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0288《羽绒羽毛检验方法》新老标准的比较
2018-04-03陈海燕杨树春
陈海燕,杨树春
(1.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07;2.淮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淮安 223001)
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12月30日颁布了GB/T10288-2016《羽绒羽毛检验方法》标准[1],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与GB/T10288-2003[2]老标准相比,新标准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尤其是在抽样数量与抽样要求、蓬松度检验、鹅鸭毛绒种类的鉴定、浊度的检验方法、酸度和气味检验等方面。本文对新修订的标准与GB/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以下简称为老标准)进行对比解读,以期检测机构、企业能更好的理解、使用新标准。
1 实验室环境的对比
老标准仅对恒温恒湿室或恒温恒湿箱的温湿度提出了要求,要求温度为(20±2)℃,相对湿度(65±2)%,对具体的检验项目的试验环境和样品平衡未做规定。新标准对试验用大气条件和样品平衡提出了更全面、具体的要求,成分分析、种类鉴定和蓬松度试验应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试验用大气条件按GB/T6529规定执行,样品需平衡24h及以上,其他检验项目可在室温或实际条件下进行。
老标准在2003年进行修制定时,GB/T6529-2008《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还未颁布实施,新标准修订时考虑到检测环境的重要性,统一了各指标的试验环境和样品平衡时间,有利于各检测机构之间开展数据比对,也有利于生产企业加强产品自控,提高产品质量。
2 抽样数量和抽样要求的对比
老标准对抽样数量的确定分为两类:单件质量500g以上制品的抽样数量和填充量500g/件(条)以下的制品抽样数量。抽样要求为羽毛绒从包装的上、中、下位置各抓取一把羽毛(绒)置于样袋中。如为羽绒制品,则至少从三个部位拆开,从每个口子各抓起一把置于样袋中。但枕心、靠垫等较小而且中间无分隔的制品允许只拆开一个口子。
新标准打破了这种分类思路,只按照货物数量确定抽样数量。抽样要求中对羽毛绒制品的抽样方法规定为:单个样品标称充绒量500g及以上的羽绒寝具等大件产品,应至少从三个部位分别取样,其他羽绒制品应取全部填充物作为试验样品;如为羽毛绒,则从单个包装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取样。针对填充物500g/件(条)以下的样品,新标准在抽样数量上较老标准抽样量更大,抽样要求更科学。
3 匀样和缩样的对比
老标准中提出的匀样与缩样要求为:将所取样品全部置于大拌样盘中,逐把铺匀、逐层铺平,用四角对分法反复缩至200g(样品原已在此范围内的,不必缩样),然后从中抽取试样。剩余样品用作留样。
新标准中对此项操作的要求为:将全部样品置于混样槽中,采用“先拌后铺”的方法,先用手将样品均匀,铺绒方法左起右落,右起左落,交叉逐层铺平,然后用四角对分法反复缩至100g。在样品中心到边缘的中间圆形取样区,选择均匀分布的5点用手指夹取取样。取样时注意应从顶部取到底部。若发现缩样后的样品仍不均匀,则需反复缩样至规定的试样质量,剩余样品用作留样。从新老标准对此项操作要求的不同来看,新标准的要求更细致,拌出的试验样品更有代表性,缩分的范围更小,还规定了具体的取样手法,避免了因拌样、缩分样品不匀带来的检测结果的差异。
4 检测项目的对比
表1 GB/T10288-2016检测项目
从检验项目来看,新标准对具体的检验项目进行了调整,首先在成分分析中将原先的按“含绒量”划分更改为按“绒子含量”划分;将“透明度”项目改为“浊度”,增加了“酸度(pH值)”项目,删除了附录A(微生物检验方法)内容。新标准中的检测项目更改均是按对应的产品标准要求进行的调整,此标准对安全性能指标进行特别的规定,比较适合。新旧标准对考核项目的改变,对羽绒及羽绒制品加工企业影响较大,建议此类企业尽快做好产品检测报告、产品吊牌的更替工作。
另外,新标准中将“仪器设备与试剂”分别放入每项检测项目中,易于查阅。
5 成分分析的对比
成分分析检测中试样的取样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羽绒样品的取样量缩减了一半。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取样量的适当减少,节约了成分分析检测的时间和成本。
因长度大于等于12cm或羽根长度大于等于1.2cm的大毛片会对成品质量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故在成分分析中增加了对大毛片的分拣要求,此方法等同于IDFB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与接受。
6 鹅、鸭毛绒种类鉴定的对比
老标准中对投影仪或显微镜的倍数要求40倍以上,新标准中要求投影仪或显微镜70倍以上,仪器要求的更改需引起检测相关单位的注意,更换设备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取样环节与成分分析中类似,以“四角对分法”取代了老标准中的“混匀铺平,随机多点取样”的要求,这种更改是科学的,也是更能体现样品真值的。
新标准中增加了不可区分毛绒的概念,将试样分离成分分为:鹅绒、鸭绒、不可区分绒、鹅毛、鸭毛、不可区分毛6类,老标准只按:鹅绒、鸭绒、鹅毛、鸭毛4类区分,将不可区分部分全部归入鹅毛(绒)中。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鹅鸭的饲养周期大为缩短,很多不成熟鸭毛绒易被误判为“不可区分毛绒”,这些不成熟的鸭毛绒的保暖性和舒适性相比成熟鹅毛绒差很多,却按鹅毛绒计价,会影响产品的体现度和美誉度。
7 蓬松度检测设备与检测方法的对比
蓬松度检验的试样前处理方法改为“蒸汽还原法”,蓬松度测试采用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测试规则规定的蓬松度检验仪,并增加了倒料桶作为羽绒放落装置。新旧标准中蓬松度测试方法参数的主要变化如下表:
表2 蓬松度测试方法参数的主要变化情况
新标准将蓬松度检验的试样前处理方法由原来的“烘干还原法”改为“蒸汽还原法”。“蒸汽还原法”更有利于样品还原到最初的状态、客观公正的体现样品蓬松度的真实水平,试验结果更稳定。现行的IDFB标准、日本、韩国标准都已采用此方法,本次标准修订时等同采用IDFB标准。
本次标准修订增加了日本、韩国标准中的倒料筒作为羽绒放落装置,避免了检验员放入样品时人工搅拌手势不同带来的偏差。
8 耗氧量的测定方法对比
试样制备过程的不同:老标准中要求羽毛绒试样加蒸馏水后即加盖密封放入水平振荡器振荡30m in,并未对试样是否能被完全打湿做特殊规定,而新标准则不同,考虑到操作的细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加以避免。因存在有些鸭毛绒不易被水打湿的情况,特别加了“手动摇匀至试样完全被浸湿”的规定,并加注“如果样品在广口瓶中振荡5m in后仍未完全被水打湿,则需要用手再次摇动”的条款。
除此之外,对高锰酸钾的溶液浓度也作了调整,由0.1mol/L调整为0.02mol/L。
9 浊度的测试方法对比
新标准将“透明度”项目名称更改为“浊度”,检测方法增加为两种:A法(目测法)和B法(专用浊度检验仪法),并增加当发生争议、仲裁检验时,以B法为准。目测法中增加了“待气泡消失后逐渐放出滤液,直到能看清两条十字线”,老标准未详细描述目测的最佳时机,新标准在此处做得更细致、严谨。
专用浊度仪法是2015年版《IDFB测试规则》中的指定仪器,在欧美日及中国台湾等地的专业检测机构和企业实验室已得到应用。通过专用浊度检测仪可快速准确的获取浊度值,大大提高了浊度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
10 残脂率的测定方法对比
测定方法与老标准相比无较大变动,均采用无水乙醚进行萃取,但新标准未对水浴锅的具体温度进行规定,要求按实际回流次数决定。若回流次数快则降低水浴锅的温度;若回流太慢则升高水浴锅的温度,可先将温度设置为50℃。由此看出新标准对此条的修订更贴合实际,考虑到四季温差的不同,单纯控制水浴锅温度无法说明实际回流次数的情况,新标准直接考核回流次数,将水浴锅温度作为参考,回流充分,还原样品真值。
11 气味的测定方法对比
老标准中未对从事气味检验的检验员作任何要求,新标准的修订增加了对检验员的具体要求,规定如下:“检验员应无嗅觉缺陷,吸烟爱好者、用重香味化妆品者、传统的香味或烟草使用者等不适合作为检验人员;检验员在检验前一天内不得吸烟、饮酒、食用刺激性食物;气味检验前,检验员不能使用化妆品,应用无气味的水洗手和漱口。”具体检验环节新老标准一致,结果的判定取消了老标准的用强度等级进行描述,而修改为判定合格与不合格。“如两份试样中有一份含有明显的、令人讨厌的气味,则判定为不合格,否则判为合格。”检验人员修改为“至少需三位检验员参加,以半数以上相同的评判结果作为检验结果。”
12 增加了酸度(pH值)的测定方法 ,删除了附录A(微生物检验方法)内容
酸度(pH)值是本次标准修订的新增安全卫生指标,羽毛绒制品酸度(pH)值检验是对羽毛绒水萃取液的pH值进行测定,本次标准修订基本等同于IDFB方法。
新标准规定了pH值的考核要求:4.0~8.0,相比于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B类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的pH值考核要求:4.0~8.5更为严格。
13 水分率/回潮率的测定方法对比
新老标准对水分率的测试方法相同,仅在结果计算中除计算水分率外,增加了回潮率的计算公式,并明确规定了包装容器的要求。
14 增加了试验报告的内容
新标准中规定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1)本标准编号;2)试样描述,包括品名、规格;3)试验温度、相对湿度及试样状态调节;4)使用的设备名称、型号,必要时说明选用的参数;5)试验结果;6)试验人员、日期;7)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或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15 结束语
新标准与老标准相比,还对其他内容进行了修改、调整,本文不再赘述。通过对比分析新老标准在抽样与试样处理、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匀样与缩样、成分分析、蓬松度测定、耗氧量、浊度测定、残脂率、气味、酸度等测定方法的不同,可以看出,新标准更加符合实际、便于检验机构和企业的使用。
[1]GB/T-10288 2016羽绒羽毛检验方法[s].
[2]GB/T-10288 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