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专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

2018-04-03迟晓丽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1期

郭 虹,迟晓丽,彭 迪

(湖南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服装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技艺,其特点是技术与艺术并存,服装专业教育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湖南工程学院)服装专业一直把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作为办学目标。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移动网络应用普及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服装行业生力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服装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学习热情低

学习热情不高是目前服装专业教育乃至整个大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服装专业艺术生较多,再加上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买卖作业”的情况,一些低年级学生将毕业生的作业买来,用于上课时参考和抄袭。学生学习热情低,对上课缺乏兴趣,但又怕因缺勤过多而挂科,于是“代课”现象应运而生,不愿意上课的学生以一定价格请低年级想赚零花钱的学生到教室应付点名。由此也出现了上课开小差、考试作弊等一系列问题。

2. 专业喜爱度参差不齐

根据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可以把服装专业学生分为以下四类:

(1) 热爱专业,且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往往会成为佼佼者,学习热情高,专业天分也高,毕业后一般会从事服装相关行业工作。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由于生源质量问题,这类学生一般较少。

(2) 有一定专业素养,但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一般。这部分学生多数是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而无法考取自己喜欢的专业,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服装专业。这类学生虽然专业热爱度不高,但也不至于反感,如经过合理培养,在专业方面会有一定的造诣。

(3) 纯粹是由于高考分数的原因而选择服装专业。这部分学生专业基础薄弱,他们不会把服装作为未来从业的选择,而仅仅是一个跳板。这类学生很难凭借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改变其观念,因此大多成绩勉强通过。但这类学生往往热衷于一些社团活动,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毕业后即便不从事服装行业工作,也会有不错的发展。

(4) 既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学。这类学生虽然人数不多,却是学校和教师最头疼的一类。他们不仅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对周围的事情也漠不关心,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留在学校仅仅是因为家长的意愿,或者说在上学期间家长还会为其提供生活费。这类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的督促作用也不大,因此他们无法顺利毕业,目前这类学生的规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3. “三观”异常

当前“95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他们在就业观、金钱观、社交观(以下统称为“三观”)三个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1)就业观。不就业或不急于就业是服装专业学生最近几年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一代人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不会督促孩子就业,就业也尽量选择相对轻松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新兴职业的出现,一些学生不愿意从事传统行业工作,而是寻求那些来钱更快的新兴职业。(2)金钱观。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金钱管理能力。调查发现,我校服装专业约95%的学生都是由家长在每月固定时间提供生活费,虽然也有一些学生在校期间自己打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但只有极个别学生有存钱的概念。(3)社交观。这里特指与同学特别是室友和平相处的观念。目前有一些大学生不能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室友之间小则吵吵嚷嚷,大则动手动刀。艺术类学生中有不少人个性很强,不能妥善处理同学间的关系。

4. 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社会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家长的宠溺导致学生始终“长不大”,家长与学校沟通少,学校没有切实可行的规范和惩罚措施[1]。此外,当前毕业率和就业率对学校招生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奉行“不出事就是最好的事”的原则,只管上好课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管理学生。

二、 服装专业教育改革的对策

针对服装专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校的特色以及服装专业教育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1. 擅用网络,强化过程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从主观经验教学变为客观理性教学,知识传播不再是重点,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从海量资源中获取知识的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专业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等。其次,尽量让学生利用网络完成作业,如在“市场调研”课程教学中,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使他们对服装品牌和企业有综合的认识,并进行总结汇报,一方面培养其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熟练掌握PPT的制作方法。再次,目前网络上有很多专业课件、视频等,还有一些高质量的专业类网络直播等,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通过网络还可以方便地进行面辅料选择与购买,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数码印花、数码绣花的兴起,学生的选择更加快捷。

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多,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尤其容易抄袭、造假。目前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为学生代做作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的职业,而且做得非常专业,从设计稿草图、完成稿以及面料选择、结构图绘制到成衣制作,一应俱全。因此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对于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课程,一定要进行定期检查。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特别是设计风格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的变化,通过定期检查,教师很容易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2. 艺工结合,准确定位

在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很多同行都做了积极探索,如分层教学[3]、课程整合[4]、三位一体模式[5]、点线面教学法[6]等,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其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服装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学科,必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校服装专业80%的专业课程都是以“理论+实践”的形式出现的。除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常规企业实习外,还有在低年级的阶段性外出实习,在保证日常教学的同时,安排几周的时间进行企业实习。如我们安排学生到浙江诸暨大唐镇“世界袜业中心”进行校企联合创新创业实习,这些实践环节既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也提高了学校在业内的知名度。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外出实习时指导教师的监督一定要到位,与企业配合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这种阶段性企业实习,让学生转变“重艺轻工”的观念,提高动手能力。

近几年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渐设置了创新创业(“双创”)环节,注重“双创”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专门设置创新创业模块,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如为参加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校已连续三年举办校内创新创业比赛。另外,为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逐步缩减传统的艺术类课程,保留的课程也加入了服装特色,如将传统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改为具有服装特色的三大构成(服装平面构成、服装色彩构成和服装立体构成),从大一开始就逐渐将专业知识渗入到教学环节中。

3. “展”“赛”结合,响应认证

由于服装专业课程“理论+实践”的设置形式,多数课程又有很强的艺术性,因此课程结束后进行展示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设有“设计+成品或半成品制作”的课程,如立体裁剪、品牌服装设计与制作、服饰手工艺等都非常适合进行静态或动态展示,尤其是毕业设计作品动态展示已经成为服装类院校的重中之重。我校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院校,服装专业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稳扎稳打,逐步提高在业内的知名度,因此各种展示逐渐从院系延伸到校内,再由校内延伸至校外。如为响应学校“一院一特”的号召,纺织服装学院参与举办“2017年手工作品展”,这项活动不仅在校内反响热烈,还吸引了当地妇联的关注以及手工艺品等协会的大批手工爱好者;2016年服装专业毕业展示与湘潭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扩大影响;2017年参与“首届湖南省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既加强了与省内同类院校的沟通与交流,也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服装专业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阶段性强,多数课程会集中在3~5周内授课,虽然会根据课程性质与相互关联的课程紧密衔接,如设计课程后衔接结构课程,之后为工艺类和实习类课程,尽量保证从设计到结构再到工艺的完整过程。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对学期初开设的课程很容易遗忘,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参赛是相对比较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一方面,连续参加一些固定的专业赛事,形成一定的规模与氛围;另一方面,在部分课程的时间段内选择合适赛事。如2014级的“市场调研”课程,正好在学院与湖南莎丽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袜子设计大赛期间;再如2013级的“设计与实习”环节,安排在中国首届“大唐杯”袜业设计大赛期间,也是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创新创业实习的阶段,由于在课程环节内,时间较为集中,方便组织学生参赛,也更容易入围或获奖。今后希望把参赛常规化,做到人人参赛,让学生通过比赛提高学习热情,真正爱上服装行业。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目前已被正式受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工认协〔2016〕20号),在此次获得受理的6所纺织类专业认证申请高校中,我校是唯一一所学院层次的高校[7],说明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按照工程认证的模式进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把服装专业的日常教学模式规范化。如设立课程组,课程组不仅统一制定相关的教学文件,还要进行集中备课,教师间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交流,关键是进行教学内容的规范,保证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教师的授课内容一致,这样才能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在课程组的基础上设立课程群,所谓课程群,是指将课程内容相近或有先后衔接关系的课程进行组合,如将“服装设计原理”“服装流行预测与应用”“服装造型设计”“面料创意设计”设为一个课程群,保证课程内容合理,无重叠;将“服装结构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艺实习”设为一个课程群,以保证前后知识顺利衔接。

4. 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做“人”

“三观”教育讲究润物细无声,往往成效缓慢,因为“三观”的形成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育造成的。“三观”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期内大幅度改变,学校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做好引导工作。

就业作为大学生自食其力的第一步,学校不能仅培养“毕业生”,还要培养“就业生”。在保证教学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走出去”,特别是在大四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框架已经形成,一旦进入企业就会快速成长。在企业实习,学生不仅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实现在学校和企业之间顺利过渡,学生和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机会也比较大。

在金钱观方面,管理金钱是成年人必须具备的一个生活技能,但国内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普遍缺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明显具有时代特点的新问题,如电信诈骗等,学校可以考虑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帮助学生管理好生活费。由于专业特性,服装专业很多学生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崇拜度高于其他专业,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很可能会陷入校园贷的陷阱,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我校已把防范“校园贷”纳入日常管理环节,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在班级群里也定期发布一些最新案例,时刻提醒学生。当然,学校只能尽量做到防范,真正防止还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在社交观方面,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如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定期到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院部也通过组织各种班会、社团活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2016年组织了以“引领时代青年,争创和谐先锋”为主题的团日活动,2017年组织开展了以“诚信友善,三省吾身”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等。

三、 结语

目前,我校在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但学生的特点在不断变化,服装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服装专业教学方法应不断调整,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培养出更多满足服装行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1] 虹野.高校的奇葩惩罚折射依法治教之困[EB/OL].(2016-06-02)[2017-05-02].http://news.youth.cn/jy/201606/t20160602_8076051.htm.

[2] 王鑫.“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1):92-94.

[3] 李小红,李毅.“分层教学”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继续教育,2017(1):24-25.

[4] 杨玫.女装结构与服装CAD课程的整合初探[J].纺织科技进展,2016(9):62-63.

[5] 邵一兵.“三位一体”艺工结合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模式探析[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2):164-165.

[6] 郭新梅.点线面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6,31(2):129-131.

[7] 江灏.我院纺织工程专业获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业认证受理[EB/OL].(2016-12-26)[2017-05-02].http://fzx.hnie.edu.cn/showinfo.aspx?id=3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