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与策略
2018-04-03王守琼
王守琼
(厦门第二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9)
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实践创新能力被列为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新形势下合格人才的必备素养,也是当今教育培养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高中阶段,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途径。而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其学科独有的时政特色,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素材,这对培养高中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能力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以思想政治课为例,来探索高中生研究性学习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典型性。
一、实践能力与研究性学习
(一)实践能力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在实际情境中调用知识、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应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包括观察力、操作力、表达力、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论证事物、探究和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和协作、社会活动与交流、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实践是认知的目的,素质教育的落脚点终将是在个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知而不能行是“伪知”,知识的力量终究无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推力。故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师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不可忽视的关键点,实践能力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
(二)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契合性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自然与社会生活实际,发现问题并调用已有知识、寻找科学方法研究和探索问题,进而提出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过程。究其本质,研究性学习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契合性。
首先,从综合目的来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度一致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从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涵来看,《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关注参与研究的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享与合作、科学态度和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具体目标。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与实践能力的具体内涵密切契合。最后,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来看,研究性学习倡导在深入实际与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收集分析信息和调查实践中研究和探索问题,在合作交流和方案设计中解决实际问题。[1]在这一过程中,问题的研究源于实践中的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解决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和身体力行的研究操作,研究过程的每一环节都直接且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且有效途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见,思想政治学科独有的时政性特点,有助激发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的思考,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素材,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并开展实践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导向
从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导向来讲,其倡导学生进行实践,并鼓励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2]这样的学科导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诱导条件。譬如《课标》提到,思想政治课应“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等。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就研究性学习的环节而言,每一个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发挥学科特点和导向所带来的优势,牢固树立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识,根据研究性学习每一阶段的任务和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每一环节的探究中有效实践,提升相应能力。以下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堂的一些研究性学习进行策略分析。
(一)关注实际,观察生活
由于实践能力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为核心,故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在选题环节应当注重“从实践中来”,才能使研究成果更好地“到实践中去”。选题“从实践中来”,必然要求研究者在日常中细心观察生活,关注实际。[3]思想政治课更应紧扣课标要求,担当学科使命,发挥时政优势,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实际、关注时政新闻、聚焦社会热点的过程中,在小组合作的探究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既是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开展实践的起点,而问题的解决更是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和归宿。
例如面对厦门市某些地段“逢雨必涝”的现象,结合厦门市被评选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背景,提出如何更好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课题;展望“地铁时代”,结合当前公共交通中存在的文明秩序问题,提出关于厦门轨道交通公共文明秩序建设的设想研究;在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下,提出如何将传统国学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研究,进而提升城市发展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在鼓浪屿申遗过程中,结合这一全市上下关注的热点,调查研究鼓浪屿申遗的历程及现存优势与不足,进而为鼓浪屿全面整治提升、助力申遗建言献策。
这些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紧扣社会实际,其选题过程即是培养学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的实践能力,其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贯穿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始终。
(二)身体力行,实事求是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调查过程是该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落实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在提出问题、确定选题后,通过小组探讨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与组内分工,根据具体研究问题进行实地考查、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切实有效地提升实践能力。
例如在对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文明秩序提出构想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编制调查问卷,并制作成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类,对市民就当前公共交通中存在的文明秩序问题进行调查,搜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意见建议;在关于城市化建设老厦门建筑保护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走访了“陈化成故居”等老厦门建筑所在辖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及有关管理部门等,就相关的保护措施和问题进行访谈了解,并将笔记或录音整理成访谈稿;在以一己之力为鼓浪屿整治提升、助力申遗的过程中,学生走街串巷实地考察,细心查找核心要素修缮保护、街区环境整治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拍照、记录,在思考对策的同时,积极寻找与鼓浪屿管委会沟通的渠道。
教师应高度重视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制定课题计划及实际分工协作中增强与人配合、团队协作的能力,在编制问卷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促进人际交往、言语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在整理问卷数据、分析信息、提取归纳问题和结论中提升收集、处理信息及分析、论证事物的能力,在整理访谈稿的过程中增进书面表达能力,在走街串巷实地考察、查找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力等。这些都是实践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研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切实开展研究调查、身体力行,就将对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深入实践,创新成果
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践能力的核心,亦是检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达成与否的试金石。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后阶段,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是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升华。在这一阶段,除了提出常规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还可以将研究成果以创新性的方式呈现,在创新方式的操作中推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创新方式的效果中助力问题解决的实效,[4]从而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的达成与初衷。
例如,就厦门市如何更好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课题最后在提出系列建议的基础上,学生还绘制了渗水砖的设计图及“海绵城市”蓄水系统等科普海报,并在科技创新大赛的展示会场中以实际行动向市民宣传“海绵城市”建设;在关于厦门轨道交通公共文明秩序建设的设想研究中,学生在课题得出系列设想建议的同时,还编制面向市民提出的公共交通文明秩序倡议书,创新性地设计了厦门市轨道交通公共文明秩序形象大使设计图和文明地铁票面;在关于城市化建设老厦门建筑保护问题的研究中,学生除了建言献策提出保护建议,还设计了关于保护宣传老厦门建筑的明信片;在关于厦门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的研究中,学生提出了小区“绿顶车棚”等创新性建议,并制作出“绿顶车棚”模型。
这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的呈现以及学生深入实践、亲自操作的过程,充分促进了学生的设计、制作、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养成,更是与当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要素中的“实践创新”这一要素深刻契合。此外,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为鼓浪屿环境整治提出多项对策构想的同时,学生深入鼓浪屿街道参与“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等整治提升活动,在亲身参与具体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具备培育学生实践能力的独特基础,在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收集和运用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论结合实际等各方面实践能力具有明显优势;在此基础上,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则能够形成“做中学,学中用”的培养过程,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扎实。当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清楚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及策略之外,还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信心和使命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当继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引领学生在新形势下的“课堂革命”中以研究性学习培育实践能力、孕育创新精神、提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高青兰,张建文,郑瑜.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吴鸿林.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4]焦雅丽.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