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开生面,研究生谱写农民田间学校新篇章

2018-04-02王晓奕

新农村 2018年29期
关键词:小院田间研究生

王晓奕

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是三农的主体,农民科学素质低是造成技术到位率低的重要原因,没有现代农民做支撑的现代农业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科技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和倡导的农民培训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作用。农民田间学校最早于1989年在印尼开办,于20世纪90年代初扩展到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后扩展到非洲、美洲、东欧等地区。

自21世纪以来农民田间学校也在国内迅速展开,北京市2005年启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项目,围绕郊区有机草莓、有机西瓜、食用菌、无公害西洋参、奥运蔬菜等優势产业,根据农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受到农民欢迎。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以驻村研究生为教学主力军于2010年12月16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后老营村成立了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受到曲周县委县政府和大河道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并根据研究生考察村的农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效果显著。

1 “研究生农民”办学堂

“科技小院”即为集教学、科研、农技推广为一体的创新模式,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的同时科技助农,引导农民科学务农、引导农业绿色发展、引导农村产业兴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在研读期间驻村指导农业生产一线工作,全年限跟踪作物生长发育、农村产业发展、农民生活安康,与农民通吃、同住、同劳动,与农民一同包田、与农民一同下地,化身“研究生农民”扎根基层深刻体味三农、感悟三农、情系三农,获取一手生产资料,解决生产问题,帮助农民实现高产高效。因此,利用科技小院的研究生驻村优势条件成立田间学校意义重大。

2 专业培训做到家

迄今为止,科技小院共在曲周县成立田间学校9所,辅导员24人,学员可达227人,培训场次200余场,其中包括2场国际农业交流培训,受到农民积极响应。

2.1 切合农民需求。科技小院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能够真正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传统培训中教师是主体,农民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田间学校中农民是主体,具有主导性,其意愿能充分表达。因此田间学校的授课场所是室内与田间相结合,技术与理论相结合。在田间以学员为主,让学员认识到每一个生产问题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在室内以辅导员为主,重点讲授基础知识和技术理论,以深入浅出为特点。同时为了扩展学员视野,不定期根据曲周本地特色,开展田间观摩日。

2.2 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科技小院的田间学校培训前要通过需求调研结果制定出较强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曲周县后老营田间学校针对后老营小麦/西瓜/玉米间/轮作体系开展田间和室内课堂,授课内容包括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西瓜嫁接等一整套高产高效技术和知识;相公庄田间学校结合果农种植苹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性的问题和苹果的整个生育发展规律周期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白寨/王庄田间学校根据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生长特点及水肥需求特征制定了一整套管理体系并传授给农民;前衙田间学校则依托葡萄特色产业解决葡萄生产、销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3 培训成本低、效果好,具有时效性。科技小院的田间学校培训地点大都设立在研究生所在的考察村中,利用村委会、科技小院内部及村文化广场等便民利民的场所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不禁培训成本低,而且更“接地气”,让农民“听得清、听得懂、听得会”,“一出家门就能听课,街坊邻居就是老师”。

2.4 突出效果测试。科技小院的田间学校培训前后都要对学员进行测试以了解技术掌握程度、评估培训效果,通过农民对研究生反应的情况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研究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将更多的,更实用的,更容易理解的知识送到了农民手中,让他们学得懂又不会忘,彻底解决了普通科技培训的“培训中激动,走在路上摇动,回到家中不动”的局面,为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2.5 能力培养和行为改变。传统培训只进行技术培训,内容单一。田间学校不但培训技术,而且重点培养农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农民团队意识,增强其自信心,改进其思想和行为。学员史成良已成为示范方方长,能够指导不少农户科技种田;学员史振海从一个普通农户成为科技农民,在生产中不断积累素材,总结技术,形成属于自己的科普小文章,目前已撰写完成1篇文章,其他学员也多次参与农民培训的讲解工作,甚至单独组织培训座谈会、“科学知识小课堂”,并成为了全村的科学指导主力军。

3 相辅相成,携手进步

古人云:“欲施教于人,必先正齐身。”研究生在作为田间学校辅导员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可得到相应提升。虽然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坚实,手握大量科研资源,但是实践操作能力较为缺乏,但是村中不乏有农业种植的“老把式”,24位辅导员与学员一同探索农业科研新路子,创新技术、建立模式。针对学员面临的生产实际问题,与辅导员一起开展田间研究,抓住要害、找到规律,集成创新高产高效技术,形成绿色增产模式,再进行大面积生产验证,推动生产发展,产出高水平成果。田间学校学员将农业生产一线问题反映给研究生辅导员,辅导员通过搜集理论知识及学科前沿农业技术、查阅文献亦或请教老师最终将知识点形成讲解材料反馈给学员,并带领学员开展同田对比试验,让学员在自家地里看到试验效果。与此同时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材料汇总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等各方面都充分得到了锻炼,真正成为一个“科研实践全能专家”。

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教室就是广阔的农田;这是一个没有师生明界的学校,三人行必有我师。

猜你喜欢

小院田间研究生
春日田间
有梦小院(节选)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幸福小院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小院四季
春到小院来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