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才:让更多人了解“乌铜走银”
2018-04-03
乌铜走银国家级传承人金永才在“百名人才”活动中
“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云南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金永才是“乌铜走银”工艺的第六代传承人,“金李记”品牌创始人、乌铜走银工艺馆馆长、乌铜走银传习馆馆长、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永才1982年师从乌铜走银大师李加汝先生,系统地学习乌铜走银制作技艺。2004年第一次非遗普查调研,金永才接到电话得知政府要来调查,“一听是调查我就被吓坏了,于是我让全家一起将所有的工具打包收拾藏起来,第二天他们来什么都没看到,问我是否会手艺的时候我否认了。”第二年,考察人员不约而至金永才的家中,“门打开的时候我正在院子里做活,这次就入选了非遗名录。”从那天起,金永才就决定要做好传承的工作。他几十年创作乌铜走银作品百余件,打破传统的传承观念,2009年创办“乌铜走银传习馆”并开馆收徒。其主要乌铜走银作品有文房四宝、酒器、茶器、香炉、花瓶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五福捧寿圆墨盒
暗八仙吉祥如意香熏炉
“我从事乌铜走银这项技艺已经有40余年,从濒临失传到重新传承发展起来,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有一部分是人才培养方面的,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资金的,但我会坚持传承下去。”金永才与官渡区工艺美术学校合作办学,解决传承中的人才培养问题。而慢慢地金永才发现一些聋哑、下肢残疾的年轻人更需要一项技能帮助他们谋生,于是金永才成立了专业的金属工艺培训学校,一方面通过传授手艺将“乌铜走银”技艺延续下去,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些年轻人能走出自卑、树立自信。“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去学,在学的过程中更加专注。”
“‘乌铜走银’以传统手工作坊形式保存、生产和推广,复杂的工艺使得其生产成本高、周期长,利润非常低。2010年前年销售额只有80万元,2013年后,都稳定在300万元。”金永才坦言有两个原因让公司稳步前进,“一方面,国家在大力倡导复兴传统手工艺文化,手艺人受到了重视。另一方面,公司经过几年的品牌打造,通过参加展会、媒体报道等方式宣传产品,使更多人了解到了‘乌铜走银’,并且喜欢上它。”
要处理的矛盾是传统手工艺与商业化运作的矛盾,要想有所突破仍然存在一些瓶颈。2014年企业尝试多种销售渠道共同发展,这一年的销售额突破了1200万元。公司为此聘请了专业的营销团队,结合社会发展情况提出方案,立足于生活中可使用的观点,创建了品牌网站,与淘宝、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合作。2017年,在二更网络用众筹形式发起对残疾人制作产品的销售,“互联网打开了销售渠道,现在互联网比实体店的销售更好,它让更多的外地人认识了乌铜走银。”
梅兰竹菊福寿赏瓶
文房四宝
金永才还非常注重营销团队的培养,几乎每年送团队员工前往一线城市进行培训,接受最新的思维模式。产品的类型也在探索中加入现代的视觉元素,团队尝试用“乌铜走银”技艺制作年轻人佩戴的手镯、吊牌等小件首饰,最终目的是希望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2016年,金永才参加云南艺术学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项目,培训期间他设计了乌铜走银的纸巾盒,“盒子的外形我用的是传统的造型,图案设计将过去的四君子替换为现代文具,加上了英文字母的构成,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最终获得创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