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2018-04-02张丽静
张丽静
通过对山西西辛庄镇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土地资源匮乏,利用率偏低;土壤板结,土地收益减少;金融与信息服务等社会化程度不高,农业机械化推广困难等多种问题,因此要要大力挖掘山西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潜在力量,提出转变经济理念、建立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并建立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实行规模经营等发展山区农业经济的产业模式及对策措施,为今后山西山区农业区域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农业经济现状
当前农业经济的比较利益较低,使得现有农业资源出现了流失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农户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市场意识,加之受“小农思想”的影响,使得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较大阻力。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土地利用率低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村人力资源有选择性的外流,致使农村区域成为人力资源盲区。出现农村空心化、农户老龄化现象,一些立地条件差的、交通不便的耕地出现撂荒。整体搬迁进城的农户,由于和土地在空间产生了距离,导致出现了些闲置的、塌陷后待修复复垦的土地。
1.2 土地资源整合与配置的空间和张力还很大
搬迁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支付收入,在形式上这些收入只是外在的、辅助的,而真正稳定、持久与内在利益的实现途径还需回到土地本身,土地资源整合与配置的空间和张力还很大。
1.3 土地收益减少
由于土地、农业的级差效应与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导向作用,土地由最初的生存必需品变为生活保障品,土地的价值发生了变化。农户对土地只索取不养护,土壤地力得不到增强,有机肥施用比重下降,土壤板结现象严重,出于成本考虑,机械深耕壮垡的农户较少,耕地越种越浅,土地回报率不高。
1.4 金融及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扶持水平低下
城乡经济差别本质上就是社会服务体系的差异,建立起农村社会服务体系(金融、信息技术等服务),缩短与城镇服务体系的差距。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5 自然条件的限制
西部山区农作物以玉米为主,产品单一,管理粗放,竞争力不强使得风险增大,玉米价格下跌,流通不畅;农业机械化程度不能大面积推广,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化和产业化。
2 结合形势发展,提出以下措施
2.1 农业经营观念的转变
家庭经营者尚未发展成为市场主体,不能根据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以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倒逼市场供给,以市场供给倒逼资源配置,让农业经济真正市场化。
2.2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体系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搭建平台,聚合可用资金,吸引利用地方和外在的科技人才,发挥专业团队优势,跨业联合发展,探索多种形式发展农村经济。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养品种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
2.3 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产品
先天自然条件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同时它也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先天条件的制约与后天发展战略科学选择相结合,以种类差异为途径、技术接入为手段发展特色区域经济。
2.4 推进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政策的清晰明朗
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产权市场化,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盘活集体资产,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和发展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产权制度改革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股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地被侵占、流失的可能。同时进一步完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2.5 建立农村社会服务体系
社会服务体系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要充当社会的“安全阀”和“减震器”。成立合作社,技术服务部门,融资部门,保险部门等为农业发展减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也为城镇化的推动提供了基础和平台。
我镇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传统农业区。由于长期依靠资源优势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煤炭形势好的时候,人们偏好于维護既得利益,不愿意为农业生产发展付出短期损失,从而抑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煤炭交易差的时候,农村自身转型发展乏力,替代产业又未形成。资源型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由于过度开采,出现土地沉陷、地下水渗漏、山体滑坡等现象,农业生产要素得到破坏,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农业发展没有优势的山区,外部投入不会进去,有守土情结的农户又不愿意走出来。打破关系,积极探索资源配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村经济才有希望。
结语:通过探讨山西省当地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对策与措施。相信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下,山区农民要脱贫致富是指日可待的,今后山村经济发展只有在新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经营生产。只要山区的农民万众、团结一致、狠抓经济,用长远的目光、持久的心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吧山区经济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