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智慧课堂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2018-04-02刘先花
刘先花
摘要: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因课程内容与掌握技能所涉及的知识过于复杂,并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又是与日后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内容有关的一门入门课程,因此通过智慧课堂实施教学,不仅能指导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与技能,还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人门理论和基础。通过分析智慧课堂的概述与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总结了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教学的方法,希望能为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智慧课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智慧课堂作为国内近年来新型的一种学习模式,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自由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与智慧,被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中,获得认可与支持。尤其是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能够实现二者深度融合,改善以往学习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1智慧课堂的概述
智慧是让人们在参与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人、事、物蕴藏的含义,培养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能力,从而做出成功的决策。即要想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需要从智力体系、审美体系、评价体系人手,还需综合考虑知识体系、方法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以及技能体系等内容。
对于智慧课堂,学术界作出不同诠释:一是和知识课堂对立的智慧课堂,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二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建立智慧课堂学习环境,通过物联网感知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电子书包等技术辅助学生学习,用教师的智慧让课堂充满灵动。即教师需要用自身的智慧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紧紧围绕学生在本次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思维、潜能与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堂实践体验知识的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充分发展智慧。可见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师授予学生受益终生的智慧,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教师必须用智慧引导学生,尽可能挖掘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潜力、思维与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任务。
2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国内高职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我国当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来看,在进行该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具体体现为:虽然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不再是零基础,但是因为该课程不是中高考的考试科目,加上受各学校办学水平与条件的影响,使得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薄弱,即便是部分学生想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但是因自己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而不能在课后练习,从而更好的复习巩固。此外,在传统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滞后,未得到及时更新,仍通过一张讲台、一支粉笔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即便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也只是服务于教师的教,课堂活动的设计缺少针对性与灵活性,难以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更不能激发全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丰富的媒体形式,能够提供文字、图片、视频和语言等,为学生与教师双方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方便。加上具有语言对讲交互功能与群组讨论功能,可建立合作讨论小组,使用语音对讲的方式,向教师或其他同学请教,增强协作性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群组讨论中,增强和同学、教师的情感。此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自动回复功能,可在相应的学习平台中上传相应的学习关键词,让学生能够根据素材库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巩固,然后在平台中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状态,并给予科学评价。因此运用智慧来点燃课堂学习的激情,让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灵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自主学习能力。
3高职智慧课堂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1)调整教学计划,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必须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教育知识内容的概念和强化应用为重点,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宣讲和能力培养深度融合,不断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4周学时,到毕业时不会再开设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课程学习,使得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这时高校需要根据智慧课堂学习的要求与学生毕业后参加就业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大一第一学期已有的Office办公软件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网页设计、信息检索和常用工具软件等计算机应用知识,然后在大二时期,需结合会计或金融等相关专业的需要,增加Excel软件数据处理内容,文秘专业则增加Word教学知识。考虑到大三毕业时部分学生已经忘记计算机应用的内容,根据这一情况,学校还需在学生毕业前设置办公自动化课程,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后续学习内容,为学生日后参加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2)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实现理实一体教学
以往教师一味追求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需要,从而出现就业难和用人难的问题。而智慧课堂要求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必须依据市场需要与模拟企业运作的实务业务,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确保课程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例如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智慧课堂学习模式,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假设同学们有一位很要好的财会同学,最近希望能够组装一台适合自己办公的计算机系统,当你知道后,希望能给予相应帮助。在组装前,为了满足同学的需要,还花费了许多时间认真复习装机的全部知识。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挑選组装的硬件、安装应用软件和调试网络,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硬件、互联网、IP地址、DSL、DNS、HTTP、URL、主板、网络定义、应用软件、移动硬盘、输出辟俞人设备、u盘、内存条、网卡、声卡、显卡、ROM、Cache和RAM等知识来操作,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感受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用性和实在性。
3)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学习热情
以往的教学方法仅用于理论教学,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而言,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的教学中,可通过个人简历案例的方式引出文本录入、字体格式设置和段落格式设置等知识,或者是利用节日贺卡的案例引出绘图、图片的插入和编辑以及文本框插入等知识。对于Excel表格,可利用制作、美化班级学生信息一览表的案例导人不同类型数据的录入、格式设置和填充等内容,并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安排学生根据本次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进行课堂总结归纳。可见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应的教学素材和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彻底打破原有的讲、听、做模式,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热情。
4)增加实践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关于Word软件的实践操作,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可以旅行计划为题材,安排学生完成国庆7天游的旅行计划,让学生自行收集自己到某个旅游景点的旅游知识,包括交通、住宿、饮食、景点简介等信息,并要求学生运用本次学习的软件来制作旅行计划方案,设计自己在国庆7天的旅行版面,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5)改善考核模式,确保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水平,真正反馈课堂教学的情况,必须对已有的课堂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让教师与学生彻底走出应试考试的泥潭,以增强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实现考核评价的综合性与科学性。具体体现为: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特征,将考核评价贯穿整个计算机应用课堂教学的过程,将日常学习和期末考试有机结合起来,然后将期末考试分成2部分:模块知识实操与综合案例实操内容,总评分数是日常学习分数占30%,期末考试占30%,案例部分占40%。此外,还需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的同时,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并给予相应奖励,树立模范榜样。
6)开发新媒体立体化教材,让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为了智慧课堂更好的实施,可以开发与智慧课堂配套的新媒體立体化教材,配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涵盖各个专业的案例素材、案例视频讲解、重点难点的微课视频、碎片化知识点讲解、学习网站、在线测试、互动平台等。课上课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扫面二维码观看学习视频,随时随地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让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构建智慧课堂,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潜能、思维与自主能力,从而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但要想实现智慧课堂教学的实用性、高效性,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模式,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增加实践机会,并改善考核模式,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顺利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