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某既有高层住宅项目适老性改造设计研究

2018-04-03钟建军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建筑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连廊中庭高层住宅

钟建军(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2)

1 上海地区老龄人口居住现状

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为解决城市居民住房短缺问题,建造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尤其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在上海地区,高层住宅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方式。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的影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都会选择居家养老,现有住宅养老是目前中国最为普遍的养老方式。也就是说这些高层住宅必将逐步成为老年人主要的养老场所。高层住宅视野开阔、景观极佳,采光通风良好,适合老年人居住,然而其高容积率、远离地面居住等特性对老年人生活造成许多不便。解决上海地区高层住宅的空间品质与老龄人群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是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对现有高层住宅采取适宜的技术进行适老性改造设计,对于获得更加舒适居家养老的高层住宅居住环境至关重要。

2 老龄人群对高层住宅的适老性改造需求

2.1 老龄人群的住宅改造需求

住宅的适老性是指住宅类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对老龄人群以及适应老年人日常居住需求的综合性能。不同于专门的养老建筑,其主要内容是原有住宅日常起居方面的无障碍设计、安全性、通达性等。进入老年阶段,社会角色和位置发生变化,同时心理、生理也会出现转变,与此相应,对住宅的需求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特殊的要求,因此高层建筑应通过适老性改造满足这些要求。

高层住宅的适老性改造设计应遵循的老龄人群的生理及心理特性,在进行适老性能改造过程中,要着重考虑“适老”概念,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总结老年人的改造需求。由此归纳出高层住宅的适老性改造设计原则,具体如下:①环境宜居性原则;②功能实用性原则;③交往开放性原则;④设施可达性原则。

2.2 高层住宅适老性改造设计要点

结合高层住宅适老性改造设计原则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总结出高层住宅进行适老性改造的基本要点。对这些要点进行完善,以满足不同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的老人的居住需求,使老人们可以在原有住宅内更加舒适安全地颐养天年。

(1)场地流线组织。场地流线组织主要包括室外场地流线组织和建筑内部流线组织,在场地流线组织中要注意人车分流,保障住区内老人行为活动安全性,建筑内部竖向流线清晰快捷,方便老年人上下楼,水平交通流线不穿插迂回,与垂直交通良好衔接。

(2)住宅物理环境。住宅物理环境包括室内物理环境和室外物理环境,改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以及空间环境的改善。

(3)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公共空间设计和套内空间设计,改造公共空间设计的重点是空中花园设计、走道空间设计,中庭区域设计。套内空间则更注重空间实用性以及多样性、布局合理性等。

(4)基础设施建设。老龄人群对基础设施依赖性更高,基础设施完善与否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实际生活质量,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垂直交通系统、扶手系统、标识系统、照明系统以及安全警报系统。只有完善了这些基础服务设施,才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5)套型室内设计。适老性套型室内设计应考虑合理的户型、均衡的面积、灵活的空间组合组织、便利的适老设施以及依据老年人体工学设计的房屋尺寸和家具。

3 项目背景及适用人群

3.1 项目基本情况

东樱花苑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沂北路 200号,项目由北楼、南楼两幢单体组成。项目占地总面积 2.00 万m2,总建筑面积 8.30 万 m2,建筑最高点高度 94.8 m,每栋 28 层,容积率 3.16。为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适宜的技术对其进行适老性改造,以获得更加舒适居家养老的高层住宅居住环境。

改建后为 30 层高层住宅楼。改造方案充分尊重现状条件,扩大绿地、广场,降低建筑密度,合理规划交通系统,确定适当的户型分类,创造园林式的适老居住新社区。

3.2 适用人群

东樱花苑项目经过适老性改造后,依据通用设计理论和潜伏性设计理论,采用预先设计的方法,为居住者全生命周期的变化,提供预留应对的空间,为无论是何种年龄的居住者都提供合理的空间和变化的可能。东樱花苑项目适老性改造使独居老人家庭、失能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等都能够享受到舒适宜人的居住体验。

4 高层住宅适老性改造

结合高层住宅适老性改造的设计原则与策略,应分别从交通组织、物理环境、空间设计、基础设施和室内设计 5 方面对该住宅进行适老性改造设计,以解决高层住宅的空间品质与老龄人群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对高层住宅进行适老性改造是为城市居家养老提供便捷,也是为养老建筑的稀少和不足提供一个解决途径,对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营造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上海东樱花苑高层住宅项目依据适老性改造原则和策略,主要从以下 5 个方面进行改造。

4.1 交通组织

外部场地交通流线组织,在设计场地时,不仅优化更新环境设施、加强绿化,还对地面交通进行人车分流,保障老年人出行活动的安全,同时满足居住者对机动车的需求,合理规划地面停车,并扩建地下停车库,在原有基础上对地下一层和二层全部扩建开挖,满足每家每户的用车需求。

建筑内部垂直交通,高层塔楼经改造后,核心筒位移,由集中型改为分散型,改变原有楼梯、电梯位置及数量,樱花苑高层住宅改造前每栋楼垂直交通系统仅有一个电梯两个疏散楼梯,电梯数量少严重限制了老年人出行频率和质量,更新改造后塔楼增加中庭连廊,电梯增加了 3 部,并且增加无障碍通道,方便老龄人群无障碍上下楼和出行。在水平交通组织上,改造后消除后部走道,改变核心筒数量,减少公摊面积,为中庭带来丰富的空间变化,新增异形钢结构连廊,每层形状各异,空间层次更加丰富有趣,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4.2 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方面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良好的影响,所以为老年人打造舒适、合理、科学、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非常重要。

对大楼结构进行改造,改造后将原有大楼北侧局部围护结构拆除。经过改造打通后,既能避免遮挡有效的采光面,又能改善大楼内部通风情况,对高层住宅内部中庭的光环境、热环境和空气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改善作用,对于出行不便的老龄人群日常生活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楼北侧局部围护结构拆除前后对比见图1。

图1 大楼北侧局部围护结构拆除前后对比

塔楼底层架空处理,将室外绿化延伸到建筑内部,促进空气流通,减少潮湿,将建筑与景观相互融合,将灰空间绿色化,增加建筑内部空间层次,使居住的舒适及观赏度大为增加,居住品质也有所提高,同时也能使老龄人群更加亲近自然,使城市土地得到充分而立体的多层复用。

4.3 空间设计

住宅空间的设计对居民影响极大,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能够引导和促进老年人外出交往和与人沟通,解决一些老年人的心理障碍,有益身心,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行为模式。

(1)空中花园设计。原有建筑由于缺少宜人的休息、停留、交流、互动、亲子等活动空间,因此邻里交流减少,关系淡漠,而老年人由于社会参与度较低,十分需要与人交流沟通的场所和地点。改造东樱花苑高层住宅时,将大楼北侧开槽,拆除部分围护结构,为每一层设计了独特的空中花园,便于邻里交流,改善沟通受阻。空中花园不仅是交流空间,还是良好的半室外绿化景观,满足老年人寻找住宅归属性以及接地空间的心理。空中花园效果图见图2。

图2 空中花园效果图

(2)中庭空间连廊设计。对内部中庭的连廊进行优化更新设计,消除后部走道,使原有中庭空间变得层次丰富,空间变化更加多样,与空中花园相互呼应,构成完整的半室内活动空间,改善原有空间的光环境和空气环境,同时增加了邻里交流,更加丰富老年人出行及休憩空间,使空间不仅实用而且有趣味性。中庭空间连廊结构示意图见图3,效果图见图4。

图3 中庭空间连廊结构示意图

图4 中庭空间连廊效果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高层住宅适老性能改造的重要部分,住宅适老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出行活动的无障碍设施,消防安全属于最重要的基础建设要点,整个项目改造时消除中庭环绕式连廊,避免各单元后部形成公共连廊影响私密性与品质,改变核心筒数量,由集中型改为分散型核心筒,中庭空间新增异形钢结构连廊,直接与防烟前室和疏散楼梯连接,便于安全疏散。

4.5 室内设计

老年人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需求主要集中于套内功能完整性和布局合理性。老年人从独自行走到需要借助外力行走,再到需要轮椅代步所发生的身体机能变化产生不同的使用需求,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就需要居住空间的设计更具有灵活性。东樱花苑改造项目对套内户型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分层设计不同尺度的户型,让住户因人而异有所选择,套内除了留有护理空间,还能够最大程度享受周围美景,主卧、客厅均有落地窗设置,面宽都达到约 6 m,附有宽景露阳台设置,近观黄浦江,远眺陆家嘴,采光通风极佳。

5 结 语

本文以东樱花苑高层住宅适老性改造为例,总结高层住宅适老性改造原则和策略,期待能为居家养老模式下养老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并为高层住宅适老性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连廊中庭高层住宅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高层建筑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设计分析
一起高层住宅火灾的调查及其启示
超高层住宅的给排水设计研究
大跨度复杂钢结构连廊的设计探讨
多塔连廊人行荷载TMD 舒适度减振控制
高层住宅电气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与细节
非对称己型连体建筑连廊风载动力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