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衡水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研究
2018-04-02王艳丁书强周志远付金玉崔会东
王艳 丁书强 周志远 付金玉 崔会东
从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和推进,再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现以我县为例,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1 我县农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建设初见成效,农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环境大幅度好转,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我县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发展的质量差、效益低、缺乏竞争力,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他要求,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我县是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2.2 分散性的经营模式,使得愿意留在家里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种出来的农产品与市场结合度不高,农产品销售不了,质量欠佳、科技含量不高等。通过武邑县10个乡镇区的调研我们发现,土地分散细碎影响农业发展问题已经相当突出,不但降低了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率,而且阻碍了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使农业的弱质性更加凸显,还造成了农户的低能性,影响了农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另外农户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什么产品盈利就拼命生产,最终因为供大于求造成销售难问题。再加上农产品质量问题,据最近几年的市场状况,农产品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国家质监局、农业部等相关部门也就此公布了很多数据。尽管如此,我们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2.3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出现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完全合理等问题。所谓新生代农民工,就是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虽然生长在农村,基本没种过地,大量从农村涌入城市,活跃并流动在国内大型生产制造业的前线,但受到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种种因素制约,城市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没有归属感。新生代农民工在成长环境、文化水平、社会阅历、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与第一代农民工有显著的差别。 虽然文化水平相对于第一代有所提高,但是大约70%还是初中文化水平,缺乏农业技能,从事简单的流水线工作,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生活。而留守农业人群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通过我们在全县十几个村中走访调查发现,村中农民40岁以下的几乎没有;留守农民的年龄偏大,在40-65岁中间的比例达到80%左右。可見,留守农民老龄化程度偏高。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男性约占40%,女性约占60%,留守农民中以女性为主。 这些留守农民思想陈旧落后,对自身的期望值也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积极参与相关知识和技术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农村进一步的发展。
3 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建议
3.1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根本途径。其中,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的位置,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也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途径,还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分讲到,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在这里谈谈体验式农业旅游,这是重视与现代农业相结合,不断探索旅游、农业、生态、环境相融合的新路径。就是在充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地理区位、环境优势的基础上,让旅游者体验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劳动过程,打造出都市人心灵休憩的“世外桃源”。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农业生活、放松心情,享受乡土情趣,还可进行住宿、休闲、游乐。体验式农业旅游比一般的旅游项目更接近现实生活和自然本真,能让人们特别是城里人的精神状态得到调剂和改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日益增多,再加上交通出行的便利,就努力寻求远离城市喧嚣、安静惬意的一种休闲度假模式,应运而生的体验式农业旅游将成为发展农业经济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我县的古早清凉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园区,占地面积1800亩,总投资1.3亿元。通过深入挖掘清凉店村传统文化,并充分利用清凉店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打造的一个现代休闲体验式农业品牌,可以满足人们自助采摘、临河垂钓、就地尝鲜、旅游购物、体验农风、露营野炊等多方面的体验需求,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3.2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今后,我县将进一步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以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首先,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战略举措,是加快我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由路径。其次,土地确权,夯实基础。土地确权是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基础,只有通过确权登记颁证,明确承包地的权利归属,承包农户才能放心流转,规模经营主体才能有稳定的经营预期。再次,强化服务,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在规范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才能有效保证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建议全县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县、乡两级依托农经部门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员,开展土地流转信息发布、资质审查、价格评估、合同签订及鉴证、利益关系协调、法律政策宣传等服务。最后,培育主体,规模经营。应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农业合作社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标准化体系。农业合作社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也就是说农民负责搞生产,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推广,购买部门负责购买生产资料,销售部门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分工明确,按部就班。部门之间的人员调配由上级领导统一安排,就长期持续发展来看,农产品成本降低,有利于农民增收。而且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是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3.3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素。
3.3.1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培养优秀的農村干部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首先,要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成效显著的地方挖掘优秀干部,并针对基层干部开展更多农业相关领域的培训教育,助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验与创新相融汇,全面提升工作能力、服务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知识保障。其次,培育干部敢闯敢干的精神,从而抛开农村苦、农村累等消极落后的思想,将农村的建设、发展作为自身使命和责任,主动融入农村、深入基层、上到一线,带头想办法、找路子,探索发展新产业,带动共同致富,让群众钱包鼓起来。再次,党员干部作为农民致富、支持农民创造的“粘合剂”,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多一些对农民的理解、包容和爱护,时刻把群众衣食冷暖挂心上,主动去争取群众,关心群众,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需要,倾听群众呼声,教育引导群众,因势利导,实现与农民戮力同心、同频共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调动和发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3.3.2 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山西省已经给我们率先做出了榜样。山西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试点,在培训对象、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作了改进,特别是把重点放在了普通农户上,注重“精准培训、弹性培训、现场培训”。“精准培训”就是培训什么农民说了算,现已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省里把培训的内容分成了20多个门类,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选择了12个培训基地,不同的培训基地承担不同内容,并由他们向农民公布。农民学什么、到哪儿学由农民自己选择,培训的所有费用由政府负担。“弹性培训”就是什么时候培训农民说了算,针对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要求培训单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农民制定不同教案,在时间上、内容上、方式上灵活掌握,给农民最大的选择空间。“现场培训”就是针对农业知识和技术的特点,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使农民掌握技能更直接、更便捷、效果更好。这些做法集中到一点,就是改变了过去只管培训不问结果的局面,把培训作为一种经常性、持续性的活动,贯穿到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