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智慧德育的变革与实践
2018-04-03沈英雪
沈英雪
(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西边校区,福建 晋江 62261)
当前,小学阶段德育长期存在片面强调限制、防范和改造,忽视引导、熏陶、塑造等问题。文章对小学教育目标结构的片面性和不合理等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应改变德育教育偏向政治功能的错误认识,正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特点,增强智慧德育实际效果。
小学生群体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小学校园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而通过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小学生的理论创新、思维辩证等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结合时代特征、贴合学生素质成长实际,就成为了新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方向。[1]文章所探讨的互联网时代“智慧德育”,其维度主要有三: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互联网思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提升现代学生的综合素质;互联网思维与现代化德育建设的辩证结合就形成了“智慧德育”。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德育智慧化变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崭新的“网络社会”形式开始悄无声息地蔓延。李彦宏在2015年提出“让传统产业和主流产业更加积极地拥抱互联网”,让“互联网+”这一概念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教育事业中,“互联网+”让教育模式更加多样化,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和海量信息让教育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而转变成关注小学生个体的身心成长的德育工作多元化。
1.互联网促进了小学德育工作的转型与发展
信息的高度开放性、互通性、多元性、共享性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特点,海量信息的冲击、融合给还未成熟的学生群体提供了难以正确选择的信息源,如果教职员工不能向小学生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将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实际上,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聚合体现了新时代的诉求,德育工作应当遵循教育工作的长久性原理,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便捷性,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育教学方式,记录、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继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开辟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渠道。[2]同时,德育教育工作在互联网平台上的量化呈现,也能够增加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资源共享和数据利用,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
2.互联网推动了德育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德育教学工作的教学结构需要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将学生作为德育工作主体核心,让其在互联网环境下充分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再根据这种内心真实想法的流露,进行更加人性化和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较好地释放少年儿童的天性,有利于学生自我的多元化发展,对于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重要的意义。
3.互联网提升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力度与影响力
德育教育工作涵盖了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因此,德育教育的实施主体也不能只是教师本身。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学教师可以更便捷地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拓宽了德育教育的宣传渠道。从这个方面来说,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引,逐步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改革,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智慧德育”新格局,是传统德育改革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德育智慧化实践
1.主动革新德育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意味着社会整体效率和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改革,对于小学校园德育工作而言,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转型,这就要求“智慧德育”紧扣互联网思维,融入新的互联网元素,统筹规划德育工作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在革新德育教学模式方面,厦门何厝小学提供了案例:作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发源地、英雄小八路的母校,有着“8·23”炮战等光辉历史。在对该校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并没有采用空洞的说教方式,而是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为他们展示了一幅立体的、形象的历史画卷,并设置了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爱国主义教育在高度的师生互动中深入到学生内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获得了理想的教育成果。需要注意的是,“智慧德育”的评价机制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原有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不能满足教育工作发展需要,可以借助互联网思维进行革新,进而提升“智慧德育”的总体评价水平。
2.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个性鲜明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群体的重要特质。“智慧德育”应当在当前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充分注重德育教育的儿童个性化诉求。因此,在进行“智慧德育”教育时,应当充分贴近现代儿童的思维特点,尊重不同儿童个体可能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智慧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3]例如,上海东安小学为了提升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强化德育教育成果,举办了喜迎中国年、民俗文化夏令营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根据事先设置好的活动目标,引导小学生发挥自身特点和想象力,通过不同途径达到相同的目标。教师并不会评价学生提出的途径、建议是否正确,而是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检验,并在活动结束之后组织他们展开讨论。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德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该校的经验表明,允许不同个体发出不同的意见,也是互联网时代下人权、平等和交流等因素的体现,更是“智慧德育”模式“智慧”之处。
3.充分展示“智慧德育”的应用成效度
宣传工作在“智慧德育”的实践应用中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学校进一步宣传、展示“智慧德育”应用成效度提供了便利条件,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各种新媒介进行广泛宣传,以赢得社会各界和教育群体对“智慧德育”的重视。例如,福州市小学为了提升“智慧德育”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出了一款手机APP,利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技术,向学生家长展示了学校整体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规划和教学模式,家长可以在了解学校规划和安排之后,利用互动功能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来。同时,学生在校的表现、心理动态等都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呈现在家长面前,极大地方便了学校与家庭共同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1]郭多.发挥数字资源优势,提高德育教育实效[J].北方文学,2017(5):249.
[2]徐彬.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5.
[3]黄瑞萍.德育维度下的小学环境教育探究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