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电影制作的学生体验式德育探索
2018-04-03叶昌惠
叶昌惠
(福鼎市第一中学,福建 福鼎 355200)
在全国四次少代会上首次提出的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知识和情感体悟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德育微电影制作,是这种体验式德育的很好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体验—感悟—升华”的过程中激起强烈的情感冲突,完成美好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一、德育微电影制作的一般模式和案例分析
微电影的制作,一般是设计脚本、角色分配、DV或手机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形成一部完整主题的微电影的过程。而在德育教育教学中的“微电影的制作”,更重要的是切合德育主题表现形式的研究,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德育体验和微电影发布后的互动与反馈。例如,针对高一年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心理上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动机层次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各种问题的认知和评价有了更多的批判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利用微电影进行题为《感恩父母》的体验式主题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这次德育教育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父母,更深刻地领悟到父母的不易。
1.表现形式的确定。“感恩”是一个比较大的主题,如何通过一段微电影让学生由衷产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呢?拍摄核心小组召集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最终确定用3种形式表现:一是通过拍摄父母日常工作的场景,真实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二是采访同学的父母,了解父母对子女真实的情感;三是拍摄父母与子女的谈话,了解亲子间的真实交流场景。
2.学生的德育体验。微电影的镜头给了学生观察父母的新视角。许多学生偷偷拍到了另一个“父母”,他们工作勤奋而辛苦,却还要在下班时操持家务、关心孩子的学业;他们顶着外界的压力,却还要在家里充当“顶梁柱”。许多学生在聆听电影里父母的教诲时,感到没有平日的偏激,而是多了一分亲情的感动;看到电影里的亲子交流时,联想起平时对父母的种种顶撞。德育微电影制作过程给了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将德育活动“变说为做”,让学生能亲身参与、亲身观察、亲身感受,内化于心。
3.微电影的发布与互动。《感恩父母》微电影发布采用了三种形式:在班级公开放映,在家长群发布,在亲子群发布。家长和学生隔着时间和空间,通过观看微电影而安静地反思,减少了教育的紧张气氛,增加了交流的理性,让学生更理解父母,父母更体谅子女。“微电影体验式德育”专栏,作为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学习的阵地,以互动、跟帖等形式写出德育微电影的体验感悟,形成德育正能量。
二、微电影制作对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体现
德育大多是相对枯燥的,多是“思想教育”的工作,学生难免会对说教式的德育活动失去兴趣。德育微电影制作是一种全新的德育形式,十分符合高中生求新、好动的性格特点。学生会投入很高的热情到德育微电影制作课程中来,从而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
1.德育微电影制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学生是德育微电影的选题者、制作者、演出者,其制作过程是学生全程参与会议、参与拍摄、参与后期的过程。学生在该过程中全方位参与,从选题开始就不断地熟悉德育主题,寻找题材、形式去丰富德育内容的感染力,增强德育内容的说服力,不断地内化德育思想、理解德育内容,将德育形式由“说教”变为“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德育微电影制作过程实际上是对自身生活实际的再加工过程,需要根据德育主题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进行正面、反面的加工,这实际上是学生完成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比如在《感恩父母》微电影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去寻找自己或他人生活中对父母尊重或不敬的例子加以夸张再现,有的学生不断反思自己与父母的交流中,有哪些言行举止伤害到父母。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把德育课堂、生活实践、反思内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加深德育认识、巩固德育行为。
2.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形式,便于德育教育课堂的教学开展。德育微电影的制作和展示极大地丰富了德育课堂教育的互动、交流形式,使课堂的体验性增强。其制作过程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过程,是团队智慧和德育体验的结晶。团队成员需要对德育主题的理解、重构、表现形式等不断地进行交流、探讨,在无形中构建交流平台,形成比较畅通的交流渠道,学生可以对德育主题发表见解、进行倾诉、聆听心声等。借助现代云平台的展示和交流,能有效地拓展德育课堂的教学时空。制作完成的微电影可以在班级平台展示,让制作团队与观众进行德育交流。由于制作团队与观众的身份、生活体验的一致性,使德育课堂交流变得更加平等顺畅。微信平台的展示使微电影的受众更加广泛,成为联结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工作的纽带。如《感恩父母》微电影放上微信平台后,学生、家长不断地点播、转发、留言。有的学生留言说“从小到大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第一次在视频中看到父母劳动的身影想哭,感到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有的家长说“能听到孩子对自己讲了这么多成熟有思想的话,忽然感到孩子长大了,以前的教育方式要改了”。
三、微电影制作提升学生德育内涵的注意事项
微电影制作是一种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参与和体验感十足的项目,对于推进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微电影拍摄、制作周期时间相对过长,素材的剪辑和匹配对学生的关键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在实施微电影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学生学到的电影制作知识有限,很多时候会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教师应该时刻注意,避免学生因为无法适应过长的拍摄制作时间和繁复的脚本制作过程,产生厌学情绪等负面影响。
陶行知尤其提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达到“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的目的。拍摄、制作、后期合成等微电影的制作过程,是极富体验感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在繁重的学业中获得难得的轻松时刻,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既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合作精神,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形成正确且优秀的品质。为推动微电影制作在德育教育发挥更大作用,可尝试利用手机和云平台的大容量对以上活动进行改进,同时,可利用云平台建立德育资源库,以利于德育资源的整合和传输,使学校、学生和家庭处于同一个交流媒介中,同质同步地体味微电影带来的心灵触动。
[1]孙婧.短片与微电影指向的差异性分析——新媒体语境中影像认同方式悖论的一种解法[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42-45.
[2]关园园.职业院校中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145-146.
[3]刘书亮.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