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议论文违背逻辑思维之探讨
2018-04-03刘丽芳
刘丽芳
(莆田第一中学,福建 莆田 351100)
由于受流行文化散文随意性的影响,当前高中生的议论文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要么是观点不明确,主体不一,要么是停留在浅层面,基本是提出论点之后,就举几个例子写三段,结尾再次总结或者是华丽有余,理性不足,层次感欠缺,随意调换段落。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使他们的议论文有理可说,有序可循。
议论文要深入,思维就要合乎逻辑规律的要求,大体上是指传统形式逻辑的三条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否则议论文的思维就有可能不合逻辑,缺乏说服力。[1]
一、议论文中的同一律问题
在《艾子杂说》中刻画了一个胡搅蛮缠、东拉西扯的营丘人形象,驼铃、塔铃、鹰铃都有各自不同的用途,营丘人却随意地把它们混淆起来,以用途和作用不同的前一种铃去替代作用不同的后一种铃,以此去辩难艾子。他未能保持逻辑思维的明确性,所以有了混淆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明确的内容,因此在议论文中,必须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换概念的内容或把不同的概念互相混淆。违反同一律的现象在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中也不鲜见。曾让学生练笔一篇有关“语文素养”的材料作文,题目要求谈“语文素养”,学生的习作中却写着写着变成了“文化素养”“语文学习”,甚至行文一半无话可说就扯到了“文化、科技、道德”上,无法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这种是转移或偷换论题的错误,不合逻辑。只有让所有思维形式在思维过程中的保持同一,才能保证观点的一致,进而才能有文章的说服力。否则,违反了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就必然会使思维混乱,与逻辑不符,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中的矛盾律问题
在议论文行文过程中,对相同对象不能同时做出两个互为矛盾的判断,否则就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有个故事:爱迪生认识一个“想发明出一种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的万能溶液”的年轻人,听到这番宏伟壮志后,爱迪生反问他,打算用什么容器放置它呢?年轻人无语了。年轻人的想法自身包含着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万能的溶液”又该用什么装呢?这一问题反映在学生议论文中就是对同一命题出现既肯定又否定的自相矛盾。学生由于对某一个命题认识不够深入,无话可说,刚开始还能肯定既定的命题,行文到三分之二忽然又批判这一命题,导致出现前后矛盾的逻辑错误。曾经考过一则有关白貂被猎人逮的材料作文,其中从白貂角度出发,可以拟出“坚守本性、坚守本色、坚守自我”这类肯定白貂做法的观点。在阅卷过程中就看到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个别学生会先肯定哪怕危及生命,白貂也不愿意玷污自己一身纯白的皮毛的做法,但是行文一半后,突然又说,“但是,白貂的这一做法过于固执,给自己的种群带来灭顶之灾。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紧接着,下一半作文开始批判白貂的做法。议论文要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排除思维及其表达过程中的自相矛盾,以保证思维及其表达过程中的无矛盾性,即首尾一贯性。只有无逻辑矛盾的思维,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议论文才能让人信服。
三、议论文中的排中律问题
个别学生原先要用辩证法来论证某一命题,但是由于对辩证法没有认识清楚,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中。比如对“宽容”这一命题,文章先谈什么是宽忍,为什么要宽容,宽忍别人的好处,怎样做到宽容,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宽容,然后用一半的篇幅分析宽容带来的后果。这样一来,文章前后就存在矛盾,到底要不要“宽容”?其实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辩证法没有吃透,自古以来宽容是一种优秀品质,出现宽容过分的现象在于宽容没有底线,所以不妨这么补充,“但是宽容要有限度,如果失去尺度,没有底线,宽容就会演变成纵容”,接着再写失去原则的宽容带来的恶果。所以议论文中要警惕违反矛盾律而引发思维混乱的现象。
最后,再谈谈议论文写作中要符合排中律的要求。排中律是说,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是假的。[2]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要承认其中之一是真的,并明确表态,而不是都加以否定。比如,“一切事物包含着矛盾”和“有的事物并不包含矛盾”这一对互相矛盾的命题,这之中总有一个是真的,因此我们就不能同时给予否定 ,即不能既不肯定前者,又不肯定后者。否则,就会违反排中律的逻辑要求,在互为矛盾的观点面前“模棱两不可”。所以对同一个判断,不能态度模糊,妄图骑墙居中。再参考白貂被猎人逮的材料作文,其中从白貂角度出发,还可以拟出“变”的话题,有同学就这样写了:白貂面临生死,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美丽纯白的羽毛,太固执,生命没有了,羽毛又有何用,如果能够灵活变通一些,羽毛弄脏没关系,先生存下来。这段议论否定白貂的“不变”。紧接着,下一部分又写到,但是变不是没有原则的随意变,否则失去自己的本性,这身纯白是它的本色,面临困难就改变本色,不足取,这段又在否定“变”。习作者试图在“变”“不变”中骑墙居中,违背了排中律,犯了逻辑错误,这样文章思路不明朗,观点不明确,含糊其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白貂到底该如何自处呢!
四、议论文的合理逻辑运用
正如鲁迅作品《立论》中“我”的为难处境,“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于是“我”困惑,“我”不愿意骗人但也不愿被打,那该怎么说?文中的“老师”面对“我”提出的问题,也采取了含糊其辞的做法,用“阿哟!hehe!He,hehehehe!”之类来搪塞,可见老师的做法,实际上也是在“愿意说谎话”和“不愿意说谎话”这之间,回避表态,试图骑墙居中。
在写作中,议论文要让读者看得明白,观点明确是重中之重,其次才考虑论据的使用及论证方法,如果你连基本的观点都未表达明确,思维一片混乱,怎能让人明白!
议论文的写作,离不开逻辑,遵守逻辑三律的要求,排除思维及其表达过程中的一切逻辑问题,以保证观点及其表达过程中的无矛盾性。当然,逻辑学知识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远不止以上三律。
[1]苏越.学习毛泽东同志应用逻辑的理论[J].新闻与写作,1999(11):24-26.
[2]张静.论传统逻辑排中律的内容与适用范围[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