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精神障碍临床和康复护理的探讨

2018-04-03闫令红李金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精神病护士

闫令红,李金秋

1.延边脑科医院,吉林延吉 133000;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 130041

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躯体所致精神障碍、躁狂症、酒依赖精神障碍等疾病。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精神病的主要方法[1],服药时往往出现不配合行为,致使病情反复发作。这要求护士必须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积极的护理管理,不断提高服药依从性,获得满意治疗效果,达到增强自主能力、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

1 基础护理

1.1 环境和生活护理

病房要保持安静舒适,地面干燥,室内禁止放危险品。室内光线稳定照度适宜,具有良好的气候,病床以坐在床沿脚能着地为合适高度。保持卫生间和洗漱间有明显的标识,走廊有扶手,防止跌倒受伤。为预防压疮的发生,要为卧床患者加气垫。

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应督促其早晚刷牙漱口、洗脚、洗脸、梳头,整理房间。每天观察患者的排泄情况,有异常及时处理。对大小便不能自理者,要摸索其大小便规律,定时督促,耐心训练养成正常的排泄习惯。

1.2 饮食护理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饮食异常是多种多样的,既可能在精神症状支配下而拒食、暴饮暴食或吞食异物等,又可能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引起吞咽困难,有时可致噎食发生。因此,应由专人照顾,按医嘱准确无误地给予适宜饮食,进餐时注意观察进食情况,进餐时切勿催促,根据症状劝食或喂食。

1.3 睡眠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光线柔和;临睡时可让患者听轻柔的催眠乐曲,稳定情绪;为患者制定合理作息时间并督促执行,白天除了安排1~2 h午睡外,其他时间要鼓励患者参加适宜活动;睡前忌服引起兴奋的药物或饮料;临睡前要排尿,避免参加娱乐活动,用暖水浸泡双脚或沐浴,促进睡眠;睡眠姿势仰卧和侧卧,不蒙头盖面,不俯卧睡眠。仔细观察患者睡眠时的呼吸音、是否入睡、睡了多长时间等。要体谅其因失眠而痛苦与焦躁不安的心情,分析失眠原因,稳定情绪,无效时按医嘱给予药物帮助入眠。

1.4 心理护理

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常不愿意接受治疗,排斥或敌视医务人员[2],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士要充分利用语言和副语言艺术与患者接触,取得信任与配合,合理评估其心理状态,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利用共情、倾听等技术进行心理干预,使其主动配合,按时按量服药,维护其身心健康。

2 安全护理和精神症状护理

2.1 安全护理

老年患者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差及在情绪激惹、抑郁或意识模糊状态下,可能发生跌伤、自杀、伤人、噎食等各种意外,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以防坠床摔伤。

室内墙壁和卫生间设施应安装扶手,床有护栏;地面保持干燥;老人裤子及鞋长短、大小适宜,防止坠床及跌倒。随时注意其有无冲动、自杀、自伤、伤人、毁物、攀高、外走等危险行为,防患于未然。

病房内严禁放置危险物品,严重抑郁者应置于易监护病房。有专人陪同步态不稳者到室外活动及上厕所、洗澡,要做好抢食、药物反应而吞咽困难者的饮食护理,防止发生噎食。

护士应密切巡视、细致观察病人动态,尤其夜间睡眠时。此时免疫功能相对降低、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血液流动减慢,若同时合并心功能不全,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加重。

应仔细核对执行各种治疗,对特殊和重点病人要床头交接班。老年痴呆患者往往有记忆障碍,外出要准备一张卡片,写明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免患者走错路,方便及时和家人联系。

2.2 精神症状护理

以尊重、理解、多倾听不争辩为原则。在观察精神症状的同时,应观察其他疾病异常变化,及时就医治疗。精神障碍患者意识清晰,貌似常人,但无自知力,思维和行为怪异,易发生意外事件,应了解病情,耐心倾听,不要与其辩解,忌用言语激惹或挑逗,适时给予恰当简要反应。以心理疏导帮助抑郁患者消除自卑和无用心理状态,鼓励树立生活信心和勇气,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先兆,严防自杀行为。应专人看管记忆障碍者,常协助确认现实环境,避免走失。

3 康复护理

3.1 生活行为的康复护理

精神患者常常生活自理能力差,行为懒散,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鼓励患者做早晨按时起床、整理床铺、洗漱、修剪指(趾)甲等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训练和护理。督促患者勤换洗衣服,纠正患者不当的卫生习惯,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规律生活。

3.2 兴趣爱好的康复护理

在护士带领下,接受绘画、下棋、扑克、阅读、唱歌等兴趣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进行针对性辅导。不定期组织病房的文艺活动,给予患者鼓励,提高患者兴趣爱好。

3.3 人际关系的康复护理

患者情绪不稳定,起伏易激动,自私心胸狭隘,多疑自控能力差,存在情感淡漠、行为退缩、依赖性强等因素,住院期间易发生口头、身体甚或拳打脚踢等冲突。护士应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会患者使用有效方法释放不良情绪,逐渐建立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护士需观察患者心理任何异常变化,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通过谈心化解矛盾。在病房中适时开展人际关系知识教育,通过教育和心理疏导逐渐提高患者之间交往能力,通过家属协助使之恢复原有并发展新的人际关系。

3.4 恢复期康复护理指导

培养情感交流能力。患者表情呆板、反应迟钝,康复训练首先要提高患者兴趣,要设身处地地体谅和关心他人,要充实生活内容,使之充分表达情感,不断学习和摸索。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护士应注重培养患者生活和交往能力,需要重新学习和锻炼。护士和家属要督促和鼓励患者主动做家务,自己来安排生活。

培养注意力。患者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或不能持久,可妨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要要加强训练,持之以恒,逐渐延长主动注意时间。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很多患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病愈后如不继续康复训练,会影响社交能力,最终成为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要建立宽松平和的随意表达意愿的气氛和机会,让病人敢说,学习怎么说。家属要寻找机会,自然诱导不善言谈患者开口讲话。不论讲得是否有道理,只要开口讲话都要听完,不要轻易反驳,尽可能尊重患者的意见。讲话条理性主要反映思维能力,与患者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需要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去摸索和总结。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要询问并征得病人同意安排客人来家里做客,与来访者说明患者情况,安排患者扮演角色,家属引荐患者自我接待客人,引导和鼓励其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主动与之交流感受,善于发现并鼓励其微小进步,适时指出不足。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基础疾病多,机体功能和自理能力较差,更需要关爱,渴望康复,必须做好护理干预。护士要扮演保姆、理发师、教师及家长等角色,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彭红梅,高镇松,吴树跃,等.住院精神病人藏药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4):569-571.

[2]曲志君,史奇,魏丹.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4576-4577.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精神病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都有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