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工地监管”模式应用研究
——以南京市南部新城为例
2018-04-03孙宏军
孙宏军 高 旭
1.南京市南部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1100
2.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5
正文:
1.引言
传统的建设工程施工监管,主要依靠执法人员巡查和市民举报发现问题,政府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执法[1]。这种监管方式依靠人工对举报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处理流程滞后,经常出现执法人员到工地现场时,产生环境污染和质量安全隐患的工序生产已经结束,导致施工监管难以执行。 “互联网+工地监管”模式是依据“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提升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走路,体现开放、平等、互动、协作、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开拓施工现场信息化监管模式,实现网上监管。
2.项目概况
南京市南部新城(以下简称“南部新城”)位于南京市高铁南站地区,主要由搬迁后的大校场机场地区组成,核心区约10平方公里,以先拉开对外交通格局、再实施内部开发建设的步骤,正在推进基础设施EPC项目建设。EPC把核心区内的道路、特色街巷、机场跑道保护改造、桥梁、管廊、水环境整治、公园绿地、地下空间等近百个项目分为北、中、南3个片区项目包,以公开招标方式选定3家总包单位实施整体建设。
3.“互联网+工地监管”模式
南部新城基础设施EPC项目近百个工程同时建设,数量多,监管难度大,为了适应工地监管的需要,南部新城采用“互联网+工地监管”模式,实现工地远程监控全覆盖。模式结构图详见图1,将工地监管分为项目现场和南部新城集中监管中心(以下简称“集中监控中心”)两部分,项目现场要至集中监管中心实现远程监管。对于重大项目,按照市重大项目办公室的要求将视频等信息接入到市重大项目办监管平台。
3.1 远程监控要求
(1)高空全景视频监控。在施工场地重点区域设置高清全景视频监控设备,并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系统,应能捕捉在建区域基本施工要素,并能可远程控制拍摄角度、焦距等。
(2)扬尘噪声监控。施工现场设置环境监测装置,对工地扬尘颗粒物 PM10、噪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数值情况实时监测,并将数据直接传送至集中监控中心。
(3)车辆进出口冲洗监控。在进出口安装满足相关技术条件的远程视频监控设备,监控设备接入集中监控中心车辆进出口冲洗监控系统。
(4)BIM数据同步。对于建立BIM的项目,其BIM应与项目同步实施,并将BIM上传至集中监控中心,以便实时查询[2]。
图1 南部新城互联网+远程监管结构图
3.2 项目智慧工地要求
(1)自动喷淋降尘系统。施工重点区域设置自动喷淋降尘系统,系统与环境监测系统联动。当空气数据异常发出预警或超标信号,自动启动施工现场喷淋降尘设备,同时短信通知相关责任人采取应急措施。
(2)人员精准管理系统。施工管理人员进入现场佩戴具有定位功能的安全帽,工地入口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结合实名制考勤系统,可“刷脸”进出工地,实现人员的精准管理。
(3)高处作业防护系统。施工现场使用工具化定型化的临边、洞口防护设施,在工具化防护栏板之间设置防护栏板损坏、遗失报警装置,当防护栏板发生位移、损坏或者遗失时,报警信息即时发送至安全管理人员的手机 ,数据同步传输至集中监控中心,确保隐患即时发现,即时排除。
(4)危大工程预警管理系统。一是深基坑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在基坑关键位置设置监测点,实时传输监测数据至系统平台,为深基坑监测提供动态、连续、综合的智能监管手段,实现深基坑动态安全监管。二是起重设备预警系统。通过群塔防碰撞技术,在碰撞发生前系统将发出预警并对危险动作进行提前干预和报警;通过塔吊过载报警系统,塔吊吊运时的工作载荷和力矩超过预定值时,超载报警器发出预警;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起重设备特种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确保人证合一、持证上岗。三是高支模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传感器和自动采集仪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模板沉降、支架变形和立杆轴力实时监测,通过与设计报警值进行对比,实现超限预警、危险报警的监测目标。四是卸料钢平台超载预警系统。设置卸料钢平台超载预警器,预警平台超载,提醒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及时撤离,消除安全隐患。
4.“互联网+工地监管”的作用
工程施工的所有信息全部集中至南部新城集中监控中心,并在电子显示屏上展示。监管人员可实时捕捉各项目施工报警信息,跟踪风险处置情况,对各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查看,实现施工现场全时段、全天候的监督。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监控平台查看现场具体情况,在线查看项目整体进度,不仅能更快更好地进行施工管理,更能提前根据工程节点统筹物料、人手、设备机械等整体调配,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