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限制因素与栽培技术

2018-04-02王腾徐俊容

新农村 2018年29期
关键词:氮量秧苗氮肥

王腾 徐俊容

养分的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水稻高产,但是水稻栽培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限制水稻高产和养分的高效利用。贵州地区是水稻主要种植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秧苗质量、移栽密度、氮肥施用比例以及水分灌溉形式都会影响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基于此,需要在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中,加强壮秧培育,做好增密控肥、前氮后移、轻干湿交替灌溉以及养分管理工作,以有效提升贵州地区水稻种植产量。

1 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限制因素

1.1 秧苗质量不佳

在深度分析贵州地区水稻生产情况基础上,发现很多农民在水稻种植期间,为了降低工作强度、节约秧田,通常会增加播种量,造成水稻密植过度。通过对贵州省260个水稻种植农户进行调查,发现有85.3%的农户在水稻实际播种量超出了标准范围,并且有87.2%的用户在插秧培育中使用的秧苗播种量都不合格,秧苗综合质量严格地下,造成秧苗移栽过程中容易损害植物,导致植株分蘖缓慢,最终造成产量下降。

1.2 移栽密度不合理

以往通过手工插秧方式,移栽种植水稻秧苗,移栽密度较为稀疏,并且整体劳动强度非常大,当前大多是通过机械插秧代替手工插秧,以此不仅能够提高栽插丛距和插秧速度,还能保持移栽密度比较合理。不过结合贵州地区对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户通过机械插秧依旧保持较小的移栽密度,由于移栽密度相对较为稀疏,严重影响后期穗数,同时为了全面维护氮肥利用率,后期农民往往需要增加肥料投入力度。

1.3 氮肥施用比例不科学

目前,贵州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很多农户存在氮肥施用比例过高的情况。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点,一方面是因为目标产量数值严重超过了预期,因此需要提升施肥量,还有一方面就是农民依旧保持传统施肥观念,在以往施肥结构影响下造成栽插密度较为稀疏,进而不可避免会增加前期氮肥施用量。近年来,市场上培育出很多耐肥抗倒水稻品种,这类水稻虽然优点突出,但是其氮肥利用效率比较低,导致整体产量不高。

1.4 水分灌溉形式缺乏合理性

当前水稻种植当中,很多农户依旧通过大面积水漫灌溉的形式进行水分灌溉,这种传统灌溉形式将导致水稻生长到后期直接发生断水情况。调查中大约一半的农户在水稻种植期间会发生断水过早现象,严重影响水稻高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的水分非常多,但是一些农户为了减少灌溉次数直接在每次灌溉的时候都将秧田保持在满灌状态,到了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就会严重缺乏水分补给。通过大水漫灌的形式进行灌溉,还会造成稻田肥料流失,尤其在施肥期会出现这一问题,很可能影响根系结构和分蘖。

2 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

2.1 加强壮秧培育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需要技术人员在实际栽种当中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建设管控框架,保证运行维度和处理能力能够充分满足实际种植要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工移栽的形式种植中苗或者中大苗,水稻素质与分蘖数量有直接关系,需要种植人员系统化的建立科学栽培计划,保证所有秧苗的素质都充分符合标准,能够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形成大穗,并且可以有效提升每穗颖花数量,进而提高干粒重和结实效率。

2.2 注重增密控肥

贵州地区的水稻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当地地理情况和种植要求,合理选择密植操作,以优化产量为目的确定种植结构和种植效果。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品种、秧苗栽培密度以及施氮量三者之间都有一定密切联系,因此,首先需要在水稻栽种时,结合水稻品种控制好栽培密度和施氮量。一般情况下,施氮量保持在240kg/hm2左右基础上,即中等施氮量情况下,小穗品种栽培密度最好控制在30丛/m2左右,大穗品种栽培密度最好控制在27.5丛/m2左右;施氮量保持在300kg/hm2左右基础上,即高施氮量情况下,栽植密度若还是保持在30~32.5丛/m2,会导致产量降低,而如果盲目增加种植密度,后期可能出现纹枯病、稻瘟病等疾病,甚至发生倒伏现象。为了保障水稻高产,并高效利用养分,需要种植人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密植参数,在减少施氮量基礎上同步提升养分利用率和种植产量。

2.3 前氮后移

水稻种植期间,不仅要集中管控施氮量,还要科学调控施肥比例。在施肥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当粳稻穗肥和基蘖肥保持5:5的比例时,水稻综合产量最高,其中基蘖肥包含有分蘖肥和基肥。杂交籼稻种植过程中,需要保持穗肥和基蘖肥的比例是4:6,以此才能有效提升综合分蘖成穗率,确保每穗颖花数量和实际需求更加相符,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确保水稻种植整体运行机制有效。

2.4 轻干湿交替灌溉

通过实践试验证明,通过轻干湿交替灌溉形式代替传统灌溉方式,能够有效促使水稻产量提升8.5%~13.9%,并且节约了灌溉水资源大约33%~39%,灌溉水实际利用效率提升了约50%。基于此,可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积极使用轻干湿交替灌溉形式进行灌溉管理。

2.5 做好养分管理

种植人员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要重视养分管理,结合贵州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氮肥管理方法,结合土壤养分实际情况有效施加供给量。同时,需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系统化管理水稻稻株和目标产量,结合当季水稻氮肥利用率和养分吸收量等相关参数,综合判断并实现系统化处理,保证综合施氮量符合标准范围。水稻种植期间进行养分管理的时候,需要在减少11%~16%施氮量之后,确保水稻产量能够所有提升,并保证氮肥偏生产力提升两至三成。

3 结束语

为了有效提升贵州地区的水稻种植产量,并实现养分高效利用,需要水稻种植部门深入探究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限制因素。同时,需要在水稻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壮苗培育,适当的增加移栽密度,控制好施肥量,通过前氮后移和轻干湿交替灌溉加强田间管理,并科学管理养分。

猜你喜欢

氮量秧苗氮肥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对烟株接种黑胫病前、后体内生理物质及黑胫病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