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手工艺价值与传承方略
——以霍邱传统柳编工艺为例
2018-04-03任家松
任家松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振兴传统工艺”,而柳编是我国流传甚广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质朴自然的艺术特色,深受国人喜爱。
据考证,柳编的历史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在采集狩猎的活动中,自然中植物的编织改造使用应当早于原始陶器的制作。[注]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第25页。原始陶器的器体上就发现采用编织物按压进行纹样表现的手法,山东潍坊出土的龙山文化时期的“红陶鬶纽把”的缠纹,即是对柳编工艺中“三股拧绞柳耳”成型方法的借鉴。此外,人类受到鸟巢和蜘蛛结网的启示,逐渐地掌握编织技术,《易·系辞下》载,伏羲“作结绳而为网蛊,以田以渔”。从奴隶社会到战国时期,柳编制品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被普遍使用。成书于战国初的《左传》中已有“箧”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柳罐”;唐代出现的“栲栲”(笆斗),在我国古代社会流传甚广。宋代以后,柳编制品已经基本齐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随处可见。明清时期,柳编工艺出现大繁荣的局面,制作形式和编织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形成诸多柳编制作中心地区。
霍邱柳编的历史可追溯至周代,兴于明清,传承至今。[注]李传杰:《霍邱柳编异彩纷呈》,《新华月报》2011年第16期。20世纪70年代,柳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作为霍邱的地域名片,当地政府大力拓展柳编产业,积极传承与发展这项民间手工艺。目前,霍邱柳编已成为安徽省十大产业集群之一,柳编产品开发到20多个系列2万多个品种,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霍邱柳编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0年,其传统工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柳编的材料特性与蕴含的工艺精神
杞柳是霍邱柳编的传统用材,柳属灌木,喜光照,耐涝,适宜生长于低洼潮湿地带。霍邱县属于沿淮平原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热同季,它还是淮河重点行蓄洪区,城东湖、城西湖是滩涂低洼地,因此适宜杞柳自然生长的地域面积十分广阔。所产杞柳柔软坚韧,皮薄心实,是编织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最佳材料。
先人们“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因材施艺。《髹饰录·乾集》开篇言明:“乾所以始生万物,而器具工则,乃工巧之元气也。”指出手工艺中的材料在体现器物巧思的重要性。每个物体都有它自身的材质属性和视觉形式美感,杞柳的质地、肌理使之成为编织柳编制品的最佳材料,它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质地结实,是柳编工艺得以表现的物质载体。杞柳结实坚韧的物质属性,使其在早期社会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生活用具,承载着柳编的实用功能,它的质地还是柳编工艺美感的重要体现因素,“资质者,艺之真也”,自然朴实的质地赋予柳编制品原始的自然美感和稳定的使用功能。
杞柳的肌理作为表面形式,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柳编的影响是重大的。杞柳所表现出来的形状、质地和颜色,在柳编工艺中获得了崭新的形式存在,利用杞柳的肌理可以丰富柳编产品的表面形态,强化柳编制品的形式表现力。杞柳的肌理处理方式可分为两种形式:去皮的称为“白条”,多用于编织一些精巧美观的生活日用品,像柳条箱、“笊篱”;没去皮的称为“黑条”,常用来编织生产工具,粗犷厚实,如筐类、篮类等柳编制品。杞柳作为线形植物,可以借助不同的编织手法形成造型各异的柳编制品,形成独具特色的视觉形式美感,在装饰的手段上具有巨大的使用空间,适于变形和程式化的线条装饰,因此,霍邱柳编在视觉和外形上具有原始厚重的特点。
霍邱柳编造型精致、质地天然、结实耐用,编织技术高超。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体现着追求实用美观、注重情感关怀的手工艺精神,重视工艺的传承和经验的累积与个人对柳编工艺的理解。霍邱柳编的工艺在艺人心中饱含着情感温度,不仅仅是一种技法上的动作,更是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性表达。霍邱柳编作为一种实用器具为柳编工艺的形成也提供了成品方面的尺度和根据,使用者和柳编手工艺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间接互动的情感交流。在霍邱柳编背后,反映了我国传统工艺的造物思想。《考工记》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霍邱柳编就合此四者,其中的工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它是物质与精神上的统一,是用与美的统一。
重视因材施艺,崇尚自然天成的审美趣味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特征。在霍邱柳编工艺中不仅具有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特征,也饱含着手工艺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坚守,他们“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在长期的柳编编织实践中,不断地体会造物活动带来的感悟,持之以恒,形成我们现代社会大力提倡的一种珍贵“匠心”。庄子言“技进乎道”,霍邱柳编工艺有它自身的特色和追求,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对“物”的深刻认识,在编织工艺不断改进的条件下,编织出优美使用的柳编制品。霍邱柳编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它是手工艺人和柳编沟通的桥梁。柳编通过造型和肌理诉诸人的视觉和触觉,而柳编技艺利用编织动作的规律性运动把手工艺人的情感投射到柳编制品上。此外,柳编作为实用和审美结合的手工技艺,手工艺人的审美认识受其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在柳编制品中,凝聚着手工艺人的思想和感情。
二、霍邱柳编的民俗与传承意义
“因物而迁之谓风,从风而安之谓俗”,霍邱古称蓼国,历史久远,民风淳朴,民俗文化内蕴深厚。霍邱柳编体现出鲜明的当地民俗文化内涵,具有群体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柳编的制作活动对当地风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不仅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还由此衍生出诸多的民俗文化因素。“金根、银条,穷人饭瓢”是明朝初期流传于霍邱本地的古语,明太祖朱元璋就以此鼓励安徽沿淮地区的老百姓进行柳编制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霍邱柳编经过漫长的传承与发展,它的工艺特点、材料选用和器物造型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对每个变化的回溯考察,也能探明当时的民俗特点,因为手工艺的发展深受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民俗文化的影响下,柳编工艺也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固定程式和文化特质,这种固定的程式和文化特质不是手工艺人个体情感的表达,而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和习惯,它依附于民俗形式,是民俗文化独特的基因符号,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共同的生活理念和审美追求。霍邱柳编的这种民俗认识价值,是其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在现代社会中,它是现代人了解认识柳编工艺的重要切入点。此外,霍邱柳编和地方的风俗文化是相互共生的关系,每一个柳编制品都反映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发展状况。霍邱柳编达到了手工艺精神和民间风俗的内外统一,它代表性地反映了我国传统手工艺的本质特征。因为传统工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工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工艺精神,对弘扬专注敬业、精益求精的现代工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一种有丰富民俗内涵的手工艺实践活动,霍邱柳编的制作工艺和柳编成品散发着底蕴绵长的民俗味道,承载着手工艺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不断变化和更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民间传统工艺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认识柳编的传承价值,不仅是柳编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霍邱柳编作为我国优秀的编织传统手工艺,其传承以家族为主,“工匠之子,莫不继事”。编织艺人具有丰富的编织技法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承我国追求卓越的手工艺精神。文震亨的《长物志》曰“简而裁,巧而自然也”,他们“心手合一”的巧妙编织技艺是柳编工艺不断传承和发展的推动力。因此霍邱柳编工艺凝聚着历代柳编艺人的汗水、心血和智慧,使柳编制品融入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显出勃勃生机,具有淳朴粗犷的特点,并在有限的条件下竭力做到雅俗共赏。我们要领会柳编传承过程中的工艺温度和文化因素,深刻理解柳编工艺的人性关怀、审美特质和质朴自然的造物理念,以及手工艺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霍邱柳编制品自然质朴的工艺特色,在现代社会中尤为珍贵,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柳编的保护和发展意识。面对柳编在现实中的传承困境,需直面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可以从柳编的工艺价值、柳编制品的宣传和再设计上着手,此外,霍邱柳编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柳编工艺鲜明的“手作”特点具有温暖的人文情怀,可以增进社会大众对柳编工艺传承的理性认识。
三、霍邱柳编的困境与突围
新时代,霍邱柳编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由于科技的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批量制造的产品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品在造型和功能上满足了现代人追求生活便利的目的,对以柳编等传统手工艺制品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此外,城乡二元对立,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手工艺人才流失严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与传承面临严峻的困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制品的程式化和雷同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个性消费需求。差异化、人性化和关注产品的情感温度成为现代消费者秉持的消费理念。
作为我国的传统手工艺,面对现实情况,企业和手工艺人积极转变观念,一方面,坚守柳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顺应时代需求,制作出适合时代消费需求的符合现代生活的柳编制品,本文认为需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材料上的融合与多元
传统编制材料主要是杞柳、藤,现在还采用草绳、木片、金属等多种材料复合使用,霍邱柳编材料发展至今,则用杞柳与玉米皮、麦秸、蒲草、灯草等天然材料混合使用,这样就将不同肌理、色彩和属性的材质相融合。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形式和触感,材料上使用前提还需更具针对性。如生产用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多以功能为主;装饰性的柳编制品在材料的选择上就较为自由。但一定要注意多种材料之间混合使用时的搭配问题。如霍邱柳编的典型制品小提篮,采用传统的串编、绞编和平编的编织技法,作为一种生活用具,在材料上主要是杞柳。但是为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在篮体四周,以蒲草缠柳的方式对小提篮加以美化,表现出材质之间多元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追求材料和形式的美感。如霍邱柳编的筐、篮、篓等制品,采用多种天然材料混合使用,工艺简练,造型单纯,富有天然野趣;而用于家居装饰和园艺的柳编制品则在材料选择上追求淡雅有致的意趣。
(二)技法上的突破与传承
柳编技法的革新是在传统柳编技法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在技法上的突破和传承与当时的社会需求息息相关。霍邱柳编现在的编织技法主要有串编、经纬编,同时,为了迎合市场和现代人的审美习惯,还运用透花编、套色编、染色编、混合编等多种具有创新性的编织技巧。根据制品的功能和审美,进行技术上的创造,技法上的革新为新型的现代柳编制品的多样化、个性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准备。霍邱现代柳编作品在传统编织技艺的基础上呈现了不断发展的趋势,向拧编、钉编、不同材料混编、植绒等复合技术方面转变。如利用平编的倾斜、错位、粗细等手法形成不同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样,使得柳编制品上丰富多彩的图案在编制过程中就已形成。不同材料混编,需要针对材料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技法,材料的多样,也推动着柳编技法的创新。霍邱柳编中的储物篓,功能多样,采用杞柳和棉布的多材料混用,革新材料创新技法,技法上就多采用经纬编和钉编,外形简洁,注重形态和材料的单纯,极具现代风格,契合了柳编艺术的审美特征;而一些园艺柳编制品,时常采用植绒的技法,更注重装饰性的体现。
(三)造型上的设计与审美
在现代社会的消费和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对柳编制品的造型做进一步的探索和设计,以便适应当下消费者的审美观和现实需求,是霍邱柳编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柳编的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逐渐淡化,产品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用具逐渐向现代家居、装饰、园艺等工艺品转变,装饰性需求上升,有时占据着主要方面。为了符合现代柳编制品的审美要求,艺人们需要对柳编原料的质地、物理属性、颜色等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升级;随着柳编制品日益向着装饰和欣赏的方向发展,柳编制品的造型和审美需要重新设计和度量。产品的造型,要兼顾现代性和传统性的结合,探索与现代设计融合的途径,在保证柳编制品的使用舒适度与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造型和装饰上的美感,注重人文因素,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如霍邱柳编制品中的装饰味浓厚的方形筐,最具欣赏特点的是编织技法上对毛线编织技法的借鉴。整个方筐的底部和帮部都参考毛线编织技法中的乱编,与铁条交合处双股绳上下串编,走向随意自然,营造一种蓬松自然的视觉效果。锁口位置用绕编,双股绳紧密排列,做到乱中有序,自然天成。它的编制材料是玉米壳搓成的双股绳,经过上色处理,显得色调沉稳,符合现代审美。
结 语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良机。霍邱柳编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它既保留了传统手工艺的众多鲜明特征,又体现了我国先民原始的造物思想,小小的柳编制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的传承与延续,也依赖于人们对它的民俗和技艺的认知与重视。进入新时代,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霍邱柳编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它的手工艺精神和人文因素,以及用材上的环保,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符合现代消费理念。而在材料的融合与多元,技法上的创新和产品造型上的审美与再设计方面,是霍邱柳编适应时代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发展。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霍邱柳编要积极探索传统手工艺商业化和艺术化的结合,挖掘柳编传统手工艺的潜力与现代社会需求的契合点,让柳编手工艺重获活力,促进农村产业现代化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