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血管球瘤的诊治及病理观察分析

2018-04-03李天永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包膜缓冲液孵育

李天永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

血管球瘤是临床一种少见的良性血管瘤,可分为单发性血管球瘤和多发性血管球瘤,会自发性疼痛或触痛,无疼痛的女性患者指趾部损害较为多见。小动、静脉之间的神经末梢较为丰富,主要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末梢[1]。因此,血管球瘤在手掌侧、手指甲、足趾甲以及足跖侧较为多见。血管球瘤由血管球细胞组成,血管球细胞内皮细胞外壁较薄,由胶原网包绕,直径一般为1~3 mm,为深红或暗紫,包膜完整的圆形肿物,瘤体内有血液流动[2]。该次研究选取2014—2016年该院收治的25例下肢血管球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血管球瘤的病理特征,分析临床诊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下肢血管球瘤患者25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最低不低于25岁,年龄最高不超过56岁,平均(37.5±5.6)岁。病程为 0.7~11.9 年,平均(2.3±1.1)年。均符合下肢血管球瘤的相关诊断标准,大头针按压试验阳性,经影响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表现出自发性疼痛或触痛[3]。发病位置包括大腿外侧8例,小腿外侧7例,小腿内侧5例,踝部5例。左侧病变14例,右侧病变11例。所有患者均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

手术前采用超声检查进行定位,测定血管球瘤大小,标记位置,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方法:采用2%卡利多因逐层浸润麻醉后,根据肿瘤位置选取体位。常规消毒术野皮肤,在肿块周缘切开皮肤2~5 cm,皮下组织,分离显露血管球瘤,瘤体为深红或暗紫,包膜完整的圆形肿物。将血管瘤与周围组织分离,分离时将包膜周围1 mm的组织一并分离,将血管逐一结扎,将血管瘤完全切除后,逐层缝合伤口,无菌敷料覆盖,并包扎。手术完成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推入病房。手术后,患肢抬高15~30°,减轻局部肿胀,观察组伤口有无渗出情况,注意防止伤口感染。术后1个月复诊,每半年复诊一次,防止复发[4]。

1.3 判定标准

血管球瘤诊断标准:大头针按压体表引起疼痛(阳性),B超诊断结果为低回声肿块,位于肌层,病变内部回声均匀,可见高回声斑点。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可见扩张的血管腔,内衬单层扁平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周围为数层或多层血管球细胞。肿瘤内可以有结缔组织、平滑肌组织及无髓神经纤维。CT诊断结果为组织肿块边缘光滑,边界清晰,基地少款有包膜。动脉期:肿瘤呈边界明显强化或显著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均匀强化,延迟期:与肝脏等密度,CT增强曲线:与下腔静脉、门静脉、甚至降主动脉一致[4]。

免疫组化方法:将标常规脱蜡和水化,将切片放在Hydrogen Peroxide Block中孵育10~15 min。缓冲液洗5 min/2次,滴加Ultra V Block,在室温下孵育5 min以封闭非特异性的背景染色。缓冲液洗5 min/2次,滴加-抗工作液37℃孵育1~2 h。缓冲液洗5 min/2次,滴加Primary Antibody Enhancer(增强子),室温孵育 20 min。缓冲液洗5 min/2次,滴加HRP Polymer(酶标二抗),室温孵育30 min。缓冲液洗5 min/2次,向1 mL DAB Plus Substrate中滴加2滴DAB Plus Chromogen,混匀后滴加到切片上,孵育3~15 min。自来水充分冲洗,复染,脱水,透明,封片[5]。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25例患者B超诊断结果显示,瘤体边缘光滑,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直径最小的为 0.9 mm,最大的为 7.4 mm,平均(5.6±2.3)mm。2.2手术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19例患者7 d后疼痛状况明显改善,25例患者在15 d后疼痛状况均基本消失,1月后进行复查,未见压痛或其他并发症出现。定期进行随访,3例由于搬家等原因失访,其余患者未见复发。

2.3 病理结果

该次研究将患者的血管球瘤进行免疫组化,结果为 SMA(+),CD34(-),S-100(+),CK(-)

3 讨论

血管球瘤好发于四肢末端,是一种源自血管周围球体细胞的肿瘤,球体细胞是一种体温调节器,位于皮下软组织。下肢血管瘤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面积会逐渐增加。肿瘤容易发生溃疡、出血、感染。表现出局部疼痛不适,严重时会影响肢体活动,随着肿瘤压迫神经,造成患者肌肉无力,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生长在膝关节的血管球瘤会侵犯关节,患者产生强烈痛感,关节无法正常屈曲,患者只能借助轮椅、手杖等辅助和工具。随着血管球瘤进一步生长,使患肢膨胀急性,影响美观[6]。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局部注射治疗。采用B超辅助诊断,能将血管球瘤的形态、大小以及病理特征限制,一般血管球瘤直径为1~8 mm的边缘光滑,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的圆形肿物。对血管球瘤位置进行定位,有助于手术的进行[7]。将包膜周围1 mm内的组织完整切除,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率。该次进行治疗的25例患者,对未失访的患者进行随访,均为出现复发。对下肢血管球瘤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下肢血管球瘤内部为实质细胞,细胞呈密集状态并被包膜包裹。纤维细胞组成包膜,但包膜外存在大量异性细胞,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切除包膜外1 mm组织。该次进行手术的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可见手术切除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复发较少[8]。

综上所述,对下肢血管球瘤患者进行B超诊断,在手术中根据肿瘤病理特点,进行完整切除,显著降低复发率。

[1]朱付平,张建中,王显军,等.长期误诊误治的足趾甲下血管球瘤三例诊疗回顾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7):46-48.

[2]郭林,王植,宫可同,等.手部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3):323-327.

[3]蓝文婷,张艳,赵振亚,等.胃血管球瘤CT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10):718-721.

[4]王黎明,曹卫友,李巧风,等.下肢血管球瘤的诊治及病理观察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5):339-341.

[5]岳振营.肺血管球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12):924-926.

[6]程羽青,吴丽莉,金晓龙,等.胃血管球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8):462-465.

[7]滕飞,陈东,方微,等.椎管内原发性恶性血管球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2(12):769-771.

[8]魏春娥.血管球瘤19例临床病理观察与总结[J].健康必读旬刊,2013,12(5):34.

猜你喜欢

包膜缓冲液孵育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膜电泳缓冲液的筛选
新型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缓冲液的研究
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在3种缓冲液中的释放行为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三物黄芩汤组分(群)配伍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的相互作用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代谢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精子与慢病毒孵育制备转基因猪的分子检测及遗传分析
Direct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based on column pivoting QR decomposition and economic S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