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剧《权力的游戏》成功因素透视

2018-04-03尹奇岭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权力的游戏马丁原著

杨 丽,尹奇岭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阜阳,236037

由美国HBO电视网推出的系列剧集《权力的游戏》自开播以来可谓盛况空前,不久前刚完结的第七季也保持了优秀的成绩,首集和末集在美国分别创下了1010万次和1210万次的电视直播收视纪录,收视率约达6%[1]。除了备受观众的青睐,它在权威的影视媒体中也拥有良好的口碑,从2011年开播至今,在美国电视界最高奖项艾美奖共获得了110项提名,并顺利拿下38座奖杯[2]。作为一部商业价值和口碑齐飞的影视剧,它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此前学术界对“权游”的研究多聚焦于叙事、人物、女性主义等,也有从场面调度这样独特的视角来分析其火爆原因。而本文认为,原著的高起点、影视改编中的精细打磨和艺术运用,以及背后的商业化运作则是关键原因所在。

1 原著浪漫与写实并存——权游取得成功之前提

该剧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系列。乔治·R·R·马丁是一名擅长撰写奇幻、科幻和恐怖小说题材的作家,曾经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等世界级的文学奖项,而其代表作《冰与火之歌》则帮他赢得了“当代托尔金”的称号。

自20世纪初托尔金的《魔戒》和《霍比特人》系列横空出世,奇幻史诗的范式就此被开创和奠定了下来。但此后大批作家为迎合“魔戒”热潮走上了抄袭模仿之路,却无人再创作出可与托老相媲美的作品。20世纪70年代末,马丁先是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上异军突起,凭借《晨临雾逝》等获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的提名,有了知名度之后,80年代他转向好莱坞从事编剧工作,同时也坚持小说创作。1996年,马丁推出了构思五年之久的作品——“冰与火之歌”系列的第一卷《权力的游戏》,三年后推出的第二卷《列王的纷争》开始热卖,名列1999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3名,2005年第四卷《群鸦的盛宴》发售后更是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至今该系列小说已经出版五卷,并被翻译成47种文字在全世界销售,累计销量达到六千万册[3]。对于这部引发了全球热潮的著作,亚马逊曾褒赞其“细腻真实的世界,栩栩如生的人物,复杂但井然有序的情节,以及美丽异常的文字”,《芝加哥太阳报》也高度评价“他邀请我们参与了一场罕见的幻想盛会,将一个细腻逼真,兼具浪漫与写实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4]。此外,该系列更是在2011年被改编为电视剧《权力的游戏》,掀起了一股中世纪奇幻热潮。这不禁令人好奇,它为何如此成功?

提到原著的魅力,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奇幻浪漫因素的运用。马丁在构建七国大陆时借鉴了许多神话传说,添加了异鬼、火龙等因素,而且地处北方严寒境外的异鬼和温暖南方的火龙,也正好与书名中的“冰”和“火”相呼应。抛开奇幻元素,《冰与火之歌》也可以看作一部描写政治斗争的史诗巨著,以铁王座为权力中心,各大家族你争我夺,不断崛起、衰亡,故事情节上的刻画也十分精细和深刻。除此之外,对整体框架的把握能力、人性的刻画,人物角色的塑造等也同样真实出彩。原著的火爆吸引来了电视媒体的关注,HBO电视网在2007年得到了将该小说搬上荧幕的改编权,并且特邀马丁做编制顾问和制片人,这样一来不但吸引了原有的读者,也为影视剧的成功改编奠定了先决条件。

2 影视改编精良——权游取得成功之关键

原著的珠玉在先,虽说给影视改编铺好了台阶,但也给拍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马丁笔下构建的世界不但幅员辽阔,而且人物众多,叙述线也错综复杂,此外还涉及众多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因素,顶着观众的期待和巨大的压力,剧组依然为我们呈上了一份优秀的作品,“权游”对原著故事的还原、整体框架的搭建、各色人物的塑造以及图腾文化的运用,都可算是让它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

2.1 故事叙述的还原

经过四年的筹划和拍摄,《权力的游戏》影视剧第一季于2011年开播,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观众反响热烈,到今年为止,该剧集的前七季已经落下帷幕。能够连续七年受到观众的喜爱,首先要归功于影视对原著的大力还原,书中的很多大尺度画面也没有删掉,譬如鲜血淋漓的杀人场面,赤裸裸的性交,死尸堆积成山的战争,而曲折离奇的剧情也冲击着观众的大脑神经,吊足了他们的胃口。

在观看影视剧时,首先能留意到故事的推动依附于以人物为视角的平行叙事,即多线平行叙事。戴锦华曾写到“对于叙事性作品来着,叙事视点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基本的支点。但对电影来说,视点却不仅呈现在叙事结构中,也同时呈现在电影视觉语言的各元素之中”[5]10。“权游”中的人物构建了不同的叙事线,并通过围绕着他发生的事来推动故事进行。原著中的视角人物线错综复杂又联系紧密,这为文章增添了许多阅读的娱乐性,然而,在将其转化到荧幕上时,如果处理不好,很大程度上会限制故事的精彩和连续性,同时,很多视角人物会发生意外甚至死亡,叙事线也要不断更换。编剧在梳理这些时,对故事线做了先后有序、层次分明的处理,而且“并非所有人物都平等地拥有话语权——占有视点镜头”[5]11,一些人物如小指头、瓦里斯等,不管是原著还是影视都没有将他们作为视点人物,给整个故事的神秘感留下了余地。此外在最近两季的拍摄上,由于影视超过了原著的进度,为了保持故事的集中性,编剧果断砍掉了七国大陆外的两条分线。虽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故事框架的缺漏,但是在把控整体上看却是十分明智的。

同样为之注目的还有该剧对主角模式的打破。大概人们都更喜欢美好的结局,多数文学和影视作品里往往都有主角设定,主角可以头顶“光环”免遭厄运,最起码不会轻易死去。这种潜藏的“集体无意识”至今久盛不衰。然而在这里,旧习被打破了。小说创作时马丁的“残忍”已初见端倪,任何人物角色都不是绝对安全,毕竟“凡人皆有一死”。而影视剧开播以来,有数十位视点人物、上百个主要角色死去,《华盛顿邮报》甚至为此做过一个统计:前五季共有704个角色“领了盒饭”(包括人和动物),并且常令人猝不及防,例如在第三季的“血色婚礼”这一集,斯塔克家族以及他们的封臣部属。哪怕是雪诺和龙母这样的重要人物也经历过死亡,没有谁有真正的主角光环,这些也造就了故事的曲折离奇。

2.2 整体框架的搭建

原著中的维斯特洛大陆,是读者公认的最复杂的架空世界之一,据说在动笔之前,马丁曾用五年时间投身于研究世界文明历史,从社会政治到人文风俗。宏观上来看,维斯特洛七大王国的中世纪特色和峡海对岸九大自由城邦的异域风情混杂着不同地域的景观风貌,从微观来说,上至国王宫廷下到贫民奴隶杂糅着不同等级阶层的衣食住行。要把这种宏大又精细的世界成功搬上荧幕,难度不能说不大。首先要考虑的是场景的问题。为了还原马丁笔下的维斯特洛大陆,剧组人员不惜跑遍全球各地,只为了找寻符合条件的取景地,克罗地亚、北爱尔兰、西班牙、摩洛哥、希腊甚至冰岛都名列其中,环境地貌的巨大差异为七国板块的构建增添了不少可信度和观赏性。

至于故事中的历史,喜欢考证的读者一般认为其源自欧洲中世纪,尤其是英国的历史,七国的设定呼应了英国的几大家族王朝史。而文中众多宗教信仰,譬如七神、“光之王”、千面之神,则融合了基督教、凯尔特文化、北欧神话等诸多神话传说和教派。除此之外,马丁还在创作中添加了很多现代的人文、社会学知识,所以即使故事是宫廷斗争、权力起伏的老生常谈,内部的文化因素却足以支撑其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2.3 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构架起广阔的板块框架外,马丁还描绘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在影视拍摄中,演员的挑选、人物的塑造是否丰满立体,也与该剧集的成功息息相关。

《权力的游戏》在艾美奖上曾赢取诸多奖项,演员单人奖项虽提名不少却只拿过两座,并且两座都是由扮演“小恶魔”提利昂的彼特·丁拉基获得。作为一名因身患侏儒症,身高不足一米四的特型演员,没有俊美的外表作敲门砖,在演艺路上可说是难上加难。在此之前他也曾参演其他影片,但都没有掀起什么水花。直到2011年加入“权游”,由于与原著中的“小恶魔”形象相近,彼特获得了这个角色,因为出身复杂、戏份多台词重,并且和众多人物都有对戏,这个人物可以说塑造难度很大,不过在他的精彩演技下,一个鲜活的角色出现了。连马丁自己都说:“如果不是彼特来演这个角色,老天爷,这部剧肯定就完蛋了”,2015年IMDB评选“过去25年我最喜欢的电视剧角色”,提里昂·兰尼斯特更是以冰火中唯一上榜的角色荣登第十二位。虽出身贵族,但因侏儒身份备受他人的嫌弃和歧视,彼特将这个人物成长中的伤痛隐忍都演绎了出来,在很多剧情细节里也凸现了他的智慧、勇敢、善良、尊重弱者的正直形象,不愧为该剧最受观众喜爱的角色。

除了提利昂,这部剧中同时还原了很多被边缘化的人物形象,如胖子山姆、无垢者首领灰虫子、太监瓦里斯等,此外更不乏各色女性角色,如瑟曦、丹妮莉丝、艾利亚、梅丽珊卓,她们或残酷冷艳,或勇敢坚韧,即使在中世纪的男权社会中依然傲然挺立,为自己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画卷。

鉴于马丁曾将很多女性角色设置为POV视点,有人可能会将这部剧作理解成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史诗,“一个女性的主题是一个关于表达的主题……女性的文化挣扎便是试图将这无声的记忆发而为话语、为表达”[5]229。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角色应数“龙母”丹妮莉丝,从刚出场时单纯美丽的公主,到独当一面的卡丽熙,再到打破奴隶镣铐的女王,是与命运的抗争,她的称王之路当然可以看作一位女性曲折离奇的成长史。在不同时期,她的衣着打扮、姿态眼神、说话的口吻都有很大变化,围绕着她发生的事常极具张力,令观众血脉喷涌。

不过在笔者看来,剧中最能代表女性成长的人物恐怕不是龙母,而是一个看上去没多少女性特征的人——狼家小女儿艾利亚。剧中这样安排她的首次出场:百无聊赖地溜出刺绣课,打断了弟弟的练箭,出身贵族却不愿老老实实做一名淑女。她与其他女性最大的不同在于:别人或多或少都清楚自己作为女性的优势,愿意利用美貌等女性特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即使是强大的龙母,她的称王之路也与这种女性优势脱不开关系。艾利亚出场时被设置成仅十岁左右的孩童,身上还保留着孩子的纯真,性别被淡化了,并且剧中大多数时候,独自在外流浪的她都以脏兮兮的打扮露面。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女人”存在,考虑的也都是生存、复仇这样男性化的主题,这种个人成长的真实与残酷塑造了艾利亚,如今归来的她已经是能手刃仇人面不改色的杀手,这样坚毅的面孔在人物群像中熠熠生辉。

2.4 图腾因素的运用

“权游”中各大家族的家徽旗帜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斯塔克的奔狼,兰尼斯特的雄狮等。家徽在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原型可追溯到图腾文化一隅。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在于英国商人、印第安语翻译者朗格在1791年出版的记述北美印第安人社会生活的游记中。作为人类早期宗教信仰的一种最初的模型,图腾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作用。早期人类由于对世界的未知感觉一切事物都非常神秘,在与自然环境斗争的生存经验中,人类不断对未知事物有了一些初期的认识,比如自然中有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土壤,树木,河流,也有可以捕猎食用的各类动物,这对应了《冰与火之歌》中的动植物家徽,几大家族都有着自己标志性的族徽:拜拉席恩家族的宝冠雄鹿、斯塔克家族的银灰色奔狼,兰尼斯特家族的怒吼雄狮,还有艾林家族的鹰,徒利家族的银鳟,提利尔家族的玫瑰,这些族徽比较常见,同时也与他们的封地环境联系紧密。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剧中众多角色都曾身着与家族象征物对应的服饰,例如凯瑟琳佩戴的鱼形颈饰、瑟曦服装上的金狮刺绣、玛格丽特头上的玫瑰形发饰等,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为剧情添色不少。

除了凸显家族特色,家徽也许还别具深意。影视剧第一集中有这样一幕:史塔克父子外出时无意中遇到已经死掉的雪原狼和巨鹿。两大家族的图腾动物相残,不免引人遐想。1900年雷诺在“图腾崇拜法”中总结:“图腾动物能够保护和警告它的部族、能够对部族内的忠贞族人预言未来,并充当他们的引路人”[6]168,弗洛伊德曾陈述“将图腾认为是父亲的替代物,是一个值得令人注意的地方”[6]220,从精神分析角度认为图腾动物实际上是一种父亲影像的替代。罕见的冰原狼在史塔克领地内突然死掉,一旁碎裂的鹿角,昭示了两大家族首领的悲剧命运。更巧合的是,幸存的小狼与斯塔克家孩子的数量正好对应,后来这几头小狼的命运更是和主人们的互相交织,第七季中甚至特意插入一段艾利亚与自己的小狼再次相遇的情节,呼应了艾利亚的成长和归来。虽然在影视剧发展史上,图腾文化植入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不过这些巧妙地运用依然值得肯定。

3 商业运作高效——权游取得成功之保障

《权力的游戏》成功背后离不开消费时代和HBO公司商业运作的推动。21世纪是一个消费型社会,这“不但是人类感性生活娱乐化发展倾向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还是影像时代来临的根源”[7]39。“商业文化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一切以商业利润为核心的商业化。在这个时代,一切产品包括艺术都不得不转化成商品以实现其商业价值”[7]259,商业化局面确定了影视文化的发展是对消费者的投影。

提起这部剧,观众往往会想到它背后的功臣——HBO电视网。HBO全名为Home Box Office,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母公司为时代华纳集团。在美国本土,经营电视节目的公司不少,最有核心影响力的有 NBC、ABC、HBO、CNN、CBS、CW、FOX等。HBO能在近年来一跃成为和其他巨头比肩的实力派,它的运作模式无疑是个成功的案例。自1972年开播,全天候播出电影、电视、音乐、纪录片、体育等各种节目,与其他电视台不同的是,他们走的是付费电视频道的模式,靠无广告来吸引特定观众群。创立早期这种模式并不受观众青睐,当时的整体环境是电视台免费提供节目,靠高收视率吸引广告商的投资来盈利。近十年来,观众的消费习惯产生了大的变化升级,人们愿意为更优质的观影体验买单,HBO趁势抓住了时机,坚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并且在制作节目大力投资,保障了节目的高质水准。现如今HBO和他的姊妹频道Cinemax总订户已经超过三千万,占领了美国付费电视频道90%的市场份额[8]。

2011年,HBO投资打造的Game of Thrones横空出世,作为一部模板式的成功影视产品,背后的策划、包装和炒作功不可没。创新常被誉为“影视节目策划的灵魂”,在这个影视产业竞争激烈、受众分流的时代,必须打破旧思维定式、开创与众不同的道路。很多人在提起它时,印象往往是高投资、大尺度、“黄暴”等,这也说明了它的独创性。例如大尺度问题,一般影视剧中不会出现过多血腥或暴露的画面,即使有也通常会被剪掉,而“权游”是家庭私人化观看模式,从而免遭禁止。观看这部剧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和猎奇心理,紧张刺激的剧情更是刺激了观看的快感,人们愿意为这种创新买单,保障了制作团队的高自由度和影视的商业利润。

“一旦独立作家向资本家提供自己劳作的产品之后,垄断发行网络的后者便要负责实现产品的价值”[9]。在商业包装和炒作上,该剧始发行就打出了“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奇幻剧”的旗号,确实吸引了众多眼球,在刚推出时就广受热议。首季的受欢迎使得HBO迅速敲定之后的续播,这部剧以每年一季的速度更新,至今第七季已经圆满落幕,七年间它一直广受观众青睐,时不时引发热议,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众多影迷。在世界上最大的影视数据库网站IMDB上,观众对这部剧打分的平均分达到了9.5分的高分(满分10分)。不过在高口碑高水准的背后,HBO的巨额投资才是最终保证。该剧第一季的制作费用已达到6 000万美元,第六季甚至突破一亿美元,其中仅“私生子之战”一集就投入了上千万费用[2]。这样高额的投资模式保证了制作的精良,也是对HBO商业模式的最好印证。

把握大众的心理,抓住受众的趋同心理是影视商业化的基础,而媒体报道、明星效应、影评。获奖情况的炒作模式则可以帮助其产生巨大影响力。这些年来各大公司都在努力追求自身曝光度,例如“权游”曾多次参与艾美奖、金球奖等多个世界重量级影视评选的角逐。直至今年艾美奖落幕,这部剧一共获得了38座奖杯,打破纪录成为艾美奖有史以来获奖最多的戏剧节目,专业机构的褒奖为影视宣传造势,在娱乐和专业、商业和质量间,它找到了巧妙的平衡共赢。

近年来,HBO在海外传播扩张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在2014年与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达成战略合作,腾讯成为HBO旗下作品在中国的唯一互联网播放平台。《权力的游戏》前六季的引进费用高达千万人民币,虽然需要付费才能观看,但为腾讯赢得了6.4亿的点击量[10],投入产出比较高,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4 结语

21世纪以来,欧美影视剧在中国的大热令人们将目光投向西方,美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影视产业的成熟催生了大量高票房高口碑的杰作。《权力的游戏》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成功,有各方面的因素。毋庸置疑的是,在充斥着激烈竞争的影视圈,要想成功突围,背后必然有巨大的资本和商业化运营在做支撑。如果说马丁的原著仅仅是确立了影视改编的起点水准,HBO的投资运作则是促使它实现的催化剂,影视改编的精良保证了它的最终效果。这部剧印证了信息时代观众对影视业越来越高的欣赏口味和要求,它的成功更值得人们探讨和学习。

猜你喜欢

权力的游戏马丁原著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神笔马丁
拔牙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维马丁的诗
水家乡
《权力的游戏》为何在华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