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宽文化视野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8-04-03郑良意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同安学校文化

郑良意

(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学校教师缺乏的不是学历,也不是专业技能,而是对教育的宏观认识。不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甚至迷失了方向。最普遍的一种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活动就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行为上,表现为只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很少思考自己行为的意义,如学校的办学有没有理想?这么多人组合在一起到底是为了干什么,即有没有核心价值观?没有认识到行为发生的目的,其教学一定是盲从的,不知道所以然,不仅容易迷失方向,而且无从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开阔教师的文化视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显得至关重要。它将有助于引导教师从宏观的角度、用前瞻的视角来观望教育,不断修正自身的价值观、教育观,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文化认同

课程改革明确了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增进对地方文化、学校文化的了解,对地方以及学校产生文化认同,对所处学校产生归属感,才能从整体上去建构,开发出适合学校、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因此,学校要有意识地引领教师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了解学校的历史进程和办学方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同安第一实验小学认真审视自身的地理优势:学校地处悠久历史的古城——同安。厦门市唯一的孔庙在同安,学校不仅紧邻孔庙,也与朱子学院相邻。同安建县1700多年,自汉初即有中原文化的渗入,有博大精深的孔子文化、朱子文化、苏颂文化,更有风格独具的闽南文化,素有“海滨邹鲁之乡,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紫阳过化之说。享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源于学校悠久的历史。同安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同安双溪书院创办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成同安双溪学堂,至今建校115年。学校率先从私塾转变为现代学堂,结束了书院教育,开创了现代教育的历史先河,是闽南地区教育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氛围是学校的丰厚资产。

这些都可以融入学校的校本课程中,秉着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理念,学校发动教师全员主动参与该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引领教师深入乡间采风、收集、整理、编撰一套围绕“印象同安”主题而策划的校本教材,包括《尘封的收藏》《远逝的声影》《淡漠的民俗》三本。书中以浅显而带感情的文字,为学生讲述闽南地区特别是同安本地旧时的收藏品,如农具、家具、器具、孩童玩具等,形式活泼,寓教于乐;记录了50种现代生活中已经消失的厦门同安地区旧时代城乡的“门口生意”、小货郎商贩、小手艺工匠等,是同安版的“清明上河图”;精心发掘、搜集、整理了旧民俗,采录150多项闽南地区的习俗礼仪,涵盖了婚丧喜庆的各个层面。书中的插图是学校教师以及社会热心人士深入民间拍摄的照片,以及学校美术教师手绘的线描图,可谓图文并茂。

参与教材的开发进程中,一系列融入闽南传统文化精华的活动,增强了教师的审美情趣,使其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那些渐渐被现代生活所湮没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本土文化与学校文化整合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对于传承本土文化理念的认同,并率先将本土优秀文化内化于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自觉地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之中,推进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的发展,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参与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保护、抢救、继承和发扬等过程,提高了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帮助教师找到个人的价值与意义,极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不同程度地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打造对话平台,促进思想交流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清华的校训告诉我们,一所学校要有学术氛围,必须赋予教师思想的自由,并启迪教师不断思考,这亦是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自由的对话平台,引导教师在对话中交流、启迪、凝练、提升,给予教师充分的理智的自由、思想的自由、选择的自由,避免被职业的惯性或管理的惯例束缚住手脚。

1.与名家对话,影响深远

对话名师、亲近大师是提升自我、获得成长的良好方式。为开阔教师的文化视野,学校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近距离接触大家、名家,聆听他们的声音,启迪教师的智慧,培养教师的高度意识、视野意识。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办一两场高端论坛活动,邀请教育专家、知名作家来校开讲座,拓宽教师的眼界。近年来,学校邀请了北大博导曹文轩教授、北师大钱志亮教授、著名电影编剧、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副社长林茶居、台湾儿童文学作家邱昭瑜等为教师演讲。张之路与教师们分享对幸福的理解,他觉得幸福要与写作、读书相伴,如果再加上电影,那生活一定更加多姿多彩。他认为支撑一个人的还真不仅仅是肉和骨头,还有那么一点点精神世界,需要一种触及灵魂的文化。台湾邱昭瑜的讲座从“汉字故事”讲到“汉字家族”,向教师们展示汉字演变的奇妙与文化内涵。讲座不仅给予教师汉字学知识,同时将深奥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来,让教师们感受到宝岛台湾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魅力。这些大家的讲座,谈生活、谈人生、谈读书、谈写作、谈文学创作,引领教师从文化的角度思考教育,给予学校教育教学以深远的影响。

2.与同伴对话,相互唤醒

学校开辟教师论坛,请教师们就自己得意的一方面或最有感悟的一点为话题,为同伴开讲座,论坛引起教师的反思与共鸣。每一次论坛活动到来时,教师们都会猜测是谁要进行精彩演讲,满怀期待,放松身心谛听。教师们分享的内容广泛,有交流学科教学的,有分享德育经验的,有传授自己专长的等。分享异彩纷呈:有的提出不要把自己简单定义为单一学科的教师;不要做简单的“文化个体户”;不要拘泥于教学技法、手段,而应致力于文化内涵的提升,要不断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有的分享了假期旅行、读书的心得,提出要热爱生活、读书、写作、旅行,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从而成全自身的专业成长。在论坛中,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谈论基于文化主题,发出共同的感受:教师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与心灵对话,自我反思

学校利用教学博客,开创了以微型论坛为形式的教师“教育言论”,让他们通过观察教育、解读教育,自由编辑“教学言论”“课堂言论”“课业言论”等热点话题,使教师茶余饭后进行思考、讨论、品味,展开源自心灵的对话,启迪教师探寻教育本质,倡导课堂回归本真。话题贴近教师生活实际,浸润着思想,透露着温情,蕴含着智慧,沟通着心灵。英国思想家戴维·伯姆认为:“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与分享这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萌生出新的理解和共识。”[1]学校积极搭建的对话平台,让教师的思想处于活跃的状态,学校成了教师重要的精神家园。

三、推动阅读交流,夯实文化内涵

不分职业、不分年龄、不分学科的阅读交流活动,拓宽了教师的文化视野,让教师在更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下审视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推动学校教师阅读,丰富教师的文化内涵,学校鼓励喜欢阅读的教师成立读书俱乐部。这是由学校教师与校外同样喜欢阅读的同仁发起的“民间组织”,该组织成员不仅有专业的幸福教师,还有擅长写作的网络达人、商业领导人等。应运而生的教师读书俱乐部积极组织读书沙龙、邀请名家分享、开展好书共读、推荐教师阅读书目……他们不关注身份,不关注年龄、职业,只因阅读而同行,或三五成群、或人头攒动;他们享受阅读,或品茗畅谈,指点江山,或精心阅读,饱览夕阳。俱乐部经常邀请学有所长、趣有所长、见识广博的各类达人来参与沙龙活动,学校不给予行政干预,只给予一个思想碰撞与交流的平台。各种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以强大的磁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爱书的教职员工,使他们爱上读书俱乐部,更爱上阅读。俱乐部还自主创办了刊物《问泉》,刊物除了介绍俱乐部的沙龙活动外,还鼓励教师勤于笔耕,积极撰写文章:可以是教育教学感悟体会,可以是寒暑假旅游心得感悟,可以是读书心得体会,可以是散文、诗歌、小说,可以是推荐好书、好文、好音乐,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的美术、书法作品等。

在充满情趣的各种活动中,学校创造了一种文化的氛围,营造了一份温馨的情感,收获了一个有书卷气的教师群体。

四、参与艺术交流,提升审美情趣

肖川说,优质教育源于善好生活。[2]课程改革不仅在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为教师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其形象、气质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会超出所教授的课程之外。因此,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精神的同时,也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之外,热爱生活,培养雅趣,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几年来,学校时常给教师送来惊喜:如组织教师观看歌剧、听音乐会、看画展;到厦门大学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利用学校宝贵的资源——谢水墨书画工作室,多次邀请省内外书画名家,在学校举办书画笔会等。参与诸多的艺术活动,让教师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但是形式上的审美感受,更是精神上的饕餮大餐。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参观书画展、参加书画笔会时,在倾听音乐会、欣赏歌剧时,徜徉其中,细细品味,心灵与名家大师的艺术作品紧贴在一起,并与大师们进行一次次的有声、无声的交流与对话,从中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震撼,感受到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力,真正体会到艺术的价值所在。这些活动对教师的文化熏陶,都是不着痕迹的渗透。

文化熏陶,是同安第一实验小学学校管理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对此学校始终不遗余力。因为,使教师成为有文化底蕴、有人文素养的人,学校的教育也就有了高度。

[1]官薇.对话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2]肖川.优质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生活[J].中学生百科,2008(27).

猜你喜欢

同安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全国首批“巾帼志愿阳光行动”试点站在同安揭牌
谁远谁近?
同安的山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