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2018-04-0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

张 雯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运城 04400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也就是说,要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我国优秀的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用来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分析

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催生了意识形态这一范畴出现,内涵极其丰富,相对来说也是极为复杂的政治哲学概念。所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的内涵和概念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的道路上,我国的发展史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化性和历史性,这是离不开“虚假的意识”与“观念的上层建筑”的界定。

(一)虚假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具有“虚假的意识”,但是他们不是基于否定的意义,而是结合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经验。使用“虚假意识”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是恩格斯。“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他想像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根据恩格斯所描述的,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和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虚假的意识形态主要是站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来说的,虚假意识的形成与中国发展的道路具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在传统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阶级对立的现象,与统治阶级的视觉分析有关,他们总是站在自身利益,从而导致统治阶级阶段就出现了“虚假的意识”。而改革开放以来,强调人民做主当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虚假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真实性质,也是对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道路总结而来所形成的各种意识形态,是对我国历史主义的考察。在各个阶段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剖析的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真实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论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的论述是相关的、不谋而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意识形态的本质所反映的就是真实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分析来看,“虚假的意识”是以剥削阶级为线索,相对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还是具有服务统治阶级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能以人的意志来转移的,是以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是“真实的意识”,也就是从观念的角度所反映的、体现的内容而形成的上层建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离不开。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我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社会形态与政治观点的映射,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结构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从而根据我国法律意识、文化意识、政治观念等形成了真实的意识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领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一步导致经济利益格局得到了调整,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导致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一些冲突和抗衡。现阶段,随着国际国内形势越来越复杂,使得我国文化领域与意识形态的发展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新时代下,年轻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与明确的文化意识,导致别有用心的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领域钻了空子,故意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内涵曲解,甚至存在着诋毁社会主义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现象,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被蒙上了一层贬义的色彩,从而导致我国在高举马克思社会主义旗帜的同时,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有更多新的问题急需解决。西方甚至有学者没有结合中国的文化发展与经济结构有意或无意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概念,他们没有结合中国现实情况来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的内涵,从马克思早期的个别认识出发来论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蒙上了虚假的意识形态,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出来的原因,他们单纯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理解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思想层面存在着普遍性,当成对全体社会人员思维和意识的认识。在西方文化意识的冲击下,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所反映的思想是狭隘的思想,利益是虚假的、普遍的和狭隘的利益,甚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曲解成为具有一定的虚假性和欺骗性的资本主义。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优秀的文化的功能,是精神力量的凝结,不是为统治者而服务的,反而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意识。实际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的曲解,与根源于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关,与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也有关。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所反映的利益,是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也不应该被曲解为虚假的,反而应该是站在真实的角度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权威性”。尤其是现阶段,有人故意放大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思想曲解成为贬义内容,使其威信扫地,甚至是有人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一系列“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理论大大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我国在改革开放下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甚至存在着“中国意识形态威胁论”,他们采取措施想试图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建设的作用分析

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正确指导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人们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新形势下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思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度强调并重视和谐的、有价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种和谐所提唱的是精神层面的和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内容是有极深的关系,从而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实践性与创造性,强调实事求是,有利于指导我们来划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意识形态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界限,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为主导,指导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从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在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语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了大众化的意识形态,也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困境与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理论,摆正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建设,为我国更快更好地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前程.大众化的追求与精英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J].桂海论丛,2011(01).

[2]张述周,王永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研究[B].南京师范大学,2012.

[3]王桂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文本解读与形态创建[J].党政干部学刊,2011(12).

[4]郭忠义,张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本质、逻辑进路与现实张力[J].社会科学辑刊,2014(06).

[5]赵海峰.意识形态领导权和文化认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05).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