐渐延伸为上流社会的代表词,此类词语对英语词汇带来很大的影响。也正是这一古典潮流,法语成为文化交流中最适用的语言,也有越来越多的英语本族人民去法国留学,将法语带回英国,逐步发展为英语外来词。此外,法国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也对英语读音产生影响,凸显出法源词汇文化的人文性特点。法语的流通促使英语语音逐步与法语融合,经过了历史的积淀,部分法语词汇成为现代英语词汇。
(四)文化的多重融合性——以希腊词汇为例
希腊词汇在英语外来词汇中也占据较大的比重,而希腊语言的流通主要在于希腊文化与以罗马文化、希伯来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文化相融、交流。在西方文化中,曾发生过重大的历史运动,而希腊语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希腊文化的强大使其与拉丁语在罗马中比肩而立,越来越多的罗马人逐步利用希腊文化进行日常生活,共同语口语也不断发展。在希腊文化的传承中,对英语词汇也带来很大的影响。各类宗教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等皆与英国本族文化相融,希腊语也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此外,希腊语与英语隶属于印欧语系,同一语系中势必会出现互相影响的状况,英语与希腊语的融合虽具有地域性的差别,但各类文学方言的交融拥有一批英语本族的听众,将母语与外来语言相对比,也因此展现出文化的多重融合性特点。
结语
外来词汇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利用借用、转写、改写等策略将多国词汇融入自己语系中,扩大自身词汇体系,也传承别国历史思潮。因此,在英语词汇中纳入外来词汇时,也会展现出文化的全民性、历史传承性、古典人文性、多重融合性等文化特点。只有了解不同国家语言词汇的文化背景与特点,才能真正理解词汇的根本含义,了解更多英语语法、词汇、语音、拼写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从而对英语有根本的认识,提升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蒋咏梅.浅析英语中外来语的来源、成因及影响[J].双语学习,2007,(09):179-180.
[2]洪文翰.外来词的引进与汉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02):342-344.
[3]张小宁.从在线COCA看中国文化词汇在当今美国社会的接受[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