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教材编排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

2018-04-03陈珠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梗概鲁滨孙漂流记

陈珠华

(尤溪县城关小学,福建 尤溪 36510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了“外国名篇名著”专题,其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分别是《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篇课文都采用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课后提示语”的编排方式,教学时如果能根据教材设计形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品读与赏析精彩片段,交流阅读感受,就会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一、品读名著梗概 激发阅读兴趣

名著篇幅长,学生阅读整本书要花费很多时间,不容易抓住其中的精髓。作品梗概是对原著进行高度的概括,浓缩了原著的精华,学生通过阅读梗概能对名著有个总体把握。如,《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约11万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指导学生品读小说梗概,帮助学生很好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这样就能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材中的梗概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记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历险经历:孤身一人,流落荒岛;精心选地,搭建住所;猎、养、种植,获取食物;发现野人,收救“星期五”;搭救船长,返回英国。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梗概,然后概括梳理出故事的情节,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让学生对鲁滨孙的惊险刺激的经历充满好奇。鲁滨孙独自一人流落到荒无人烟的岛上28年,与人类社会完全隔绝,他是如何凭借个人的勇敢、智慧,解决了居住、温饱、人身安全等问题呢?学生通过阅读小说梗概,脑中不时闪现出一个又一个疑问:鲁滨孙是如何种出粮食?有了粮食又是怎样加工成食物的?雨天外出,用什么遮风挡雨呢?他是如何蓄养山羊的?他用什么器具烤熟羊肉?夜晚靠什么照明?为什么说野人的宴会是野蛮的……作品的梗概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要找寻问题答案只能去阅读原著,这样学生阅读原著的热情就被大大激发出来了,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能促进学生养成读书习惯。[1]

二、浏览精彩片段,品悟人物特点

名著中有许多精彩片段,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浏览精彩片段,深刻剖析人物心理,品悟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如《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是唯一的幸存者,在救下“星期五”之前他孤身一人。笛福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险、聪明能干、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鲁滨孙。本部作品的价值在它前半部分讲故事的本领,在它塑造了这么一个人物。[2]

教材中编排的精彩片段篇幅很长,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为此,教学的重点应确定为教给学生浏览精彩片段的方法和品悟人物特点上。编者选编的精彩片段的内容是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初期的生活状况以及面对现状的理性思考。编者为什么选择这一片段呢?因为本片段中的坏处、好处对照表写得特别精彩:以列表的形式将鲁滨孙当时处境的坏处和好处逐一地排列出来,形成一一对应,坏处用较少的文字表述,好处写得相对具体点。如,在第五条中写道“我没有衣服穿”,马上对这一“坏处”进行否定,在“好处”中写道“但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住”,让读者仿佛听到有两个声音在争辩,感受到鲁滨孙积极乐观的情绪总能压制住悲观绝望的情绪。作家以这么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写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细致刻画了他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这份对照表中可以看出:鲁滨孙能理智地控制悲观绝望的情绪,在不幸的处境中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能够理性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使自己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了在荒岛独自生活下去的信心。一个知足安命、乐观向上的鲁滨孙跃然纸上。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跟他的这种积极向上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这个精彩片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说说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需要收集信息,与需要关系不大的就快速地、大致地读,如,鲁滨孙刻斫痕记日期以及从船上收集东西等都可一目十行地看,相关的内容就会比较认真地看,如,“坏处”和“好处”对照表等,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这样就能对鲁滨孙作出合适的评价。学生在品悟鲁滨孙这个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凭借课后“提示语”,交流阅读感受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编排了提示语。提示语都以学习小伙伴对话的形式呈现,用贴近学生心理的方式引导他们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教材中的提示语是:“原著中,鲁滨孙制成一只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你知道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做的吗?”“这是我从书中摘录的有意思的句子: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凭借“提示语”,明白交流阅读感受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可以就精彩片段来交流,可以就内容来交流,可以就写法来交流,可以就摘录的句子来交流,可以就作品给人的启示来交流,还可以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等。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原著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在阅读原著时在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旁边作批注,摘录原著中富有哲理的语句等,为读书交流活动做好准备。《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名著中让学生感兴趣的片段很多,在交流阅读感受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鲁滨孙用动物的皮做衣服和伞的这一部分内容特别有趣;他圈养羊的办法很巧妙;他救“星期五”的过程很惊险;他第一次发现人的脚印后的紧张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学生结合原著中的相关内容谈感受,他们的发言常常引发同学的共鸣。学生通过读原著,积累了不少富有人生哲理的语句。例如,“我们也不知道对我们的一切享受怎样评价,只有享受不到后才知道它们的价值。”这是鲁滨孙驾着小舟离开小岛,遇上激流,面对险境预感难以返回小岛的心理活动。学生从中感受到要善于发现、珍惜生活中美好事物。在交流中,学生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等感受,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总之,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办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对待人生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提高学生对名篇名著的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梗概鲁滨孙漂流记
拯救火星“鲁滨孙”
第二单元
——写作品梗概
怎样写好作品梗概
如何写作品梗概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漂流记
成功在于什么?
鲁滨逊漂流记
人生的梗概
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