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显微手术治疗鞍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复发的因素

2018-04-02于洪泉邓生玉王桂权姚长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复发临床效果

于洪泉 邓生玉 王桂权 姚长义

【摘要】 目的 研究显微手术治疗鞍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复发的因素。方法 60例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治疗效果、病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切除Ⅰ级与Ⅱ级患者49例, 占比81.7%;未全切除Ⅲ级患者8例, 占比13.3%;未全切除Ⅳ级患者3例, 占比5.0%。其中有40例影响到海绵窦, 有22例进行全切除。全切除Ⅰ级与Ⅱ级患者术后效果良好46例, 占比93.9%(46/49);未全切除Ⅲ级与Ⅳ级患者术后效果良好2例, 占比18.2%(2/11);全切除患者术后效果良好率优于未全切除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行随访, 6例死亡, 其中4例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对其余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分值均在60~100分, 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0.2±2.07)分, 其中46例优秀, 8例良好。术后出现动眼功能障碍、三叉神经功能障碍、癫痫、轻偏瘫患者分别为18、12、9、17例, 且其中有4例未能完全恢复。全切除49例患者中10例复发, 其中肿瘤影响到海绵窦4例;部分切除11例患者中3例复发, 其中影响到海绵窦1例。结论 在对鞍旁脑膜瘤患者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时尽可能选择全切除手术治疗, 其复发率较低, 手术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引起复发的因素多样化, 有待深入探讨。

【关键词】 显微手术;鞍旁脑膜瘤;临床效果;复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28

肿瘤基底在鞍旁的脑膜瘤称为鞍旁脑膜瘤, 前床突、海绵窦、蝶骨嵴内测均为其起源部位。鞍旁脑膜瘤对于颅底动脉来说会出现包裹、粘连、推挤等, 该疾病与多种神经如视神经、动眼神经等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其展开有效治疗意义重大, 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 肿瘤切除手术治疗难度较大[1-3], 进行手术时容易造成神经功能上的障碍, 严重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死亡, 并且目前还无法做到全切除、无复发、高生活质量, 其效果及影响因素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进行显微手术的鞍旁脑膜瘤患者来进行临床效果的探讨以及分析其中影响复发的因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进行显微手术的鞍旁脑膜瘤患者, 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视力下降、头痛、癫痫等症状, 其中男43例, 女17例, 年龄9~75岁, 平均年龄(40.8±12.7)岁, 肿瘤直径10~105 mm, 肿瘤位于鞍结节20例, 位于海绵窦11例, 位于前床突11例, 位于后床突和上斜坡交界16例, 位置不明确2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麻醉后展开显微手术进行肿瘤切除, 具体步骤为运用头架进行固定, 患者头部保持20°后仰, 向着病变对侧进行15°旋转, 让额叶脑组织前颅窝底往后坠落, 但不能过度牵拉额叶底面, 进行鞍部探查, 视角位于手术视野正中央, 按照肿瘤的大小、形态、发展趋势等, 进行右额开颅、双额开颅、患侧翼点入路的选择。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肿瘤切除程度、死亡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生活质量评定参考文献[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肿瘤切除程度 全切除Ⅰ级与Ⅱ级患者49例, 占比81.7%;未全切除Ⅲ级患者8例, 占比13.3%;未全切除Ⅳ级患者3例, 占比5.0%。其中有40例影响到海绵窦, 有22例进行全切除。全切除Ⅰ级与Ⅱ级患者术后效果良好46例, 占比93.9%(46/49);未全切除Ⅲ级与Ⅳ级患者术后效果良好2例, 占比18.2%(2/11);全切除患者术后效果良好率优于未全切除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死亡情况及生活质量 术后进行随访, 6例死亡, 其中4例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对其余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分值均在60~100分, 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0.2±2.07)分, 其中46例优秀, 8例良好。

2. 3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出现动眼功能障碍、三叉神经功能障碍、癫痫、轻偏瘫患者分别为18、12、9、17例, 且其中有4例未能完全恢复。

2. 4 复发情况 全切除49例患者中10例复发, 其中肿瘤影响到海绵窦4例;部分切除11例患者中3例复发, 其中影响到海绵窦1例。

3 讨论

在临床神经外科中, 脑膜瘤的治疗受到极大的重视, 对其进行治疗时, 医生常选择进行彻底切除治疗, 只有少数会选择在展开保守性治疗后进行常规放疗。治疗的选择主要在于限制的因素, 在肿瘤切除的过程中侵犯患者海绵窦作为其中一种限制因素, 若神经血管与肿瘤具有不够紧密的粘连时, 可选择彻底切除治疗, 反之则需选择保守性治疗, 避免损伤到患者的神经功能[5-7]。选择的手术方法不同, 其治疗效果不同, 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常出现许多影响因素, 包括肿瘤的切除情况、大小、是否影響到海绵窦等[8-10]。

本研究就显微手术运用于鞍旁脑膜瘤患者中, 结果显示:全切除Ⅰ级与Ⅱ级患者49例, 占比81.7%;未全切除Ⅲ级患者8例, 占比13.3%;未全切除Ⅳ级患者3例, 占比5.0%。其中有40例影响到海绵窦, 有22例进行全切除。全切除Ⅰ级与Ⅱ级患者术后效果良好46例, 占比93.9%(46/49);未全切除Ⅲ级与Ⅳ级患者术后效果良好2例, 占比18.2%(2/11);全切除患者术后效果良好率优于未全切除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行随访, 6例死亡, 其中4例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对其余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分值均在60~100分, 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0.2±2.07)分, 其中46例优秀, 8例良好。术后出现动眼功能障碍、三叉神经功能障碍、癫痫、轻偏瘫患者分别为18、12、9、17例, 且其中有4例未能完全恢复。全切除49例患者中10例复发, 其中肿瘤影响到海绵窦4例;部分切除11例患者中3例复发, 其中影响到海绵窦1例。

综合上述, 针对于鞍旁脑膜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尽可能选择全切除术, 并积极展开术中及术后观察, 采取及时有效的放疗措施, 以减少复发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杨富强, 史瑞娜, 林贵军. 显微手术治疗鞍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远期复发研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6(6):53-56.

[2] 袁盾, 刘定阳, 袁贤瑞, 等. 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疗效及远期复发分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8(7):699-703.

[3] 郭金满, 胡火军, 王雄伟. 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8):2105-2107.

[4] 张健, 费昶, 衡雪源, 等. 脑膜瘤级别及其临床特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1, 27(12):1244-1246.

[5] 方园, 王鲁平, 张玉萍, 等. 恶性脑膜瘤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 20(1):4-8.

[6] 毛仁玲, 张法永, 高幸, 等. 脊髓神经鞘瘤微创小椎板切除术45例分析.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1):46-50.

[7] 李军, 沈毅, 吴逸群, 等. 颅颌面切除术治疗累及颅底的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单中心10年回顾性研究. 中国肿瘤临床, 2015, 42(16):796-802.

[8] 刘定阳. 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预后、复发及相关因素分析:附134例病例报告. 中南大学, 2010.

[9] 吴文霄, 王军, 王运杰, 等. 鞍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临床医学, 2008, 28(4):4-6.

[10] 张敬泉, 李劲松, 陈坚. 鞍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新医学, 2011, 42(5):298-301.

[收稿日期:2017-10-23]

猜你喜欢

复发临床效果
髋臼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