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本课堂的策略
2018-04-03许镇平
许镇平
(诏安县红星乡中心小学,福建 诏安 363500)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正走在由“广覆盖”向“有质量”发展的目标道路上。生本课堂正是践行这一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乡村教师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能有效地构建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新型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在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协调能力、数学理解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在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本课堂的原则
(一)指导性原则
缺乏指导的课堂一方面阻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放羊”的问题,对课堂纪律和课堂效率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乡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实现生本课堂时,一定要认清自己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课堂定位,引导学生有目、有计划地进行数学学习。[1]
(二)实际性原则
首先,生本课堂的数学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其次,生本课堂的数学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同时,数学教师还应注意到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感特点,在保证知识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二、在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本课堂的目的
首先,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发现,上课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是当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频繁出现的负面行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学教学枯燥无味。对此,通过构建出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统一的生本课堂,能有效改善小学生的听课状态,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愉悦感。
其次,为了引导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其心理状态、价值观念都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在传统数学课堂当中,一些教师将自己定位为“权威”,并据此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继而将学生长期“圈定”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很大压抑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因惧怕教师而出现内向、拒绝社交、厌学等心理问题,对其人格的塑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为了尊重和实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提问题、举办活动等方式构建出互动性生本课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思维想象,使学生长期沐浴在阳光之下,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在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本课堂的策略
(一)设计合理化的课堂作业
第一,保证学生作业贴近现实生活。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探索并提炼出来的,同时又将服务于现实生活。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放在第一位,设计出带有生活属性的课堂作业,以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的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后,为学生布置出“丈量生活中的事物”这一作业,鼓励学生们用尺测量出家里桌子、冰箱、电视机、衣柜等物品的长度,以此在帮助学生理解“长度”这一概念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2]
第二,设计分层作业。在乡村小学中,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受到家境、长辈文化程度、学习兴趣等因素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水平。对此,数学教师应积极运用当下流行的“分层教育法”,以学生实际为基点,设计出分层化、差异性的课堂作业,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例如,笔者将这学期任教的全班32名学生按运算能力不同分成了由高到低的A、B、C三个层次,并对其布置了分层化的数学作业:为A层次的学生设置出20道运算题,其中一位数乘除法14道,二位数加减法6道;为B层次的学生设置出20道运算题,其中一位数乘除法4道,二位数加减法16道;为C层次的学生设置出10道运算题,其中二位数加减法5道,一位数加减法5道。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层次学生都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有了适当拓展,实现了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学生在出现运算问题时不会出现分数过低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小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
(二)开展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活动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浅,其自控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意识都未完全形成,所以这一群体常常表现出好奇心强并伴有“三分钟热度”的课堂学习特点。基于此,为了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生本课堂,乡村教师应致力于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
教师可结合手工、绘画等方式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构建寓教于乐的生本数学课堂。[3]例如,笔者在教学“对称图形”相关内容时,为班级学生们分发了不同颜色的卡纸,并带领学生用卡纸折出鲸鱼、北极熊、大象等动物形象。在折纸后,教师先鼓励学生观察所折动物的“脊椎”两面有什么相同点,继而引出“轴对称”这一数学概念,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之后,就会饶有兴趣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
“融会贯通”是生本课堂的又一大特点。教师可合理融入同学段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可适应学生的关联性记忆特点,实现学校教育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笔者在教授一年级数学课程时,引入了语文教材中《一去二三里》一课的内容。在带领学生们朗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朗朗上口的古诗后,笔者发现学生主动地将诗中的数字提取出来,并串联成了1—10的数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后面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前,就对这些数字形成了规律、深刻的认识。此外,在教授二年级学生学习乘法时,笔者还将音乐元素融入到了数学教学当中,将“九九乘法口诀”编成了儿歌,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便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儿歌,继而潜移默化地加深乘法口诀的记忆。
[1]谢林芳. 生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探析[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6(12).
[2]吴静. 把握翻转课堂思想 建立生本教学关系——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2017(25).
[3]黄洪广.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农村小学数学大问题课堂和生本课堂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