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引导,培育孩子良好的心智
2018-04-03林世禄
■文/林世禄
顺势引导,需要家长多角度的思考
在幼儿教育中,不能总以成人的定式思维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出现一些行为时,成人要多角度地去思考、去看待,不能盲目地下结论。儿子一天天长大,如今已经6岁了。身为人父,我在他的成长中也在不时地观察,不停地思索。一件事情使我印象特别深刻。记得儿子4岁的时候,一天晚上,吃完晚饭,我和妻子在客厅看电视,孩子一个人在玩。突然,孩子手中高高举起一块核桃大小的圆石头,站在了我们面前。他妈妈一看见孩子的动作,厉声说:“你要干嘛?要打妈妈吗?”孩子听完,把石头扔在了地板上,石头落地,发出了刺耳的声音,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哭得特伤心,他妈妈哄了好长时间才停了下来。
过后,我和妻子探讨了这个问题。她发现了自己处理问题的不足之处。我在思考,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呢?孩子举起石头为什么非得认为是他要用石头打人呢?当孩子举起石头的时候,成人可以说:“哦,宝贝,你要把这个漂亮的礼物送给我吗?”这样或许会是另一种情境,孩子乐意,家长满意,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学会顺势引导,多角度的思考非常有必要。
顺势引导,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心理活动简单明了,没有太多复杂的念头,并且是非观念模糊,做决定时父母的态度和引导起关键作用。比如,针对孩子去医院打针时哭闹不停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是家长没能抓住“势”进行有效的引导。我儿子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打针时他从来不哭不闹。去打针,别的孩子哭闹时,那些家长经常以他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说:“看,那个小孩,比你小还不哭呢。”听到这些,儿子总是很开心。这源于在他还不到3岁刚有记忆时,孩子的妈妈感冒了,要去打针,我带着孩子一块儿去了。这次经历使孩子知道了,感冒了需要打针,打针会使感冒好得快一些。儿子也经常说:“连女生都没哭没害怕,男生怕啥呢?”
顺势引导,需要家长更多的付出
在顺势引导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地引导,要对引导的结果有预见性。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很多都喜欢看动画片,甚至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看电视上,这是许多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作为家长,对此问题不应该是围堵、禁止。我认为,应该是顺势引导。当动画片《熊出没》成为了许多小朋友的最爱时,我家孩子也不例外。因为那里面有他愿意扮演的角色,我问他:“你是光头强?还是熊二?”儿子总是回答:“俺是熊大!”我又问:“熊大星期天在家看电视吗?”他说:“守卫森林呀!”“好吧,这周末,老爸和咱家熊大去看看我们的森林。”孩子听完后,自己动手关了电视机,很开心地和我玩起了他自编的守卫森林游戏。周末,我们去了老家的树林玩,孩子既摆脱了电视,又有了更多其他的收获。不过这种引导的背后,更需要家长的主动参与并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
顺势引导,培育孩子良好的心智,需要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注意观察孩子,发现需要教育引导的立足点。需要家长有更多的耐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带着一颗童心陪孩子一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