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童话文本特质 回归童真语文课堂

2018-04-03黄金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鸟儿童话文本

黄金城

(南靖县靖城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601)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30多篇童话文本,约占全部选文的10%,主要分成人物童话、说理童话和科普童话三种。针对童话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童话要引导孩子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一、把握童话文本特质:解决“童话教什么”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1]这就要求执教者强化文体意识,什么样的文章,就要还给它什么样的课堂。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作家展开想象并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编撰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童话教学,教师要切实把握童话的文本特质,才能解决童话到底要教什么。

(一)幻想是童话的灵魂

作为文学形式,童话来源生活,超然生活。幻想是童话的灵魂。低吟浅酌,人物童话建构一个个似真非真的形象,传递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或歌功颂德,或鞭挞斥责,褒贬不一;说理童话,在幻化情节中寄托作家的人生理想,或无私奉献,或追求幸福,异彩纷呈;亲和、温馨的科普童话,自然科学将读者带回充满童趣的孩提时代,或再生介绍,或回声阐释,奥妙无穷。

文体定教法。学段递增,童话教学呈现阶梯式的单元、课时目标要求。据此,教师必须观照学段要求,抓住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敦促学生真正学会想象,从幻想世界回归现实生活,既要领会文本“说什么、怎么说”,更要关注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立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要抓住文本特点建构课堂,字词教学为提升阅读能力服务,提升阅读能力为发展创造力服务。[2]

(二)情节是童话的框架

童话文本的支撑点是故事的情节。从结构来说,情节是童话的框架。一波三折、看似荒诞怪异的情节,令少年儿童们爱不释手。根据学段要求及个体特征,执教者理应提出切合学情的文本阅读要求。归结小学语文选编的童话文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结构表达方式:

一是按照时间推移、事情发展顺序或事物类别来撰文。故事有头有尾,情节井然有序。如部编本二上的《纸船和风筝》,首先是松鼠和小熊因纸船和风筝成为好朋友,接着因一点小事而吵架,再也看不到它们,最后又因它们和好如初;人教版三上的《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动作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人教版四上《幸福是什么》,按照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智慧的女儿引导三个牧童寻找真正的幸福。

二是借助因果、对比关系来叙述故事。如部编本一下《小猴子下山》一文,小猴子先后得到玉米、桃子、西瓜等食物,因追赶可爱的兔子最后空手回家,这是采用因果关系记事的童话文本;部编本四上《巨人的花园》一文,“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不同,“砌墙”与“拆墙”后态度、感觉的对比,情节扣人心弦。

三是在反复叙事中推进故事情节。如统编本一上《青蛙写诗》,依次有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充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诗意盎然,趣味无穷;统编本四上《去年的树》,分别描写鸟与树、树根、门先生、小姑娘对话,逐步呈现课文所要提示的道理;统编本六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反复描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不变中暗含变化,毫无重复累赘之感。童话的这种反复特点,便于课堂进行复述教学。

(三)表达是童话的双翼

一篇童话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荒诞新奇、扣人心弦的童话世界,作家必须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幻想是童话的灵魂,是作家的创作手段,根植生活,超越生活。童话集叙述与描写于一体,熔想象与修辞于一炉,鉴于此,作家合理夸张故事情节,增添文本神奇色彩,洋溢人性光辉。童话的语言表达,主要包括铺陈故事情节与呈现结构的关键性词句,推动情节发展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绘,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二、回归童真语文课堂:探究“童话怎么教”

(一)激活童趣助想象

童话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话、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皆是发自儿童肺腑,源于儿童生活。童话是理想世界的再现。孩子们现实生活中梦寐以求的东西,陡然写入故事情节内容,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的情感不经意间得以迸发。

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广东的刘学金执教《七颗钻石》,以“创造——发挥想象”激活童趣,在想象思维中净化心灵,在拓展思维中升华情感:①当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儿童的梦幻是彩色的。设计教学环节,要基于文本特质和儿童情趣,引导学生徜徉文字沃野,训练儿童的思维品质,提升“奇思妙想”的创新能力);②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儿童的爱心是天生的。教师巧妙架设爱心桥梁,引领他们在文本童趣中运用语言文字,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走向文本最深处,开发核心价值)。

考察童话文本的童趣性,无非借助好词佳句表达出来。教师精确解读文本,发掘文本奥妙尤为关键。在刘学金的课例中,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节想象编写故事:③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儿童的想象是丰富的。开展童话教学,教师栖身于文本看似矛盾处、反复描写处、文眼表达处,关注孩童是否与主人公倾心对话,是否抓住关键词句体悟内心世界,真正与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同欢乐、共悲戚。富有童语的教学设计、童趣的教学手段、童稚的语言激活,三者缺一不可。

(二)领会揣摩悟情节

作家创作童话,巧用理想化的形象、幻想和意境,歌颂真、善、美,鞭策假、大、空,提高少年儿童美育鉴赏能力。为此,童话教学要攥紧“教育”和“审美”两条线索。一节成功的童话优质课,一定弥漫着两股浓浓的语文气息:

1.情节气息。童话与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等皆有完整的情节。以故事教故事,课堂结构据“本”而定:①流线结构。课堂呈流线型趋势,主要适用事情发展顺序或事物类别创作的文本。如在《幸福是什么》一文中,“智慧的女儿”循循善诱三个牧童探索真正的幸福,流线型结构正好派上用场(首次出现:赞扬劳动成果→十年之约:亲身实践,寻找幸福→再次出现:揭示幸福含义)。②树状结构。多线并举,或一前一后,接踵而来;或一左一右,并排前行。主要适用于因果、对比叙事形式推进情节的童话。如《去年的树》一文,明线:树→树根→门先生→小姑娘;暗线:树根(砍)→工厂(锯)→火柴(卖)→亮光(烧)。③环状结构,多用于反复写法的童话文本,起点与终点对接成闭合型教学线路。《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见到一系列幻象,反复中叙事,叙事中反复,采用环状结构凸显情节的悲剧气氛:大火炉(寒冷)→烤鹅(饥饿)→圣诞树(痛苦)→奶奶(孤独)→留住奶奶(冻死)→大火炉(寒冷)。

还有一种特殊结构,如四上《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用小说笔法撰写的童话故事,行文1036个字,安排39个自然段,几乎一两句话就一节,这在教材选文中极为罕见。依据“多分节写,多用动词,多写对话”的文本特点,相应地,课堂围绕“三多”开展阅读教学:①为什么要用这么多自然段来写?②人物动词比比皆是、富于变化,为什么?怎样才能读懂它们?③人物的对话怎么写?提示语有何变化?效果如何?

2.趣味气息。童话文本由人物、情节、对话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在情节推进中玩味,在深层对话中情智共生、言意共生。童话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师生对话,而是作家、编者、读者、教者四心合一的多维会话。教师锁定童话文本核心价值,还原、活化、复苏沉默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真情交流、契合精神。[3]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罗列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小女孩的痛苦经历:时而充满憧憬,时而幻想破灭;时而春风拂面,时而如坠冰窟。教师对情节的趣味性、基调性要了然于胸,引导学生与文本共鸣,并将自己想象成小女孩,体验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遨游童话情节,学生不免将心比心,产生巨大的思想反差,增强对小女孩的同情和怜悯。这种体验活动,让学生不仅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而且理解生死永恒的人生主题。美好的东西出现又消失,得到又失落,但它们却能在学生的心田上生根发芽,成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童话传递育人功能的窗口。

(三)朗读感悟促表达

执教寓言与成语故事,学生在冷静中探究,在探究中对话,在对话中共识。而童话教学,师生真诚参与,朗读体悟文本内容,还原情节的本真与意蕴。设计朗读指导,两个层面不容忽视:一是朗读维度,根据文本不同的表达特点,捏准一个朗读触发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开展富有层次的多重朗读,渲染“一唱三叹”的朗读效果;二是朗读深度,创设童话描绘的情境,学生入情入境畅读,或幸福,或悲伤,或高亢,或深沉。如《去年的树》“体悟永恒”的教学片段:

师:童话的结尾往往让人出乎意料。末尾有一处关于小鸟的拟人化动作,能找出来吗?(看)小鸟在看什么?(昔日的朋友)

师:鸟儿深情地看着。凝望闪烁的一星火光,她想起以前快乐的时光。(出示“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引读);当清冷月光映射在树梢(引读)。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鸟儿——女生读);夏日炎炎,蝉噪蛙鸣,鸟儿还是(男生读);树叶在秋风中飘落,鸟儿(组读);冬日呢喃,枝丫光秃,鸟儿(组读)。

师:这一切成为永恒的回忆。鸟儿回想自己昔日站在树枝上舒展美妙的歌喉。(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是呀,鸟儿仿佛又听见自己轻唱夏日小情歌,催眠小夜曲(引读)

师:这一切成为永恒的回忆。火柴烧完,化为灰烬。树,再也不能回来了,只有那一星火光还在闪烁。凝望灯火,鸟儿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对老朋友倾诉。请用“树啊,树啊”为开头写话。

教师预设朗读指导流程,把握朗读活动的动态生成。在有声语言表达文本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或分角色读,或自由朗读,或默读轻读。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魅力,感悟童话的精神内涵,与作家的心共鸣,与作家的情对接。朗读是学生对文本创造性的再现,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肢体语言参与朗读活动,边想象边朗读,边朗读边动作,激活童话人物形象,让语言更有感情,更有温度。

[1]朱家珑.义务教育课标(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8.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5-69.

[3]吴建英.情意课堂展现母语之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24-27.

猜你喜欢

鸟儿童话文本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童话镇
鸟儿
午夜童话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嘘——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