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建立公务型师生关系探索
2018-04-03蔡清辉
蔡清辉
(晋江市季延中学,福建 泉州 362216)
在传播学领域,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人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1]它基本上是立基于社群主义和公民的角度,来打破传统行政和新公共两分法的架构。[2]将此理论应用于班级管理,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模式,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公务型师生关系是一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促进各种教育教学行为顺利达成,并由受教育者内心驱使主动达成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最终目标是建立绩效管理机制,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减少师生间各种情绪的负面表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它有别于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高高在上,有较大权威,与学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学生唯师是从。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其自尊心、自信心、主动性和创新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建立公务型师生关系后,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主动性和创新性。
一、组织者要重视公众的情绪表达与情感需求
在公务关系中,作为人,首先是一个具体的人,作为个体而存在。个体是指具有生物的、社会的全部固有特征的某个具体的人,如张三、李四、王五等。[3]基于此,学生有个性化的喜悦与忧伤,兴趣和好恶,有专属于个性化的情绪表达和需求。青少年个性化过程中的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对个体素质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3]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情绪表达,做到师生平等,承认学生个性,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良好条件。例如,班级成绩不好或者纪律出问题,教师不能粗暴地批评学生,而是应该置身事中,与班级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一味把结果归因于学生不努力,容易使学生觉得教师把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仿佛教育教学效果只取决于学生,这种不顾及作为公共关系中重要一员的学生的情绪变化,显然是不会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的,也不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所以在分析班级问题时,要多讲“我们”,少讲“我”“你们”,不应该是“你们”应该怎么样,而是“我们”应该怎么样,这样就容易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不仅在对待学习问题上是如此,在班级开展的其他活动中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学生就会认为班主任与学生正处于同等公务关系中,自然而然就愿意把心里话向教师敞开了。
在公共关系中,情绪上的被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管理者的教师,需要尽自己最大所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是被重视的,是和教师站在同一条船上的。同时,教师的外在言行,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正在被教师认同和感受,一旦学生的情绪得到回应,自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二、组织者要能够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帮助公众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公务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学生,宽容与理解学生,并积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公务型关系中的师生,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而学生则希望从教师身上得到学业的进步、人格的成长、素质的提高、情感的积极体验等。作为学生,他可能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这种角色位置,甚至认为自己是被教师严厉管教的弱势群体,从而不能很好地把学生这种公务型关系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班会课,不断要求,不断提示,不断强化,这样就有可能增强学生的基于自身的公务型认识,从而认识到自身所应该承担的学习任务和成长责任,释放成长的自信、学习的压力和课业的创造力。例如,笔者班上有一个学生,为人善良,但喜欢怨天尤人,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成绩不好。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情况: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还有一个姐姐,辍学在工厂上班,父亲残疾,母亲长年卧病在床。这样特殊的家庭情况既有可能使孩子懂事独立,也有可能使孩子自卑堕落。而班上的这个学生恰恰属于后者。于是笔者找机会跟他讲了一个“1/56大于1”的道理,该生表现得很惊讶,1/56怎么会大于一呢?笔者趁机说:在一个班级里虽然学生是1/56(班级有56人),但是在家里却是唯一的。在班级里,一个学生倒下去,会有另外55个学生站起来,班级不会有任何影响,学校也不会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堕落而受影响。但是,在学生的家里,如果学生倒下去了,却再也没有第二个人站起来,每一个人都要努力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学生听完,眼圈泛红,若有所思。此时,已经不需要再多的语言表达,学生的内心已经被触动。
教师作为管理者要帮助公众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重要的是要激发出学生的公共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生不仅仅是一名纯粹的学生,而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要承担起责任,认识到所应该面对的问题,并积极地去应对,并把这种意识转移到学习上来。如果教师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端正对学习的公务型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就是相当于将来走进社会的工作业务,工作不做好,是会被老板开除的,那学生自然就会在学业上增强责任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组织者要创建基于公务情感为基础的亦师亦友的关系
笔者认为,班主任不能与学生称兄道弟,更不能是酒肉朋友,这不仅对教育无益,反而是对教育的伤害。教师与学生的朋友关系应该是基于公务情感的朋友关系。简单一点来讲,应是一种融洽互助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是逼迫而是融洽,是一种基于课业帮助、生活协作、情感影响的合作关系。学生在与教师朋友式的合作中得到了知识的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而教师也从学生身上得到了成长。这才是一种新型的亦师亦友的公务型关系。
例如,有一位班主任新带了一个班级,各方面管理都还正常,班上有几个不良习气的男生,他们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且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还拉帮结派,甚至有想把教师拉入伙的意味,颇有江湖作派,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这让班主任颇为头疼。这位班主任很尽责,想方设法教育这些学生,想从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于是,教室里、走廊上、校园中,便经常出现这些学生跟班主任没大没小,甚至勾肩搭背的现象。渐渐地,这种习气不断蔓延,学生认为连班主任都可以这样,当然其他科任将师也可以这样了。学生的行为引起了科任将师的极大不满,最后,连班上许多不明是非的学生也受到了影响,整个班级乱成一团,就连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没有办法开展。
应该认识到,这位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微妙关系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开展。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理想的学习氛围。如何让学生遵守公务规则,不能仅仅靠人情关系,美国教师布鲁瑞克斯提供了三个重要步骤:制定活动规则;练习活动规则;贯彻活动规则。[4]以此帮助学生确立公务型身份和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自主学习、分享资料、交流讨论、促进提高才是自己的身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