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2018-04-03莫亮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动手素养思维

莫亮华

(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清 350300)

新颁布的高中新课标凝练了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即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其中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在地理实践能力中的综合体现。笔者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教学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重视考察调研实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人类认识自然掌握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教师要组织带领学生融入到真实的地理环境中,以考察调研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地理实践中亲身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学原理和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激发学习动机,创新解决问题思路,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例如:让学生走进乡村镇街,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及家乡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家乡的工农业、第三产业。如考察福清市著名枇杷之乡一都镇的学生团队反馈的信息是:经过实地考察、查资料、访问村民和镇领导,除了感受到山清水秀自然之美外,他们还了解当地自然环境、分析该地适合种植枇杷的区位因素。他们实地查看、集思广益,利用地理思维,提出改造山区的不少新点子:枇杷种植作为当地特色产业,如何延长生产链,如何利用网络手段打开销路,如何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如开办枇杷膏、枇杷酒、枇杷果汁工厂等,甚至可以办养蜂场生产枇杷蜜,如何利用山区立体空间发展农业、渔业、牧业等。与此同时,同学们纷纷提出对建设山区、发展山区的可行性设想。他们既考察经济效益,又考虑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渔粮”这一山区立体的开发理念在学生身上得以践行。这就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创新思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协调观。

同学们还特别关注环境问题,了解到这里因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并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以及滑坡、乱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潜在隐患,激发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萌发创造和谐、富足、美丽、绿色小山村的心愿,爱乡之情油然而生。培养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正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任务,也是核心素养所体现的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充分利用身边的活教材,既丰富了教学资源,激发了学习激情,同时也符合新课标强调的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走上社会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加强户外参观体验,丰富学生实践通道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教师深刻领会课标精神,牢记教育使命,需具备因时因地因情境变化设计教学内容与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当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激发了学生融入自然、探究自然的热情。教师要抓住这一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好时机,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锻炼,布置一些户外体验项目,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

婺源的油菜花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观光,是令人向往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考察去观光。(1)婺源的自然环境特征。(2)婺源大面积种植油菜花的区位因素。(3)油菜花适合分布的区域。(4)如何打造中国境内最美乡村——婺源特色旅游基地,请你提出宝贵意见。在解决上述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建立与“上述问题”相关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旅游地理等知识结构,并能进一步深入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抛出“婺源的发展模式放在我市一都山区是否可行?”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答案充满个性化,凝聚着学生的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培养了学生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的地理眼光。当然,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因地因时因教材内容,阶段性设计学生户外体验项目,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户外参观体验,丰富学生实践通道。

三、强化动手实践,培养地理技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更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实验、数据收集、绘制图表、制作教具等训练,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建构知识、培养思维、形成品格。以绘制地形剖面图为例,在动手绘制恢复各等高线不同高程,用光滑的曲线把不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瞬间,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山地陡坡缓坡的变化、凸坡凹坡的形态,并能轻松感受视线的遮挡情况,实现了平面与立体的转换,“一图到手行天下”,站在地形图前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原始地貌眼前呈现,缓坡沟谷尽收眼底。此时,再让学生来解高考题如“呈现堪察加半岛地形图,确定观看拍摄熊出没地方的最佳位置”以及中考题“给出等高线地形图,要求确定水库的选址、观看瀑布的最佳位置”等题目,答案就会迎刃而解。真正的解题能力从提升实践力中得到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在地理实践力中得到锻炼。

同样,绘制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也是一项绘图基本功训练。如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降水量、测量气温变化来绘制图表,或从气象观测站收集现成数据进行绘图,学生就会从感受气温变化和降水差异中感知不同气候类型的具体特征。同时,也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懂得根据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从而人地协调观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如:测量旗杆的影子变化、观察冬夏季教室内太阳光的入射面积、绘制学校平面图、动手做实验等,让地理实践力在地理课堂中生根发芽,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实践的魅力。

四、巧借传统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互联网+”时代,在交互式白板、网络空间等现代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智慧课堂中,很多抽象的概念、原理及原理的形成过程,都可以利用设备来展示整个动态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虽然动画色彩美观、动态效果好,但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吸收效果并不理想,缺乏了实践环节。要想培育核心素养,还需要学生身临其境,在动手体验中在操作实践中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创新思维。因此,课堂上尽量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可让学生亲自制作教具、演示道具,让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有利于思维建构。例如,地质构造中的“褶皱与断层”尤其是“地形倒置”概念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通过动画演示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现成的道具——竹鞭、鸡毛掸、黑板擦等,演示“褶皱与断层”的动态生成。让学生试着把鸡毛掸的竹柄压弯,在压弯过程中体验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受侵蚀,向斜槽部因受挤压较坚实不易侵蚀而堆积成山。这是学生亲自实践中悟出的原理,印象深刻。也可通过两块黑板擦的错动,理解断层现象。接着,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背斜向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水库大坝应建立在哪一种地质构造上,石油应储存于哪种构造中,隧道应打在背斜还是向斜上。当然,道具是随机性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生的行动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得到培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校情、生情以及学校所处的环境,因时因地因情境结合教学内容目标,灵活设计实践方案,努力拓展实践空间,丰富实践通道,提升地理实践力。在实践体验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2]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6(4).

[3]王恩才,金子兴.“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9).

猜你喜欢

动手素养思维
我也来动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